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周信芳台上台下的悲喜剧(资料来源于网络)
京剧大师周信芳7岁登台献艺,12岁起用“麒麟童”艺名出演老生,驰名天下,在舞台上上演了一出出传奇戏剧;他在舞台下,和裘丽琳小姐一见钟情,演绎了一曲传奇的爱情故事——周信芳的人生,从繁花惊艳到秋风萧瑟,是时代的浓重投影,也是上海的历史影像,让我们在脉脉的温情中感动,也让我们在寒冷的时光里伤怀!
从神童到京剧大师
1920年5月,初夏的上海,四马路上的丹桂第一台戏院热闹非凡,人声鼎沸,观众们坐满了位置,都来看周信芳主演的《乌龙院》。
周信芳在剧中扮相
戏开场了,随着周信芳扮演的宋江上场,剧院里顿时掌声不断。
剧情发展到杀惜的时候,全场观众屏息凝神,睁大眼睛盯着舞台:
宋江回到乌龙院向阎惜姣要招文袋,阎惜姣要宋江写下休书、按上手印才给他。
宋江不舒服,不过为了息事宁人,还是一一照做,然后伸手招文袋。
“到郓城县大堂给你!”阎惜姣突然食言,并且伸手狠狠地抽了宋江一记耳光。
宋江一愣,愤怒地还了她一记耳光,伸手一把扭住她的衣领。
两人脸对脸地怒视着。
“我不给你怎么样?你要骂我?你要打我?”阎惜姣耍赖而嘲笑地反问。
宋江忍无可忍,伸手到靴筒里摸匕首;他的手在颤抖,一时没有摸着匕首。
“你敢拿刀杀了我吗?”阎惜姣凶狠地说。
宋江这时摸到了刀,刷地抽出来,一刀刺上去,阎惜姣惨叫一声,倒地而亡。
宋江想把刀插回靴筒,可是手一个劲地颤抖,无论如何匕首也插不回靴筒;他惶然地跌坐在地上……
周信芳的表演富有激情,做工细腻,特别是表现宋江杀人后的内心惊惶,那表演是真实动人,丝丝入扣,他还用夸张的欧美舞台剧表情和动作加以呈现。
到底是周信芳,到底是“麒麟童”,演艺高超,非同寻常,台下喝采声大作,掌声不绝。
人们由衷赞叹:周信芳到底是神童!
少年周信芳
周信芳出生戏曲世家,自幼随父亲出入戏园子;5岁那年,母亲教了他一段《文昭关》,不料他很快学会。父母非常高兴,邀请陈长兴老先生教戏。周信芳7岁随父到杭州登台唱戏,被人誉为神童。12岁时,他取艺名七龄童,到苏州、镇江等地演戏,后来因海报上的书写失误,把七龄童写成了“麒麟童”,被人误叫成麒麟童,从此他干脆就叫麒麟童,他创立的麒派名称也因此而来。
人们赞叹周信芳,还因为他博采众长,还为他倒过嗓仍然唱得独有特色,自成一家!
