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眩晕病

1 健脾利水,温阳蠲饮

本法适用于脾虚水停之眩晕。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涎沫,倦怠懒言,少气无力,胸胁痞满,或见咳嗽痰多,气促心悸,面白少华,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弦紧或沉弦。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认为是因“心下有痰饮”所引起的,代表方为苓桂术甘汤和泽泻汤。

其中苓桂术甘汤是治疗脾胃阳虚所致眩晕的主要方剂,方中重用茯苓配白术健脾利水,以淡渗逐饮出下窍而防水饮上泛;桂枝辛温能化膀胧之气,补心阳而制水寒,与茯苓相伍一利一温,尤宜于水饮滞留而偏寒者,更有温化渗利之妙用,与炙甘草配伍则通阳化气,更助苓术健脾以制水邪。药仅四味,健脾逐水之力甚专,水邪去,阳气通,清阳升,眩晕自除。

若是脾虚运化失常,胃中痰饮内停,水湿之邪上冒蒙蔽清阳,眩晕且昏昏沉沉,或头重如裹,耳鸣,恶心,可选用泽泻汤以涤痰利水,降逆和胃,方中“泽泻能使清气上升,除头目诸疾”,配白术健脾利水,尤其对耳部闷胀不适、耳鸣、听力下降所致的眩晕效果显著。

临床所见,眩晕、耳鸣同时发生属水饮内停所致者,治以温阳蠲饮、健脾利水为法,选用苓桂术甘汤、泽泻汤合方为佳,两方均有健脾利水之功效,其中白术、茯苓、泽泻均以健脾除湿为主,健脾为治本以杜绝生痰之源,除湿为治标而解除脾之湿困且利脾之运化,使水气下行,浊阴不再上扰清阳,则冒眩自止,耳鸣亦止;耳鸣告愈,则眩晕亦止。

2 温肾化气利水

本法适用于肾阳虚弱,水气上泛之眩晕。症见头晕目眩,时时欲仆,心悸,耳鸣,头面浮肿,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疼痛,面色苍白,乏力倦怠,怕冷,腰膝酸软,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细或沉微。

真武汤为温阳行水之首选方,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其配伍规律有较中肯的阐释:“用附子之辛温壮肾之元阳,则水有所主矣。白术之温燥,建立中土,则水有所制矣。生姜之辛散,佐附子以补阳,于补水中寓散水之意。茯苓之淡渗,佐白术以建土,于制水之中寓利水之道焉。而尤重在芍药之苦降,其旨甚微。盖人身阳根于阴,若徒以辛热补阳,不少佐以苦降之品,恐真阳飞越矣。”?识别上方二维码,阅读《医学衷中参西录》原书

诸药共奏温肾化气利水之功,使肾寒得温,水饮得利,清阳升,髓窍通。则眩晕、耳鸣、心悸、浮肿等症皆去。

3 和解少阳,硫肝利胆

本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胆郁结之眩晕。症见头晕目眩,呈晕胀感或有旋转感,耳鸣耳聋,口苦咽干,性情急躁,胸胁苦满,心烦善叹息,舌红、苔少。脉弦等。治以和解少阳、疏肝利胆立法,方用小柴胡汤斡旋少阳枢机,透达郁火,升清降浊,则眩晕诸症自除。

方中柴胡可升阳达表,疏肝木之滞机,解郁透邪;黄芩善清少阳相火,二药合用,既能和解少阳之邪,又可疏利肝胆之郁热。从而调畅少阳气机。法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治胸胁烦满而呕;人参、甘草、大枣益气和中,扶助正气以祛邪。全方配伍严谨,相辅相成,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既能清解少阳邪热,又能调杨气机升降出入,使少阳之邪得去,肝胆郁结得解,三焦气机疏利,用其治疗邪犯少阳、肝胆郁结之眩晕收效颇佳。

4 降逆止呕,化饮利水

本法适用于胃逆水停之眩晕。症见头晕目眩,心悸短气,呕吐清水痰涎,胸胁胀满,或脘痞不舒,纳呆,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苔白或白厚腻滑,脉沉或弦滑,尤以眩晕、呕吐、心悸为特征症状。?识别上方二维码,看名老中医治眩晕医案

眩晕与呕吐的关系极为密切,眩晕越剧烈,呕吐越频繁。若呕吐止,水饮除,往往眩晕随之而缓解。可选用具有止呕降逆功效的小半夏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眩、呕、悸证。

