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胀玉衡述》卷上,要语:二十五

原创芃澜 腔调中医 昨天

李道政指导

二十五、寒痧辨
痧症的发作,是没有属于寒证的。但临床中也有“寒痧”的存在,这不是痧本身属性决定的,而是因为人们在治疗痧的时候,因为了解了它属于热毒,因此,给患者服用了大量的大寒之饮导致的。
然而,要看到用寒饮治疗痧,有的可以痊愈,有的却不能。为什么?
因为,大凡痧症,必须是没有食、积、血阻等因素阻碍于中,才可以服用寒饮,取得疗效的。
若一旦存在食、积、血等因素阻碍于中,那么服用大寒之饮,就会加剧食不消、积不行、血不散,而使得痧毒被冰伏,凝阻在体内。这样患者就没有安宁了。
我曾经看到这样的案例:在高岩穷谷当中,山路迢遥,行旅的人感受到暑热之气,此时,往往一旦饮用山涧里的寒水,就立即毙倒,这类情况就属于寒痧。如果侥幸遇到懂得放痧的人,识得这是痧症,那么往往还能够挽救他。这是因为痧毒攻心之时,反而服用寒饮太过,导致痧毒随着冰寒凝结于心胸,故此有立即毙倒的。若得到懂得放痧的人的及时施救,毒血一行,胸中也便没有了凝滞,这就是为什么会被挽救过来的原因。
如今我们临床遇到很多痧症患者,往往服用冷水不能取效的,都是属于这类情况。
所以方书中特别提出要服用阴阳水,而不会只用井水的原因,实在是因为了解这一问题背后的原因。所以长期服用凉饮,而痧症不能痊愈的人,就应当选用微温的药物来施治。
我在本书里面,特意集合了有关的方药,里面的三香丸就是针对这种情况的。有时还会略略用些附子、干姜一类的药物,都是煮后放冷一些,才饮用。这些都是权宜的好办法。
若似有些方书所说的,“对于寒痧,要当即以真寒来治疗”,而骤然使用大量桂、附、干姜、吴茱萸、参、芪一类,这实在是错误的,不可以服用。
(述者略评:人体内,气结为胀,血结为瘀,水结为饮,食结为积。若遇热炼之,则为毒、瘀、痰;若遇寒凝之,则成为伏冰伏寒。若寒气发之,阻隔阴阳,故为阳脱于外,而寒凝于中;若热毒发之,则攻脑攻心,心神受扰,昏迷不醒,呼之不应。皆为急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