1908年,13岁的周信芳北漂到北京,进了喜连成科班,和梅兰芳成为同学;他同时拜“伶界大王”谭鑫培为师。周信芳和梅兰芳首次合作剧目是《九更天》,接着是《战蒲关》。自从梅兰芳、周信芳搭班演出,观众大增,台下座位增至上千,一时有“生儿当如周信芳,娶媳当如梅兰芳”之流行语。
上图:周信芳和梅兰芳同台剧照下图:两人在第一次文代会
在他技艺大进的时候,灾难降临了。周信芳15岁即1909年终,他嗓子坏了,童伶金嗓变得闷哑。“天不予以唱戏本钱!”周信芳暗自悲伤。他仍然好学苦练,清晨5时即起喊嗓,两年后有所恢复,但嗓音已经沙哑。周信芳苦心钻研,用喉头发力,重吐沙音,用技艺精湛的戏份弥补嗓音的不足——他在舞台上腔调苍凉,如诉积恨,形成了酬畅朴直、遒劲浑厚的唱腔,创立了苍劲悲凉的京剧老生的重要流派麒派。
《乌龙院》的成功,只是周信芳成功作品中的一例。1912年,17岁的周信芳“北漂”4年回到上海,就自编自演《王莽篡位》《乌龙院》《追韩信》《斩经堂》《徐策跑城》等,都受到了热捧,风行一时。周信芳在丹桂第一台演了8年,演出剧目达257出之多,其中新戏209出。他一生演过600多个剧目,演出11,000多场次,塑造了大量各个行业的人物,但演来绝无雷同,那出神入化的表演,成为中国京剧舞台上的绝响。
越剧明星袁雪芬
“我强烈地感受到,他的表演真实生动,感人至深。他在台上处处从人物出发,感情真挚饱满,生活意趣浓厚,即便对一个细节的处理也是这样。” 中国越剧泰斗袁雪芬如此评价周信芳的表演,“如《坐楼杀惜》中,宋江一宿醒来见天色已明,照一般程式来演不外乎双手一揉,擦眼一看罢了。而周院长是一只眼睁开,一只眼闭着,让人真切地感觉到一缕刺眼的光线由窗外射来。既很自然地交待了时间,又描绘出宋江睡眼惺松的意志。这个动作很有生活气息,看似寻常却达到了不是寻常的效果。过去京戏舞台上,不少演员流于形式主义、唯美主义,讲技巧而不讲戏情,演程式而不演人物。而周院长与此截然相反,他那性格化、生活化的表演洋溢着现实主义的精神,给人在艺术上得到极大的满足,确实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的表演大师。”
“自己儿时便是戏迷,第一次听到周信芳的唱片便迷上了。麒派有一种让人过目不忘的本事,走路也会想,时不时地就会哼出声来。”麒派传人陈少云说,“周信芳是一座高山,我们如今要做的是望着高山去攀爬,去真正体味、体现麒派的精髓。”
新郎带着3个女儿举行婚礼
1923年一天,18岁的裘丽琳小姐来到丹桂第一台看戏,坐在第三排中间位置。
报上刊登的演出广告
美丽的裘丽琳
裘丽琳是上海裘天宝银楼老板的三小姐,父亲裘仰山拥有茶庄和钱庄,可惜在她8岁那年就去世了;外公是苏格兰裔海关官员,娶了松江金姓女子生下了裘丽琳的母亲玛丽·罗丝。裘丽琳在家排行最小,上有哥哥和姐姐,可她最受母亲宠爱。她住在上海市中心山海关路上的一座大宅里。裘丽琳皮肤白皙几近透明,一双大大的眼睛和挺立的鼻梁,像半个欧美人,新颖而典雅服饰,梳着时尚的“油条”发式,吸引了众多的追爱者、求婚者。
闲话少说,不要妨碍裘小姐看戏,京剧《鸿门宴》开始了。扮演张良的周信芳一上场就吸引了她的目光。啊,好英俊好聪慧的男子汉啊!
从那天开始,只要是周信芳演的戏,裘丽琳都要去看,礼拜天加演的日场,她也是早早地赶到戏院。
裘丽琳老是想念着那个张良,他的扮相,他的唱腔;晚上做梦,也只有周信芳的可爱面容。她开始打听周信芳的一切:祖籍浙江慈溪,5岁时开始拜师练功学戏,12岁时起用“麒麟童”为艺名辗转各地演出;已有妻子,不过已经分居。
不久,为了结识周信芳,裘丽琳精心策划了一个张园慈善义卖会,并向上海的京剧名角发出邀请。那天,义卖会开始了,裘丽琳照管的无锡惠山泥人摊设在张园醒目的位置。她终于看见周信芳来到她的摊位前——由裘丽琳的哥哥也是京剧票友裘剑飞引领过来。
裘丽琳感到眼前真实的周信芳和舞台上的扮相一比,显得老土。不过,她还是激动得心要跳出来——就这样,裘丽琳和周信芳认识了,并且很快,俩人开始悄悄地约会。
尽管“麒麟童”的艺名传遍中国,但唱戏在当时被视为“贱业”,更何况他有妻室,周信芳和裘丽琳为了避人耳目,只能到偏僻的农村田间小路上约会散步,有时候选择在寂无人声的坟场约会。
没有不透风的墙,周信芳和裘丽琳恋爱的消息被人捕获,10来家小报用各种醒目的标题大面积报道。
裘丽琳的母亲震怒了,想不到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竟然和一个戏子恋爱!
