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五一:遇见农民工 |宋殿儒
文|宋殿儒
引言:五一劳动节前夕,我有个想法,想去没有“劳动节”假期的一群劳动者中看看,看他们手中所描绘的美丽城市,一手托起的现代中国工商业,有没有该属于他们的分量,因而就遇见了他们的种种……
我的首都
在南方某城,我第一站不去看美丽的城市外表,而是去到在这城里打工多年的老乡中。老乡中有一位曾是我的高中同学。我们见面彼此都异常的高兴,吃过一顿便饭后,老同学就要给老板请假,说陪我到城里园林转一转。我说,不是劳动节吗,怎么还得请假?他笑笑说:“我来城里快十年了,从来就没过过什么劳动节。家里缺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单位总是有做不完的活计,咱给人家打工,也得顾及单位,得厚道一点儿啊!因而我说,那就不用请假了,我哪儿也不去,就在你们住的不足5平方米的“首都”啦啦话。
因而就有了后面要说的“首都”一词。
我问他这些年在城里打工想家吗?他说想死了。还给我说出了让我这个文学作者都想不出来的命题——首都。他说这城真的是个美丽无比的好城,可是她却不是我们这些打工的,这不是我的家,我的首都。我的首都在老家——每天清晨起来,大山里的那座土坯房上就会冒出扶摇直上的青烟烟,父亲和我们姊妹几个都会望着青烟烟扛起锄头去行注目礼,那可是我一生的旗啊!那位旗手就是我的老母亲啊!那座黄泥屋可是我的天安门啊……
我们说话的当儿彼此不由得都热红了眼,我们也彼此笑话对方心咋还不够强盛。后来很多老乡听说来了家乡人,都也一股脑儿涌过来。他们纷纷给我说稀罕事儿。可是一提及老家,和自己的爹妈妻子都顿然间沉默了。后来老同学悄悄地告诉我,在这地方,在老乡们中间,最好别提他们的老家和亲人……他们因为想,又不能够见,也不敢有人提及,那是他们心中的最痛……
老同学说,现在农民种地都发不了家,城市建设和工矿企业都离不开农民工,虽然自己建设的那些高楼大厦很漂亮,也没得有自个儿一个分厘,可是,现在开销那么大,不背井离乡能行吗?俺农民苦点儿累点儿都没啥,可就是这千山万水的亲情母爱总剜心……
结束和老同学谈话时,老同学含着泪为我唱了一首我们俩小时候都会唱的歌——《我爱北京天安门》——我能明白老同学的用意。因为在我们那代人心底,北京天安门原本就和自己的家乡是一样的首都。他们和我们一样爱着这个家。只是他们是从不足五平方米的窝棚里爱了大世界。
“一块肉憨婆”
五一那天,在打工老乡的引荐下,我到某企业的高楼夹缝中见到了他们常惦记着的“一块肉憨婆”。这憨婆虽在一尘不染的城市风光中显得蓬头垢面,而与之对照的目光中却流淌出一汪温暖的善意。
因而同行的老乡就述说了她最让人放不下的轶事……
远在两千里外的某个法庭上,曾出现过她面对威严法庭傻笑无忌的场景……
法官问一个叫阿六的男人,何因与傻女人离婚?阿六则看看身边的媳妇,再揉下鼻子说,她在家做饭,一个人做一大锅,十个人也做一大锅,总不会改变,我庄户人家,光景本来不好,都叫吃得揭不开锅了,况且有她这样一个傻冒女人,我连打工也出不去,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俩都得饿死。
法官和旁听者们听了心中都有些沉重,可是他们没有以情释法,而是把惊堂木“光吃”一敲说,你们回吧,这不是理由。
因而阿六白眼一下那个一脸严肃的法官,就很不情愿的扭身出庭,接着傻女人就尾随其后,还紧赶一步傻笑着对男人说,咋,他们不给咱发低保证?
阿六有点儿心烦,不语,继续往前走。而媳妇则继续追赶,再紧赶一步说,不行的话你给我说说能制服法官的那个官在哪儿,我去告他!
