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福建漳州田坑窑素三彩大型瓷塑
福建是中国陶瓷的重要产地之一,建阳的建盏,日本人称之“碗中的宇宙”,是饮誉世界的珍宝;安汀溪窑出产的“珠光青瓷”,在日本被尊为“茶汤鼻祖”;德化窑烧制的“中国白”,就更是世界闻名。
图:「宋 建窑“曜变天目”茶碗,日本静嘉堂文库藏」
图:「宋 同安窑珠光青瓷茶碗」
图:「明 德化窑何朝宗款白瓷观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除此之外,福建还有一个窑口,就是著名的漳州窑系,明清时期随着漳州月港的兴起,漳州成为中国外销瓷器的重要生产和出口基地。漳州窑是对明清时期漳州地区窑业的总称,其窑址广泛分布于平和、漳浦、南靖、云霄、诏安、华安等县,曾在国际上被“汕头器”、“克拉克瓷”、“交趾瓷”、“华南三彩”等品种,经调查与考古发掘,这些类型的瓷器被证实其产地就在漳州地区。漳州窑出土瓷器多数是青花瓷,还有白瓷、青瓷、蓝釉、酱釉等单色釉瓷和三彩瓷、五彩瓷等彩瓷。其中漳州平和田坑窑生产的素三彩瓷器,极具代表性。
图:「明 青花克拉克瓷盘」
图:「明 交趾大龟香合,日本藤田美术馆藏」
晚清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记载:“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之素三彩。”素三彩的主要颜色有黄、绿、紫(或呈紫褐)三色铅釉,因不用红色,素雅洁静,统称此类瓷器称为素三彩。
素三彩瓷器源自唐朝三彩瓷,自辽宋以降,至明代正德、成华年间,因受明代杂彩的影响而形成,到万历年间,形成素三彩第一个小高潮。
图:「唐 三彩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北宋 三彩琉璃塔,河南省博物院藏」
图:「明 三彩判官像,大英博物馆藏」
清代康熙时继续烧制,另有创新,除了前朝的盘碗器型之外,更有文房陈设、佛教供奉用瓷等。“素三彩”作为一个瓷器品种,各大窑口均有制做,除了景德镇窑之外,唯属漳州田坑窑作品最具规模特色。
图:「清康熙 虎皮三彩多穆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清 康熙 素三彩花果紋盤,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陶雅》卷下四十九载:「以茄、黄、绿三色晕成彩斑,曰虎皮斑也。法国人初颇嗜之,此素三彩之权舆也。」可见素三彩瓷器曾远销海外,备受瞩目。而在日本,素三彩瓷器被称之为“交趾瓷”,特指胎质瓷化程度不高的三彩器,有别于高岭土胎、高瓷化程度的景德镇三彩。因为其瓷化程度较景德镇高瓷化程度偏低,故自古以来,日本人都笼统的认为它指的是原产于古代东南的交趾国(今越南)的舶来品,因此命名。“交趾香合”在日本茶道届一度风靡,视若拱璧,但原产地一直是未解悬案。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福建平和县田坑窑址的系统发掘,才廓清素三彩瓷器生产与出口的脉络。
图:「田坑窑址发掘现场」
田坑窑素三彩瓷,在景德镇的生产工艺基础上,形成了似于景而又不同于景的素三彩瓷,以各式香盒为主要产品,十六、十七世纪大量出口,国内存量极少,亦不见出土标准器物,闽南地区少量留存,应为外销遗存。可确认传世器物的仅见故宫博物院藏“三彩刻花莲瓣口盘”,该盘为故宫博物院1954年购藏,且误定为“辽代”产品。(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上》)
图:「三彩刻花鹭莲纹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日本藏“华南三彩”的刻划花菱花口盘」