她将女儿裘丽琳幽禁在闺房,不准她单独离开大门;她推掉了所有应酬,整日在家看守着女儿。同时,她托人迅速为女儿寻找婆家。
裘丽琳的兄长裘剑飞在一品香饭店设宴,邀请了二十多位记者前来。他要求他们不再报道周、裘相恋的新闻。果然,报纸上报道周裘相恋的文章不见了。裘剑飞派人警告周信芳:与裘丽琳断绝来往,否则将他赶出上海这个码头,还要向他“借只脚用用”。裘剑飞还特地雇了眼线日夜盯梢周信芳,严防他和妹妹来往。
将近半年,裘丽琳和周信芳没有机会再见面。可是,他们还是保持着联络——裘丽琳在家里悄悄地写情书,托母亲收养的一个亲戚朱灵芝外出时投入邮筒;周信芳收到信后,派跟班在约定的时间到裘丽琳窗下的马路上来回走几趟,表示情书已经收到。
裘丽琳的母亲高兴了:有媒人登门,介绍了一位天津年轻人,他出身世代官宦,英国留学归来,即将接掌庞大家产,有意即裘丽琳为妻。裘丽琳的母亲玛丽·罗丝当即应允这门亲事,派人专程将裘丽琳的庚帖送往天津,然后带回男家的定礼——一对金镶翡翠手镯和一只8克拉的钻戒。
裘母开始为女儿准备嫁妆。
裘丽琳少女照
裘丽琳急了!周信芳更急!
一天中午,裘丽琳的母亲玛丽·罗丝正在打盹,裘丽琳穿着睡袍,趿着拖鞋,偷偷地溜出了家门。她坐上黄包车,直奔一位要好同学家中,这位同学立即通知周信芳;周信芳坐着出租车来到裘玉琳同学的家。
“离开上海!”周信芳果断地说。
当天黄昏,周信芳和裘丽琳坐火车到达苏州;周信芳绕开大旅馆,找了一家僻静干净的小客栈将裘丽琳安顿下来,登记住宿时用的是假名。
“把门窗关紧锁好,绝对不要走出房间!”周信芳临走时再三叮嘱。他连夜赶回上海,因为明天日场还有他的戏码。
再说裘家发现“三小姐”不见了,裘剑飞立刻携带手枪率人直扑周信芳家,当然不见周信芳踪影。他们四处追寻,在火车站问到一个“黑帽子”(票务人员),他说:我是京戏迷,刚刚将周信芳领到去苏州的火车上。裘剑飞立即带着人马,找上几个熟识的巡捕房包探,开着自备汽车,另外租了几辆出租车,一大帮人马浩浩荡荡地连夜赶往苏州。他们到了苏州,先在城内,又到城外,将各大旅馆逐一搜索,结果一无所获。第二天白天,裘剑飞接到了从上海打来的长途电话,告诉他“麒麟童”正在更新舞台演《萧何月下追韩信》。
这下,裘剑飞傻眼了。
裘丽琳在苏州躲了两个星期,悄悄地和周信芳回到上海,租了弄堂房子住了下来。
裘丽琳给母亲写了好几封请求宽恕的信,但是毫无回音。
她担心周信芳和自己生命受到威胁,就在上海几家大报上,同一天登出了某著名律师的启事:
本律师受聘于裘丽琳小姐担任其法律顾问,本律师的当事人已经成年,依法享有法律规定之公民权利,任何人无权限制其人身自由和侵犯其合法权益,否则本律师将依法提起起诉……
裘家大怒,针锋相对,立即在裘丽琳刊登启事的报上,刊登和裘丽琳脱离关系的严正声明。
以后,周信芳到外埠跑码头唱戏,裘丽琳始终陪伴在侧。她随身携带一把小枪,准备万一周信芳遇到歹徒行凶,就对准那些坏人开枪。三年后,周信芳兑现了对裘丽琳的承诺,同原来的妻子、武旦刘祥云的女儿刘凤骄正式离婚。
毕竟是血浓于水,毕竟是骨肉情深,裘丽琳的家人最终同意他们举行婚礼,裘丽琳的母亲还悄悄地给了女儿“6万元整”的钱庄存折。
婚礼那天,新娘裘丽琳按照西方习俗,穿上了代表纯洁并配以白色康乃馨的婚纱,新郎周信芳穿上了一件燕尾服,他们在四川路上的新亚酒店7楼举行了盛大婚礼——他们的三个女儿那天打扮得漂漂亮亮参加了婚礼。
婚后,裘丽琳用她的一生的爱滋润着周信芳,她是他的知己、经纪人以及助手。没有裘丽琳,周信芳的人生道路也会坎坷得多。