“去去去……”阿六心更烦,就推媳妇。而媳妇不生气,不气馁,再紧赶一步要说什么,可正要说什么时,就突然惊叫一声:
“妈妈吔!这不是一毛钱吗?乖乖……”
阿六没有回头,只管往前走。而媳妇则高兴地捡起地上的一毛钱,再紧赶几步到男人跟前:“六,今个咱吃肉肉,你等我去割肉……”
卖肉的看看是一毛钱,就笑,就不理她。可女人不依不饶说要割肉,因而卖肉的就狠狠心给女人割了很小一块肉。女人拿起肉浑身都是笑地跑到男人跟前。男人仍不理她,可是她仍不依不饶,接着给他说肉肉。
中午饭时,男人躺在柴火床上生闷气,突然一个声音就喊来了,“六,亲亲的,赶紧醒醒,肉肉熟了,都是你的。”
阿六揉揉眼睛,看看热腾腾的一大碗清水中飘着一块肉,再举目看看媳妇那一双在笑的眼,心就“咚声”响了一下,眼就“忽地”热了一下。但是他仍不耐烦的给她喊,我不吃肉!
“那咋行,你一个人白天干重活养活我,夜里给我暖被窝,你不吃肉谁吃肉,要不是今个咱幸运拾到一块肉,我就打算将我身上割下一块肉让你养身子哩……”
阿六好像听了媳妇的话,就坐不住了,他忽地一下子冲起来,跑到了过去的牛圈里……媳妇走近时,看到阿六在狠命的抽自己的嘴巴……还呜呜地哭……哭过之后,就毅然地拉起傻老婆奔到一个煤矿去作了挖煤工,而后又转辗到这个大城市,融入到大城市的建设中……
老乡说,有一年的五一劳动节,憨婆打工的企业因生产任务紧,没有放假,得病的憨婆就带病上班,“大姨妈”来了也不敢离开岗位,唯恐惹领导不满意,开了她,因而就导致她顺裤通流红……
老乡们为这事难过,而憨婆却高兴地夸自己是坚守岗位的英雄。
折柳人
在某公司门口我遇到一位年过六十的打工老乡。老人因为家里娶了两房媳妇,揽了一屁股债,为还债就毅然迈上了外出务工的路。
老乡说,他还算很幸运,遇上了一个心眼善良的主人,不仅收了他,而且还让他做了个很轻松的“看门工”。看门工平素很轻松,可是过年过节没有假。所以老人为多挣钱,珍惜这份工作,就咬牙五年没有回过家。
和老人畅谈时,他流了不少泪。还抽抽搐搐地给我拿出了他想念老伴和孩子们时写的日记和诗词。我这位老乡,原本是村里的一个文化人,虽是初中文化学历,可是对古文诗词颇有研读。
与老人分手时,我承想在这个出“三宝”的大城市,咋着也得弄一些土特产让老乡捎回去。可是木想到,老人送我至一个老柳树下,却突然颇有感概地给我唱起了一首诗——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偿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唐.杨巨源《赋得灞岸柳留别郑员外》)唱完诗,就顺手折了桥边的一束柳枝送予我。并嘱咐,千万要把柳枝带回老家,插在村里的小河边,使它成活……
“你这是……”他见我很是惊讶,就笑着说,现在全国不是都在讲八项规定吗,这也是老祖宗的好传统,咱百姓咋能不遵守呢!唐朝的官儿就这样送人,我们百姓咋不能呢……
最不该讲的,是当我走远了的时候,他在我背后喊了句让我一辈子都感到悲凉的话:“要是我哪天身子不测,只要柳还在……”
离开他们,我的心一直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我们时常被现代化的大都市迷住眼睛,也经常为能生活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感到自豪和欣慰,可是我们几乎没有去着意过为之奉献的最底层建设者们。美好的生活环境是他们创造的,美好的未来也正靠他们的双手开创,他们就是共和国的英雄!就是最具魅力的中国劳动者!就是现代文明进程中的一尊丰碑!
作者简介:宋殿儒,中国作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中国村民,已在国内外数百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微信:drwx66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