笔算开方
离初中数学的“开平方”“开三次方”算法,大概已有35年之久,完全不记得方法了,但是却可以一直尝试用某一个接近的数相乘两次或三次,来看看是否和要开方的那个数值相近。这属于猜想法,需要尝试多次才能找到最接近答案的那个数。
这种猜想法,让我想起以前解方程时,一个学生也采用猜想法,最初方程简单,一般能猜对,没有未知数移到等号左边,数值移到等号右边,然后一步步加减乘除的得出结果,她只有一步,就是结果。到了方程复杂时,数值非常让人想不到,甚至还是小数分数,这就彻底完蛋了,每一次解方程都不得分。
相比猜方程,开平方三次方,这些都还是小数字,出不了错,难不倒人,耽误不了事儿,不过还是要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才能解决问。网络上查询方法,很长的文字,果断放弃看,还是学会电脑计算吧。
手开平房,这种笨方法恐怕会惹人耻笑,但是相对电脑操作总是需要询问别人来说,还是感觉自己能做出的,即使是笨办法也最好不要麻烦他人,当然,别人如果恰巧也有这类问题,顺便我也捡个答案最好。
好在这个开三次方是选择题,它是两个数的差,开三次方,再减去一,等于选项中的某个数值。完全可以逆着算:挑选选项中某个数,加一,然后连乘三次,接近那个差的,便是答案。
先从最小的一个算起,感觉它更像答案。用列竖式的方式连成三次,之后才发现差得很远。再从正数第二个大数值算起,这个也像答案,连成三次后,却发现相差甚远,原来,草稿纸片太小,挤挤压压,容易错位,当然最后发现,居然忘记了,加上一。手机照着的亮光依然很小,太早,还不能开灯,因为只想着一次考过就没有中断考试,使用手机里的计算器。着急混乱间,不如找张大点的纸,用手机亮光照着,将计算过程写清楚些,也好进行对比。对于自己的运算能力和足够的耐心是从小的自信。
正数第二个数也不行,采用第一个最大的那个数值加一,连乘三次,居然是正确答案。也许用计算机就是几秒的事情,而笔算则需要好几分钟。后来查看群里果然有同样问题,班长发了一个直接输入数字就自动出答案的表格,操作一遍,结果没出答案,下面有解释说用WPS打开,忽然想起就这个问题很是熟悉:我曾问过一学姐,学姐也曾发过表格,也曾没有自动出答案,学姐也曾说用WPS打开。这熟悉的一幕再次出现。
重新翻开和学姐的聊天记录。果然一项一项的都非常清楚,只是自己忘记了。
笔算开平方开三次方,至今也不清楚到底用什么算法。查了一下,发现复杂的很,但是用逆运算的方法,数值小还是可行的,就是笨、慢、花时间、考验耐心。幸好这个是选择题,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如果没没有可供选择的答案,恐怕就要稍微麻烦下。
用笔算走过来的岁月,是知天命这个年龄的辉煌,做事找简便算法的思维运用,寻求电脑、手机的习惯还没有养成,我们的计算大概还是依赖于纸和笔,就是做笔记,也很少采用思维导图。不是恋旧,是习惯。
一样东西,学会啦,要变成自己的,恐怕需要多次练习,而且思维习惯,也应该有找简便算法的倾向。
紧张的学习结束了,消化起来还需要时间,实操起来还会再遇到困难,为了杜绝贪多嚼不烂,也想着将这些东西掌握好,就没有后续的学习的想法,只想在温故中,能够知新。自学的课程也怕过了有效期,还有一个三天的实操小课。这些都有有效期,有效期也是一种督促,假如永久有效,也许因为不怕晚会永要再看,时因为有有效期限,必须极力在有效期内看完、复习完、掌握住。紧迫,来自于短暂的有效期。
整天忙碌的日子非常有趣,挑战新知识的时间,心也年轻。无论早晚按时完成,实在忙碌达不到,第二天一定补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学不会的,因为态度重视,有必胜的信念,这次难一点的课程和上次比较简单的课程相比,还是这次学的好。当然有助教一对一学习方式改变的作用,关键还在态度。
人的心理非常奇妙,认为能学好的,果然学好了,为为恐怕学不好的,果然没有学好,潜意识决定了结果。
看了一篇文章:《你考不上,是因为给自己留了太多退路》,颇以为然。做事的三种心态:试一试,尽力而为,全力以赴。看后面两者的差别似乎不大,但产生的结果非常大。此时想起一个故事。一只猎狗去追赶一只受伤的兔子。善于奔跑的猎狗,却没有追上兔子,后来。猎人问猎狗,猎狗说,我尽力而为了呀。回家之后,兔子妈妈问兔子,你今天受伤了,仍然能够逃回来,是因为什么原因?它说我必须全力以赴,不然就没命了。
看上去不同的态度,后面导致差距很大的结果。
我相信,如若继续学,我也定能学好。这次学习经历,忽然坚定了中年的信心,不是攀比的年龄,却也不甘人后,原来这颗心一直年轻。
暑假出游,第一次在外购买了一块玉石,这完全有违穷游的风格,那个平安扣时刻告诉我,随意买买买,不遵从内心,容易心生懊悔。也告诫消费要理性,要善于养大生蛋的金鹅,尽量避免无用的消费,多用投资钱包。
怎么也没有想到35年之后,我居然用手开平方开立方,想想真是有趣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