比如,1940年汪伪汉奸政府成立,日伪军事和特务机关遍布上海,其中以特务机关“76号”最为令人闻而生畏。
一天,“76号”的头儿吴世宝派人来请周信芳到“76”去唱堂会。周信芳找了借口拒绝了。那天晚上,周信芳照例上戏园演戏。开锣前,几个持手枪的人将他推进汽车,把他带到了“76号”。两个特务带着他参观了囚禁“犯人”的牢房,还看了放刑具的房间,然后放他回家。
裘丽琳大惊,赶忙将周信芳送到了一位老同学家里。她通过朋友找到吴世宝妻子佘爱珍求情,最后才将“唱堂会风波”化解了。为了表达谢意,裘丽琳几乎拿出了所有的珠宝和一笔可观的现款,酬谢吴世宝的妻子佘爱珍。
裘丽琳为了家全身心日夜操劳,小女儿出世,她就买下长乐路788号花园洋房,还特地为辟出周信芳的书房,他喜欢读书。从此,周信芳全家有了宽敞如意的住所,生活更美满了。
周信芳夫妇和儿女在一起
人生的晚景遭遇暴风骤雨
和许多名人一样,1949年周信芳也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
1949年春天,国民党政府动员一批知名人士前往台湾。此时,中共地下党代表熊佛西来找周信芳,希望他留在上海。周信芳毫不犹豫,一口答应。
“作为一名京剧演员,观众都在中国大陆,我也要留在上海。”周信芳说。
上海新政权诞生了,周信芳的事业呈现出一片精彩。
1949年10月1日,周信芳获得文艺界的最高荣誉,应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中华人民共中国的成立大典。1951年,他出任中国戏剧学院副院长;同年,为抗美援朝募捐飞机大炮,周信芳与梅兰芳合演《龙凤呈祥》,与盖叫天合演《莲花湖》,与杨宝森合演《搜孤救孤》;这年,上海举行周信芳演剧生活50年纪念活动。1953年冬,周信芳以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副团长身份访朝并演出。1956年,他率领上海京剧院赴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演出。1958年7月,周信芳当选为全国戏剧协会副主席。195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演出《海瑞上疏》和《劈山救母》两部大戏……
幸福的生活总是不能长久,突然,风云突变,周信芳面前狂风四起,风暴大作。
1965年11月10日,《文汇报》刊出姚文元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批判周信芳1959年创作的《海瑞上疏》新编历史剧。1966年5月26日,《解放日报》发表《〈海瑞上疏〉必须继续批判》文章,公开点名批判周信芳。霎时,大字报像漫天飞雪一样向周信芳扑来。
1966年5月一天晚上,周信芳和妻子裘丽琳正在家里说话。突然,上海京剧院的一个头头和两个军人闯了进来,宣布对周信芳实施隔离审查。
分手的时刻来临了,周信芳吻着裘丽琳的脸,裘丽琳抬起臂膊勾住丈夫的脖子,两人面对面地拥抱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地分开。周信芳伸手抚摸着裘丽琳的脸和额头和脸颊,说“丽琳,我走了,你多保重!”他下了楼被吉普车带走了——这是周信芳和妻子裘丽琳的生离,也是他们的死别!
