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最常用的 50个经方方证——1桂枝汤

1、桂枝汤

古代剂量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煎服法

右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方解】

桂枝、生姜均属辛温发汗药,但桂枝降气冲,生姜治呕逆,可见二药都有下达性能,升发之力不强,虽合用之,不至大汗。并且二者均有健胃作用,更伍以大枣、甘草纯甘之品,益胃而滋津液。芍药微寒而敛,既用以制桂姜的辛散,又用以助枣草的滋津。尤其药后少食稀粥,更有益精祛邪之妙。所以本方既是发汗解热汤剂,又是安中养液方药,也就是后世医家所谓的'甘温除热。'

甘温除热之热不是一般的热,是胃气不振,津血有伤所致之热。有关汗出身热的机理,《内经》有类似的论述。如《素问·评热病论》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这里主要是说:汗出身热是邪气盛,精气虚。汗出为精液外溢,此时邪乘虚入于肌表。正气为阳,邪气为阴,正气与邪气交争于肌表故称阴阳交。此时精气流于外,邪气入于里,故病死。桂枝汤证虽不全同于《内经》所说的阴阳交之证,但正邪交争于肌表,汗出身热的病机是相同的。桂枝汤的主要性能是甘温健胃,通过调和营卫使精气胜而表固,邪气不再入侵,故使汗止而热除。也即甘温除热的道理。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 12 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注解:外为阳,内为阴。阳浮而阴弱者,谓脉有浮于外而弱于内的形象,即轻取则浮,重按则弱也。阳浮者热自发。谓脉阳浮,为发热的脉应。阴弱者汗自出,谓脉阴弱,为汗出的脉应。啬啬恶寒,谓缩缩而恶寒也;淅淅恶风,谓洒淅而恶风也;鼻鸣干呕者,表不解,气上冲也。此为太阳中风证,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第 13 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注解:太阳病,若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即宜桂枝汤主之。言外之意不要以为它是中风证的专用方。

按: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为桂枝汤正证,凡病见之,即宜桂枝汤主之,则无不验。

《伤寒论》第 15 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注解:气上冲,为气自小腹上冲胸的一种自觉证。太阳病为在表,宜汗不宜下,误下后,其气上冲者,知病未因误下而内陷,还在表也,故可与桂枝汤,用前食稀粥,温覆取微汗的方法解之。若不气上冲者。即病已去表内陷,不能给服桂枝汤。

《伤寒论》第 16 条: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注解:桂枝汤本为和解肌腠而设,与麻黄汤专为发表致汗者有别。若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为表实,则宜麻黄汤发其汗解表。若误与桂枝汤,则必致实实之祸。医者常须识此,慎勿误施也。

按:精气虚则不足以驱邪,虽得汗出,邪反乘汗出之虚,而深入肌肉之内。桂枝汤促进胃气,加强精气,使盘踞肌腠之邪,不得复留,乃得因汗而解。邪在肌,则肌不和,桂枝汤益气驱邪,而使之变和,故谓桂枝本为解肌。若精气实于表。只宜麻黄汤发其汗,则邪共汗出即治,若误与桂枝汤,再益其气,则实上加实,祸变立至矣。(举拙注:和者,交相出入谓之和。若但出不入,或但入不出即为不和)

《伤寒论》第 24 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按: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有刺风池、风府辅助的一法,不可不知。

《伤寒论》第 25 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注解:脉洪大,当是脉浮。脉洪大为热盛于里,如何可与桂枝汤?必是传抄有误,宜改之。服桂枝汤不合法,而致大汗出,故病不解。脉浮者,病仍在表,宜与桂枝汤和前法服之。若其人形似疟状,一日再发寒热者,让其小汗出则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伤寒论》第 44 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注解:太阳病,外证未解者,意同上。外不解,法当汗解,慎不可下之,下之为逆,解外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 45 条: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注解:太阳病,先以麻黄汤发其汗,而病不解,医不详审所以不解之故,而复下之,若当时脉浮,病必不愈。因浮为在外,法宜汗解。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病仍在外,故须与桂枝汤解外即愈。

按:汗下后表仍不解者,则宜桂枝汤解之,以汗下后亡津液也(举拙注:亡津液者似应宜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详见:各种禁汗的感冒治法)。

《伤寒论》第 53 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注解:病常自汗出者,其原因不在脉内的荣气,而在脉外的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所致。荣自行于脉内,卫自行于脉外,卫失荣则不固,荣失卫则不守,故令常自汗出也。宜桂枝汤复发其汗,使荣卫和则愈。

《伤寒沦》第 54 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注解:脏无他病者,谓无其他内脏病。言外之意病在外也。时发热自汗出者,谓发热自汗出有定时也。此亦卫气不和所致,宜于其发作前,与桂枝汤发汗即愈。

《伤寒论》第 56 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注解:伤寒已六七日不大便,头痛有热者,显系里热上攻的为候,故可与承气汤以下之。不过里热小便当赤,其小便清者,知病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解之。假设头痛且必衄者,宜与桂枝汤。

按:该条首冠以伤寒,其无汗可知,即病在表亦不可与桂枝汤,必须头痛而衄者,始可与之。不过麻黄汤条有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本条所述,脉必不浮紧而浮弱可知,临证时须细辨。

《伤寒论》第 57 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注解:伤寒以麻黄汤发其汗,则证已解,但半日许,其人复烦,切脉浮数,知表热未解也,故宜桂枝汤更汗解之。

