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光禄公祠这个潮汕祠堂为三落三进一井式建筑

鸟瞰古榕城,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建筑群,在空中呈繁体的兴”字,铺列于北窖旁,这便是丁日昌府了。

著名的丁府位于打铜街(元鼎路),是晚清洋务运动领袖丁日昌的府邸。整个府邸共有九十九个房间,外加一间地下室,是大型的百鸟朝凤式建筑,也是古城内最大型、最完整的寨围,设计者别有心裁,把寨局设为“興”字形,意为要丁氏财丁兴旺。 丁府为潮汕风格建筑,融入了广府的月台,西洋的花纹图案,又结合了中国园林的表现手法。府第集祭祀、居住、书塾等多种功能,寨围前原还有半月形水池,现在已经被填,水池对面的照壁据说犹存。寨围左右由22座来自不同方向的“扒狮”(下山虎)朝卫,而“丁氏光禄公祠”则为全寨的中心。

丁氏光禄公祠建于光绪四年(1878),为三落三进一井式建筑( 天井均被后来搭建的瓦顶覆盖)。祠堂的拜亭覆盖了二三进间天井,称为龙虎井。龙虎井多用于庙宇,用于祠堂倒是孤例。据说该祠并不单是丁日昌为自己所建,而是他为其父与曾祖、祖父四代家族的祠堂,因为丁日昌去世后四代追封光禄大夫,故此名“光禄公祠”。但因祠内碑记、牌位均已丢失已无从考究。

丁氏光禄公祠给我的形象是高,因为这个府第是按一品大员的规格建造的,所以特别高大。祠堂正门为四进阶,门楼的月台在潮汕亦为孤例,牌匾已经被抹平,字迹已经消失。

从前门往里望去。一片空荡,

祠堂木架十分简易,清光绪年间高官祠堂的木架甚至还不如清代早期平民家族的祠堂精美,但又不失大气。

拜亭位于二三进间,比二三进高,覆盖了整个屋顶,称为龙虎井

二进的一对行门,带有一点西洋风味。证明了丁日昌是一个善于学习西洋文化的人物。

离开光禄公祠,我们便前往东侧一个小庭院,这里现为丁日昌纪念馆,陈列丁日昌铜像、生前事迹以及人物评价。

百兰山馆题匾,百兰山馆是丁日昌晚年读书起居之地

光绪皇帝谕祭文

大鲸骨相传为慈禧后赠,后一分为二

府内有许多对联,歌颂这一清末大员,如“放眼梓桑谁健者,祗公风骨合低头”,“四海论文求古剑,一生低首拜梅花”“梦中诗句冥心索,醉后文章放笔书”“此间风景不殊记取吴中旧诗句,世上园亭多少谁能枕畔韩江山。”

民宅内的木雕,算十分精美。

府第冷冷清清,几乎没有住人,丁氏子孙不知散落何处。包厝久无人居,很多民居门口都贴着四个字:危险勿进,有的房屋已倒塌

抬头看见剥墙的墙体上写着“最高指示”,应为文革遗留下来的历史印记。

猫的出现给古宅添了几分生机

门前还有很多旗杆夹石狮子和石鼓的基座,还有很多古建筑石构件,据说是学宫广场拆迁下来的部分构件

青草给屋顶铺上了绿毯

丁府原有两个寨门,东龙门,西虎门,虎门已经改为厕所。

门口的碑记

这里是书斋。东西斋是族内子孙的读书之地,丁日昌注重文教且爱好读书,因此在府内修了这么两个书塾。环境风雅的书斋目前不开放,据说还有精美的木雕,可惜目前并不开放。从这里可以看出丁日昌与其它土豪富绅不同,有注重教育的特点。

走出丁府,我感觉丁府虽然很大,但又十分简朴。丁日昌建这么大一座建筑,耗费肯定是不少的,但毕竟是高官,家族人又多,实际上以他的俸禄来修这么一座府第也并不稀奇,且如果他是贪官的话,那他的府第肯定更加华丽,而不是像现在看到的那么简朴。

丁氏光禄公祠现为丁日昌纪念馆与市民俗博物馆。据朱馆长介绍,接下来丁府按迎来五年的闭馆重修,我们期待五年后丁府以一种新的面貌来迎接四方来客。

丁日昌(1823年-1882年)字禹生,又作雨生,号持静。客家人。出生于广东丰顺县汤坑圩金屋围(今属梅州市)。清朝军事家,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人物。他在政务之余,悉心读书,尤酷爱搜聚典籍,是清代三大藏书家之一,辑有《持静斋书目》。工书法,所存多为手札,皆自然高雅。他自己还曾组织人员翻译法人所绘著的中越边境地图和说明,以揭露法国的侵略行径。1882年(光绪八年)2月27日,逝世于广东揭阳家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