田坑窑窑址1997年发掘窑址,发现磨坊、储土坑、作坊、窑基等遗迹,出土窑具、模具、瓷器标本数百件。造型有盒、碟、钵、盘、瓶、盏、杯、罐、碗、墨架、笔架等,均为小件瓷器,其中盒类占十分之九,另有少量瓷塑、佛像。 题材上除了传统花鸟图案以外,多见异兽造型。据《陶雅》卷下四十九载:「近日素三彩腾踊百倍,以怪兽为上,人物次之,花卉又次之。而所谓虎皮斑者,转致无人问津。」清末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谓“素三彩”曰:“西人嗜此,声价极高,一瓶之值,辄及万金。以怪兽最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鸟,价亦不赀也”所见出土标本以及日本传世作品, 亦实多见“火焰马”、“狒狒”、“摩羯”、“大龟”、“台牛”等题材。
图:「日本藏兽形香合」
素三彩制作工艺复杂,需要先烧素胎,然后施色釉,二次入窑烧制而成,而胎质不坚,故大件难成。窑址发掘中,曾见25厘米高之佛像瓷塑残件,已属巨制,加之日本所流传香合类器物为多,故通常认为素三彩器物主要以小件为主。然历史上三彩器确有大件烧成,如著名的易县八佛洼辽三彩罗汉组像,高逾120厘米,堪称绝无仅有,而此组罗汉现已流失国外,国内今已鲜见如此尺寸之三彩器。明清之后,素三彩瓷器大量外销,除日本以香合类小件器传世外,欧洲偶见大型三彩瓷塑,如今通过海外公私所藏传世器物,方能一窥素三彩瓷全貌。
图:「辽 三彩罗汉,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图:「辽 三彩罗汉,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雅坚斯艺术博物馆藏」
图:「清 素三彩狮子一对,维也纳ZACKE拍卖行拍品」
近期奥地利维也纳ZACKE拍卖行,曾拍出一对素三彩狮子(Fine Chinese Art, Buddhism and Hinduism. Apr 15th, 2020. lot 0316),高达101厘米。此对三彩狮子来自Von Goretzki家族。Von Goretzki家族是西里西亚(今属波兰)的古老贵族家族,现藏家其曾曾祖父拥有伯爵头衔,并于1800年左右成为Ludwig Schimmelpfennig von der Oye (1738-1812) 团的骑兵队长。其家族于1945年为逃避苏联红军,迁至维也纳。
图:「1945年冬,Von Goretzki家族逃避苏联红军,摄于普魯士东部」
此对狮子由Von Goretzki家族购自1800年左右,并置于其家族城堡入口出,尤其家族传承至今。造型上看,狮子大眼隆鼻,卷眉,狮口微张,脖戴套环,上有铃铛,神态威风,不怒自威,极其传神,坐于方形高台之上。一只狮子举着爪子搁在缎球上,另一只狮子爪子按着幼崽。台座上沿有捲草纹,上下两层有莲瓣纹,胎体厚重。极好的状态,无任何修复。狮身与底座分体烧造,施黄、绿、紫三色釉,五彩蛤蜊光明显,神彩熠熠。内部无釉,胎成黄褐色,质地松透,与景德镇高岭土胎有明显差别,可以确定其为福建漳州田坑窑产品。
图:「维也纳ZACKE拍卖行拍品之局部」
类似清代大型素三彩瓷塑狮子国内鲜见,此对狮子尺寸巨大,品相完美,气势恢弘。类比目前所见清代三彩瓷塑狮子作品中,无出其右者。仅2017年一例可参考之拍卖案例,然体型较小,约61厘米,据称来源为葡萄牙里斯本。可见此类三彩瓷塑是销往欧洲的特殊品种。
图:「清 三彩狮子一对。来源:葡萄牙ZARCO Antiquarios lda .Lisboa Portugal,2017.2.14 Lot 845」
闽南窑业与景德镇以官窑制造为基础的经营生态不同,自明末以来吸收景德镇南下窑工为技术支撑,仰仗月港海上贸易的繁荣,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陶瓷生产出口体系。当地政府更在此处设郡,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瓷土资源和便利的水路出海口,烧造瓷器外销赢利,做外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千年以来,闽南瓷业兴衰很大程度上与海外市场的供需关系息息相关,不仅销往日本,朝鲜,东南亚诸国,更是远销欧洲,成为世界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