6月中旬,上海报刊大量文章批判周信芳,称他是“反共老手”、“京剧界的南霸天”。
在批判的声浪声中,周信芳被押上卡车游街示众,他胸前挂着“反动权威周信芳”的白色大牌子,“周信芳”三个字打了三个红色的“×”。
8月22日,一群造反派冲进长乐路上周信芳家抄家。造反派乱打乱砸,用墨汁在墙上涂上“打倒周信芳”的标语。造反派把周信芳的小孙女玫玫一头短发剪成“牛鬼头”,玫玫从此惊吓发疯,后来被收进上海市精神病医院。
周信芳受难,裘丽琳作为“反革命家属”也遭受株连。她被造反派拖上卡车,押到西藏路的一所中学,拖进一间空教室里。造反派抡着木棍和铁管对着她一阵乱打,还把裘丽琳背到背上,然后像甩口袋一样一次次地摔出去,鲜血从她衣裤里渗透出来——裘丽琳昏死过去,从此卧床不起。
1968年3月24日,裘丽琳的肾脏被暴徒打破,躺在周信芳书房里痛了整整3天,最后送到华山医院。医院说她是“反革命家属”不能进病房,让她在急诊观察室外的走廊上躺着。三天后3月27日半夜,裘丽琳永远地离开了周信芳,年仅63岁。她逝世前对哭泣的儿媳黄敏祯说:“别哭了,以后……Daddy……”她至死仍然牵挂着周信芳。
1969年,周信芳和儿子周少麟先后被释放回家。家人告诉周信芳,裘丽琳正在住院,医生不让探望。周信芳并不追问,从此不再提爱妻名字,只是经常面壁而坐,痛哭饮泣。后来,周少麟看到报上大批夏衍和他的剧作《赛金花》,私下里对人说江青30年代曾经争演赛金花。第二天,他就被拘捕,判处5年徒刑,押到安徽劳改农场服刑。
在遭受迫害的最黑暗日子里,周信芳对儿媳说:“我相信毛主席、周总理总有一天会把我的问题弄清楚的,我要好好地活下去,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周信芳有时轻声哼唱《徐策跑城》的唱词:“湛湛青天不可欺,是非善恶人尽知。善恶到头终有恨,只是来早与来迟……”
周信芳《徐策跑城》剧照
1975年春节后,儿子周少麟刑满释放,周信芳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就因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华山医院。3月8日清晨6时,周信芳在华山医院714号病房中去世。他在弥留中用微弱的声音对亲人说:“你们不用再骗我了,我早就明白了,你们的姆妈去了,她在等我!”
周信芳的遗体移出病房时,住院的病人纷纷走出病房,默默无语,有的含着热泪,跟在后面送行。
3年后,1978年8月,中共上海市委为周信芳平反昭雪,并于16日举行平反大会及骨灰安放仪式。1995年,裘丽琳、周信芳骨灰合葬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再简要介绍周信芳和妻子裘丽琳的子女状况。
母亲总是喜欢把女子留在身边,可裘丽琳却把自己的子女送往遥远的海外。1947年,裘丽琳把大女儿周采藻送到美国留学,后来她定居住在美国东部马里兰州。求丽琳把二女儿周采蕴送往香港,后来她前往美国,定居在旧金山。1953年,三女儿周采芹才16岁,裘丽琳就把她送至英国伦敦皇家戏剧学院,周采芹成为该院首位华裔学生,后来定居美国洛杉矶好莱坞。最小的女儿周采茨留学美国和英国,最后定居香港,先后在洋行、丰田汽车公司市场部任职,后来进入演艺界,曾担任香港电影金像奖评委。2003年,周采茨与丈夫回到故乡上海居住,现在已经在上海逝世。
裘丽琳和女儿周采芹
裘丽琳和3岁女儿周采茨
再介绍周信芳裘丽琳的儿子。
长子周少麟向周信芳学习京剧,留在了上海。他古稀之年仍在上海收京剧名家陈少云等人为徒,传承光大父亲的麟派艺术。
次子周英华,1952 年,13岁被父母送往英国公立寄宿学校留学。他先研修了一年艺术,后又攻读了两年建筑,最后成为国际华人餐饮业老板。周英华长年居住在美国洛杉矶。
周信芳和大儿子周少麟
周信芳的小儿子周英华
子女的命运往往是父母人生的延续,和父母的命运息息相关。
