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据典/君臣
●一国之政,万人之命。宋·王禹偁《待漏院记》政:指国家大政。一个国家大政方针是关系到千万民众命运的大事。●天下之众,本在一人。宋·周敦颐《通书·顺化》 本:根本。 一人:指国君。说明国君的重要。●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宋·苏洵《管仲论》说明国家之兴亡与国君用人的好坏关系极大。●君人者国之本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 君人:指人君,君主。●吐一言可以匡俗振民,动一议可以固邦兴国。梁·王僧孺《与何逊书》 匡:端正,纠正。 邦:国家。●民不富,士不荣;君不胜,国不壮。宋·黄晞《聱隅子·文成》 士:泛指官吏。 君:君主。胜:胜任自己的职务。人民不富裕,当官的就不光荣;君王的能力不强,国家就不能强盛。●人无贤不贤,贤不贤惟君;政无善不善,善不善惟君。清·唐甄《潜书·远谏》百姓没有好不好的问题,政治本身也没有好不好的问题,这些都在于君主贤不贤,善不善。●治天下者惟君,乱天下者惟君。清·唐甄《潜书·鲜君》 治:安定。乱天下:使天下纷乱,说明君主是国家治与乱的关键。●长无常性,惟上所待。宋·苏洵《张益州画像记》 常性:不变的习性。上:在上者,即统治者,君主。●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孔子家语·王言辞》 表:表率。 君主,是民众的表率。表率正,还有什么东西不正呢?●自古上梁不正下梁歪。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0回比喻居上位的人行为不正派,下面的人就会跟随着学坏。晋·杨泉《物理论》:“上不正,下参差。”意同。●人主之心正,则天下之事无一不出于正;人主之心不正,则天下之事无一得由于正。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十一 人主:国君。 正:端正。说明君主对于国家关系极大。●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家矣。《孟子·离娄上》说明君主的德行直接影响老百姓,国君仁义公正,国家就会安定。●上无失政,则下无私议。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上头没有政治上的失误,下边的人就没有背后的议论。●君好则臣为,上行则下效。唐·白居易《戒奢篇》 好(hào):爱好。君主喜欢什么,臣下就做什么,上面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也跟着怎样做。●君好之,则臣为之;上行之,则民从之。《礼记·乐记》 好(hào):爱好。 从:顺从,服从。●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唐·曹邺《捕鱼谣》 好(hào):爱好。 种桑:泛指生产。荐:推举。 冯唐:西汉人,年老居官。 此代指年老而确有才能的人。●上好紫则下皆女服,上好剑则下皆曼胡。清·魏源《默觚·治篇》 上:在上者,指君主。 紫:年丽的衣服。曼胡:长戟。●下之所行,皆以上之所好。唐·吴兢《贞观政要·慎所好》●上之所为,民之所归也。《左传·襄公二十年》 归:趋向。居上位的人所作所为,百姓都会照样去做。●明明在下,赫赫在上。《诗经·大雅·大明篇》 在下的光明,是由于在上的显赫。●上无骄行,下无諂德。《晏子春秋·问上》国君没有骄傲的行为,下面就不会有諂媚的作风。●在上不骄,在下不諂。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 諂:奉承,諂媚。●上离其道,下失其事。《管子·心术上》 国君离开了治国之道,下面便不知所措。●上失肤寸,下失寻常。唐·马总《意林·韩子》肤寸:古代长度单位,一指为寸,一肤等于四寸。尋常:八尺为寻,两寻为一常。上面有些微的失误,下面就会铸成大错。●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好(hào):爱好,喜欢。上边有所爱好的,下面就照着做,并且搞得更厉害。唐·魏征《贞观政要·畋猎第三十八》:“上之所好,下必有甚。”●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礼记·缁衣》 上:指国君。 好(hào号):喜欢,爱好。恶(wù):憎恨,厌恶。●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汉·刘向《说苑·尊贤》 君明:君主英明。《韩诗外传》卷五:“渊广者其鱼大,主明者其臣慧。”●君圣则臣忠,上明则下直。唐·白居易《论制科人状》 圣:通达事理,才智非凡。下直:下面正直无私。●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荀子·王霸》 人主:国君。 人臣:下面的官吏。●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汉·刘向《说苑·说丛》 清:廉洁。欲:指私欲。 朴:朴实。国君清廉没有私欲,那么,下边的官吏就正直,人民就朴实。●京城禁珠翠,天下尽琉璃。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一百珠翠:珍珠翠玉,泛指用珍珠翠玉做成的各种装饰品。琉璃:泛指华丽的宫殿。●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唐·吴兢《贞观政要·诚信》 流:下游的水。 人庶:平民百姓。下游的水是清还是浊,取决于它的源头。国君是政事之源,平民百姓好比水。●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 流:见上注。●澄其源者流清,混其本者末浊。《后汉书·郎顗传》 澄(chéng):使液体里的杂质沉淀下去。流:下游的水。 混:同“浑”,使浑浊。 本:本源。 末:水的尽头。●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南朝·宋·何承天《上邪篇》 邪:通“斜”,不正。 枉:歪曲。矫:纠正。 上头不正,下边就难正,大众都歪斜,就难以纠正了。●上好则下必甚,矫枉故直必过。《后汉书·党锢列传序》 好:嗜好,爱好。 必甚:更加厉害。