小半夏汤是止呕的基本方,方中半夏具有降胃气而止呕吐之功,为临床止呕要药,各种原因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应用;半夏与生姜配伍尤擅长于治疗痰饮犯胃之眩晕呕吐。《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有云:“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该方以小半夏汤温寒散饮消痞、和胃降逆止呕。加茯苓健脾益气,渗利水湿,导水下行,降浊升清。凡见水饮滞留于胃导致胃气不降、浊阴上逆之呕吐不食,心悸眩晕,选小半夏加茯苓汤尤重用法半夏、生姜降胃中逆气,化膈间痰饮,可获良效。

两方均为寒饮内停致呕吐清水或眩晕,但前者以呕而不渴为要点,寒多饮少,重在降逆蠲饮;后者以心下痞、眩晕、卒呕吐为主,寒饮并重,意在散寒祛饮,降逆止呕。

5 温中散寒,健脾补盛

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寒、气机阻滞之眩晕。症见头晕目眩,呕吐,院腹胀痛,纳呆,舌淡或淡胖、苔白腻,脉缓弱。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中气不足,则清阳不升,上气不足则头目眩晕,其本在于中气亏虚。

治当健脾以求其本,以温中散寒补脾之理中汤为首选方。方中干姜温中散寒;白术甘温健脾燥湿;人参、炙甘草健脾益气补虚。诸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健脾补虚之功。使中阳恢复,脾虚得健,湿浊得除,则眩晕等症皆去。临证若见脾肾阳虚者,可用本方加附子而成附子理中汤,其温健脾肾、补虚止眩之功更著。

若频频呕吐白稀涎沫,且与头晕头痛、胃脘疼痛相兼,实由肝胃寒凝使然,张仲景所谓“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甚为对症。其病之根本,在于寒滞肝脉,横逆克土,寒邪犯胃,浊气上逆。而见呕恶呃逆,寒邪循肝经上扰而致头晕头痛,肝阳不振,寒浊乘脾,脾阳不化,水湿不散,聚而生涎,随胃气上逆,吐涎不止,故以吴茱萸汤温暖肝胃,化饮降逆化浊。?识别上方二维码,搜索方名,查看详情

6 补肾益精,温阳化气

本法适用于肾阴阳两虚之眩晕。症见眩晕欲仆,头重脚轻,精神萎靡,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等。

治疗当以补肾为主,肾阴虚者补肾滋阴,肾阳虚者补肾壮阳。而阴阳双补的代表方则为金匮肾气丸,方中重用生地黄、山药、山茱萸滋阴补肾、补肝脾、益精血;茯苓、泽泻、牡丹皮淡渗利湿;再以少量桂、附之温药入滋阴药中,取其“从阴引阳”、“少火生气”之意,起温肾助阳作用,乃阴中求阳之治。金匮肾气丸既能温补肾阳以恢复肾气,又能蒸化水气以利尿,在补肾阳的同时,尚有兼顾他脏的作用,故眩晕耳呜、腰膝酸痛、小便不利等症可愈。

7 镇肝和胃,降逆化痰

本法适用于肝气犯胃,痰浊壅阻中焦之眩晕。中焦脾胃主运化水湿,升清降浊,因中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湿困脾土致中阳不伸而聚湿生痰,痰浊内蕴,胃失和降,气机不畅,复因劳累或七情过度致忧烦扰肝,则厥阴气逆夹痰浊上扰,蒙蔽清窍而发为眩晕,其病机关键在于“上逆”。

症见眩晕,头重如蒙,胸脘满闷,恶心反胃,呕吐痰涎,嗳气呃逆频作,肢体倦怠,夜卧不安,食后脘胀,舌淡、苔白滑,脉弦或弦滑。

治当化痰和中降逆,俾浊阴得降,胃和自安。代表方为旋复代赭汤。方中旋复花温化痰饮,降逆和胃理气;代赭石甘寒质重,有镇肝降逆之功,并助旋复花降逆化痰。《本草新编》云:“代赭石虽能旋转逆气,然非旋复花助之,亦不能成功,二味并用为佳”;人参、大枣、炙甘草补益胃气,扶正和中;生姜、半夏降逆和胃、化痰止呕以散结气。?识别上方二维码,阅读《本草新编》原书

本方配伍精当,虚实兼顾,有扶正益胃、镇肝降逆、化痰涤饮、调补脾胃、扶正祛邪之功,使上逆之气得降,胃虚得补,痰饮得化,中焦气机畅利,肝气得疏,则眩晕、恶心呕逆等症可除。

8 化气行水,逐饮降逆

本法适用于水蓄下焦,气化不行,水饮上逆之眩晕。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少腹胀满,脐下动悸,或吐涎沫,小便不利,舌淡或胖、苔白或白滑,脉浮滑或弦滑。因水蓄膀胧,气化不利,水饮上逆致眩晕。辨证要点还应有小便不利、少腹胀满,若兼有渴饮呕吐更是膀胱蓄水无疑。