当周信芳饱受迫害生不如死的时候,小女儿周采茨从香港到意大利罗马寻找工作,在一家中国餐厅当服务生。一天中午,她在餐厅吃工作饭,有人进来用英文问:“Winnie在吗?”周采茨回答“Winnie晚上才会来”后,突然发觉来人像是哥哥周英华,英语名字叫Michael Chow,于是就问他:“你是Michael Chow吗?”来人说:“对啊。”她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你妹妹!”来人茫然地端详了周采茨,摇头否认:“啊,No,No!”周采茨补充叙述解释,周英华这才认出眼前的姑娘是最小的妹妹周采茨,他是从英国到罗马来度假的。兄妹俩戏剧性地在异国他乡相遇了,连续3天,周采茨待在哥哥住的酒店里,兄妹俩不停地谈论父母,不知道他们在中国的命运近况如何,他们不停地哭泣……
1982年1月,周信芳裘丽琳的三女儿周采芹回到了上海,她缓缓走到父亲周信芳书房门口,就停住了脚步,当年她就是在这儿和父亲在告别的。她看见书房里空空荡荡,只有一张书桌、一把椅子,墙上挂着一张父亲的大幅照片,周采芹在父亲的遗像前长长地跪下,热泪喷涌而出……
“我们家6个孩子,5个都避过了'十年浩劫’。为什么?因为姆妈一直觉得会有一场很大的浩劫等着这个引人注目的家庭,她没有办法。她毕竟是纷繁复杂的旧社会里的过来人,人性她还是很清楚的。”周采茨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
周信芳女儿周采茨
周信芳遇上一个好时代,当年上海是中西文化交汇的窗口,北方的京剧传入上海十分繁荣,周信芳恭逢盛世,能够他的才能就放射出一片光芒,成为一代宗师。
周信芳遇上了裘丽琳是幸运的,他们从私订终身到生死相随,那是一段燃烧着炽热爱情的婚姻,那是一曲刻骨铭心的生死恋歌,男子幸遇如此女子,一生也值了。
不幸的是周信芳遭遇了“文革”,那是一个时代的罪过,最终酿成他人生的大悲剧。
人物档案:周信芳
周信芳(1895~1975),1895年1月14日出生于江苏清江浦(今淮安清浦),艺名麒麟童,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其代表剧目有《四进士》《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清风亭》《乌龙院》等,其论著汇编为《周信芳戏剧散论》,另有艺术经验记录《周信芳舞台艺术》。
1949年后历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上海京剧院院长、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等职。
1975年3月8日逝世于上海。
周信芳17岁时(1912年),在山东烟台与武旦刘祥云之女刘凤娇结婚,他们生有一子两女,长子周丕承,长女周采艺,次女周采苹。
1943年夏天,梅兰芳和作家范烟桥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甲午同庚会,邀请戏曲家周信芳、作家平襟亚、画家吴湖帆、实业家尤怀皋等人参加。他们都是50岁,属马,总共20人,加起来年龄正好1000岁,所以该会也称“马会”和“千岁会”。
这年中秋节,同庚会在戈登路上的自由牧场举行第一次集会,与会者互赠礼品,大多为扇子、墨盒、画卷、印章和笔砚等;周信芳专门画了20把扇子分送会友,他画的兰花、修竹和顽石,得到与会者的激赏。
周信芳1949年以前收的学生有程毓章、高百岁、王富英、杨宝童、李如春、徐鸿培和王少楼等10大弟子;1949年有沈金波、童祥苓、李少春、李和曾、曹艺斌、李师斌和张学海等人。
童祥苓排演周信芳的代表作《义责王魁》,把有些唱腔做了改动,当时受到不少非议。
那天,周信芳来看排练,童祥苓告诉周信芳,“大家说我演得不像您,因为我把唱腔改动了。王忠看见相府送来结亲帖子,得知王魁负心时应唱倒板腔,我改为高八度了。”
“我要是有好嗓子也这样唱。”周信芳点了点头,微笑着说。
周信芳这样说,大家对童祥苓的非议顿时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