矫:纠正。 枉:歪曲。 直必过:过正之意。●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汉·王充《论衡·书解》 宇:房檐,泛指房屋。草野:旧时指民间。●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纳言第四》比喻下面出了问题,应从上面找原因、找办法。●父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一家;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家。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 知:了解。 睦一家:使一家和睦。齐万家:使天下统一。●知子者贤父,知臣者明君;子不肖则家亡,臣不忠则国乱。唐·李世民《晋武帝总论》 明君:英明的君主。不肖:不贤。●明君不能畜无用之臣,慈父不能爱无用之子。唐·王勃《上百里昌言疏》 畜:容留,纳养。●义人在上,天下必治。《墨子·非命上》 义人:主持道义的人。 治:安定。●君臣不合,国是无由定。汉·刘向《新序·杂事》 国是:国家大计。●同舟共济,安危势同。《三国志·魏书·毋丘俭传》 济:渡水。 势:趋势。比喻利害一致,要彼此相助,战胜困难。●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宋·苏轼《大臣论》上 相安:团结,和睦。●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使:使用,任用。 事:奉事。●内外齐心,上下同心,蛟腾虎啸,风云生起。北朝·北齐·魏收《为东魏檄梁文》蛟:古代传说中的能发水的一种龙。蛟腾虎啸,比喻同类相应。风云生起:喻起巨大的作用。●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计。汉·刘向《新序·杂事》说明国君应当尊重臣子,否则便会众叛亲离,给国家带来危害。●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下轻上重,其覆必易。《淮南子·说山训》 末:次要的。 本:根本。 指:手指。臂:手臂。 其覆必易:一定容易倾覆。●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唐·李白《远别离》 失臣:失去贤臣的辅佐。龙为鱼:喻人君之失势。 权归臣:大权旁落到奸臣手中。鼠变虎:喻人臣之得势。●贤君择人为佐,贤臣亦择主而辅。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8回 佐:佐治。 辅:辅助。●君臣遇合,天下事迎刃而解。宋·苏辙《姚崇》 遇合:遇到自己赏识的人。迎刃而解:喻能很顺利解决问题。●为君之道,以教令为先,诛罚为后。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教令第十三》 教令:政教法令。诛罚:惩罚。●君不约已而禁人为非,是犹恶火之燃,添薪望止其焰 。唐·李世民《帝范·务农》 是犹:这就好比。添薪望止其焰:希望一面添柴一面制止火焰的炽烈。喻适得其反。说明正人必先正已。●位在天下之上者,必处天下之下。清·唐甄《潜书·抑尊》 说明地位越高的人,越要虚心。●有德之君,以乐乐人;无德之君,以乐乐身。《三略·下略》 以乐乐人:喻与民同乐。以乐乐身:喻独享其乐。●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三国志·魏书·曹昂等传》 拯(zhěng):解救。说明统治者一定要与人民同舟共济。●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国君之贫富与人民之贫富息息相关。●万民之主,不阿一人。《吕氏春秋·贵公》 阿(ē):偏袒,庇护。说明君主待人要公正,处事要出以公心。●上能同甘苦,下必同安危。宋·梅尧臣《送周介之学士通判定州》 上:地位高的人。下:下属。●居上位而骄,在下位而不忧。《周易·乾传》 在上位者不骄傲,在下位者就无须担忧了。●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清·爱新觉罗·玄烨《示江南浙江守士诸臣》自爱:自己爱惜自己。 群属:指其下属。 畏钳:敬畏和约束。●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清·顾炎武《秋山》 栖:歇息。 国人:全国人民。致死:献出生命。 喻君能吃苦,民能效命。●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墨子·天志中》 为善:做好事。 为暴:做凶残的事。●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宋·周敦颐《拙赋》 弊:弊端。 绝:绝迹。 风:风气。上边安定,下边和顺,弊端绝迹,风气清新。●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明·汤显祖《牡丹亭·虏谍》 朝:朝代。●君王舅子三公位,宰相家人七品官。清·洪升《长生殿·贿权》三公:指朝中的高级命官。家人:仆人。喻旧时一人当权,其亲属家人便跟着作威作福。●大臣专权,下吏恃势。《淮南子·主术训》 吏:泛指大小官员。 恃:依仗。●闲时故把忠臣慢,差时不听忠臣谏,危时却要忠臣干。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 把忠臣慢:以轻慢的态度对待忠臣。差时:出了差错的时候。●忠臣不生圣君之下。《慎子·知忠》 圣君:贤明的君主。忠臣不是圣君个人意志之产物。●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清·唐甄《潜书·抑尊》天子虽尊贵,但也是人而不是神,不能盲目崇拜。●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意为不能以皇帝的是非为是非。●庸人非下,侯王非高。明·李贽《焚书·复郭友朋》凡夫俗子不一定愚蠢,侯门贵族不一定高明。●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谓天下之所以不得安宁,是因为封建皇帝统治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