治以化气行水,逐饮降逆。代表方为五苓散,功专化气行水,重在“通、化”二字。方中茯苓甘温,助阳益脾,淡渗利窍除湿,入肺泻热而下通膀胱;猪苓甘淡,入肺而通膀胱,利湿行水与茯苓同;泽泻甘淡微咸,入膀胱,利小便,功专祛湿行水。三者皆有利水化饮而导水下行、通行小便之功。白术益土而制水,故以其健脾燥湿而制水;更巧用桂枝通阳化膀胱气机,使膀胱津液得以通调,外则输津于皮毛,内则通行于上下,气机畅自然小便利,痰饮除,水逆去,眩晕自停。临床所见,五苓散治疗水饮所致之眩晕效果颇好,其他类型之眩晕,亦可配合应用本方而取效。

综上所述,仲景治疗眩晕内容广泛、丰富,归纳起来不外为虚实两端,虚证多责之脾肾,实证多为痰浊水饮为患。临证时需细心辨之,实则攻之,虚则补之,万不可偏执一端,延误病情。

(0)

相关推荐

  • 海派名医童少伯治疗咳嗽验案探析

    海派中医崛起于现代城市上海,以其地域优势和自身兼容并包的情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临床思维和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法,出现了一批海派名中医,深受世人瞩目. 出身中医世家的童少伯(1906-1987年)作为海派中 ...

  • 四味中药,软坚消痰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痰分有形与无形两种. 有形之痰如明枪,如喘咳中吐出的,这是以肺脾为主.而无形之痰,暗藏于体内,比能吐出去的有形之痰更可怕,会阻滞气机,阻挡气血运行. 若这个痰阻于中焦,由于脾胃既 ...

  • 经方治眩晕八法,白芥定眩汤治疗眩晕即美尼尔氏综合征(附独活煮鸡蛋偏方),眩晕者,泽泻汤主之,柔肝熄风...

    中医就是这样 2018-11-30 16:31:06 眩晕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 ...

  • 扎根农村的老中医,一生用经方治杂病的经验(干货)

    前言:这是一位曾留学日本后来在广大农村默默行医的老先生毕生临床经验之一窥,其很多关于经方和名方的使用句句箴言,其治学方法更是值得后学参考. 介绍欧阳履钦先生的学术经验 作者/欧阳錡 先伯欧阳履钦先生, ...

  • 学了就用丨我这一生用经方治杂病的经验

    来源|经方学苑  导读  这是一位曾留学日本后来在广大农村默默行医的老先生毕生临床经验之一窥,其很多关于经方和名方的使用句句箴言,其治学方法更是值得后学学习.曾经听到很多同行抱怨,学医数年,临证时却不 ...

  • 一生用经方治杂病的经验

    先伯欧阳履钦先生,早年留学日本,对日人信仰我国医学,有深刻感触.归国后潜心祖国医学,年近四十,医道大行.生前著有<伤寒折中>.<金匮折中>.<药性表解串要>.< ...

  • 经方治脾胃病一例

    原创:水中火 2021年 5月25日 医案转自民间中医网-经方方药 经方辩证问诊单: 职 业:退休人员 婚 否:婚 性别,年龄:女,60 生肖属相:虎 现在主要症状: 舌头边红晕(溃疡),经常要打呃, ...

  • 巧用经方治怪病 体位性低血压 – 经方派

    患者刘某,男,13岁,家属哭诉患儿2月前开始,不间断出现猝然昏仆倒地的奇怪现象,每次发作则昏倒在地,呼叫不应,其状甚是吓人,平躺10分钟后则如常人,平均每周约发生4-5次. 家属以为是绝症,送至西医院 ...

  • 小经方治大病

    小经方治大病--门纯德老中医临床独门绝技(1) 我们在治疗时,要尽量"方精药简",避免"大杂烩",能用小方治病,就不要开大方,能用经方就不要开杂烩汤,这样既能有 ...

  • 村医适用:小经方治大病,举13个例子

    临证处方时,经常会有患者质疑:"李大夫,我从头到脚都是不舒服的症状,您就这几味药就能治我的病?"尤其是一些危重病人,更是满怀质疑:怎么这么严重的病几味药就打发了?是不是没得治了?有 ...

  • 我年轻时在农村行医,用这个沉睡千年的方子治眩晕病颇有疗效,连翼状胬肉、夜盲、白内障、偏瘫中风都能治疗...

    ●●●●大道不值一分文,路边白白送与君●●●● 1930年代,我串乡治病,所经之地穷乡僻壤,饮片不便携带,并且汤药价钱昂贵,群众需要简.便.廉.验的医疗方法,故我所带的都是丸.散.膏.丹. <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