按:服麻黄汤后,表不解,不可再与麻黄汤,而宜桂枝汤;服桂枝汤后,表不解,仍宜再与桂枝汤,不可与麻黄汤,此为定法,须记。

《伤寒论》第 91 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注解:太阳伤寒,医误下之,因续得下利清谷不止。清谷,即排泄完谷不化的大便之谓。下利清补不止,知已转属太阴虚寒里证,虽身疼痛,表还未解,法宜急救其里,而后治其身疼痛。假若下后,未续得下利清谷不止,但身疼痛,而清便自调者,则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按:表里并病,若里虚寒,当先救里,而后解表,此为定法,须记。又与四逆汤,下利清谷已,而身疼痛不解者,当然亦宜桂枝汤,自在言外。

《伤寒论》第 95 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桂枝汤主之,

注解:太阳病发热汗出者,为中风,汗夺于荣则荣弱,邪并于卫则卫强,荣卫不和,故使发热汗出也。桂枝汤调和荣卫,而解外邪,故主之。

《伤寒论》第 164 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注解:伤寒本不宜下,而医大下之,下后表不解,当与桂枝汤以解肌,而反以麻黄汤发其汗,一再误治,邪既内陷而心下痞,表亦未解而恶寒也。宜先与桂枝汤以解表,表解再与大黄黄连泻心汤以攻里。

按:表里并病,若里实宜攻者,须先解表,而后攻里,此亦定法,须记。

《伤寒论》第 234 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注解:阳明病,虽脉迟、汗出多而微恶寒者,表还未解也,故可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 240 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注解:病人烦热,汗出则解者,此暗示不汗而烦躁的大青龙汤证,服大青龙汤则汗出烦热解也。但又如疟状,日晡所则发热,此时发热属阳明。若脉沉实,则已传阳明无疑,宜大承气汤下之;若脉浮虚,则仍在表,日晡发热,正是时发热汗出的桂枝汤证,故宜桂枝汤以发汗。

《伤寒论》第 276 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注解:此所谓太阴病,当指下利而言。下利而脉浮者,病欲自表解,故宜桂枝汤以发汗。

按:下利脉浮,无非表里合病之属,本条所述,脉当浮弱或自汗出。若脉浮紧无汗,则宜葛根汤,不可与桂枝汤。葛根汤条谓太阳阳明合病,而此谓太阴病脉浮者,以葛根汤证为表实,桂枝汤证为表虚,异其称呼以示虚实不同也。不过二方均属太阳病的发汗剂,其主治下利,当均为太阳阳明的合病。若真是里虚寒的太阴病,即有表证,亦不可与桂枝汤先攻表,当与四逆汤先救里也。

《伤寒论》第 372 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注解:下利而腹胀满,虚寒下利也,故虽身疼痛,法宜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按:本条所述乃真太阴病的下利,故虽身疼痛的表证在,亦宜四逆汤先温其里,而后乃可与桂枝汤以攻其表,可见上条非真太阴病甚明。

《伤寒论》第 387 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注解:霍乱吐利止后,而身疼不休者,此里和表未和也,宜少与桂枝汤小和其外。

按:霍乱上吐下利,损人津液至烈,虽遗有表证未解,也不可过汗,则宜少与桂枝汤消息和解之,量证用药,亦是一法。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第 7条: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干呕,汗出,病虽久,阳旦证续在者,可与阳旦汤。即桂枝汤,方见下利中。

注解:产后风者,妇人产后患太阳中风也,虽延续数十日不解,表现为仍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烦闷,干呕汗出,知桂枝汤证未罢也。病虽久,而桂枝汤证续在者,即宜与桂枝汤。

按:运用方剂在辨证,只要见其证,即宜用其方,病之久暂无关紧要。

【辨证要点】

基于以上论述,可见桂枝汤为一太阳病的发汗解热剂,但因药味偏于甘温,而有益胃滋液的作用,故其应用,宜于津液不足的表虚证。若体液充盈的表实证,或胃实里热者,不可与之。有关具体的

适应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而脉浮弱者。

2。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

3。发汗或下之,而表未解者。

4。阳明病,脉迟,虽汗出多。而微恶寒,表未解者。

5。病下利而脉浮弱者。

6。霍乱吐利止,而身疼不休者。

【验案】

·例 1·熊某,女,56岁,门诊病历一号:22725,1964 年 8 月 20 日初诊。三个月来。每日下午 3~5点钟发烧,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热后汗出,两脉缓,苔薄白润。此属'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故予桂枝汤:

桂枝 9克,白芍 9克,生姜 9克,大枣 4枚,炙甘草 6克

结果:服一剂后,发热时间缩短,两剂后热已,诸证全消。

例 2·贺某,男,8 岁,门诊病历号 79322,1965 年 10 月 23 日初诊。外感发热一周不退,每日上午 11点 30 分出现发烧(T38℃左右),汗出,至夜 12 点后烧自已,饮食精神均好,大便隔一二日一行,无他不适,苔白润,脉虚数。证属营卫失调,治以调和营卫,与桂枝汤:

桂枝 9克,白芍 9克,生姜 10克,大枣 4枚,炙甘草 6克

结果:上药服两剂,上午已无发热,下午 l 点后尚有低烧(T37.2℃~37.5℃),苔薄黄,脉尚稍数,与

桂枝汤合小柴胡汤加生石膏服三剂,诸证解。

1、黄帝内经经典段落及名句

2、中医病因病机病症名句集锦

3、中医经典名句整理

注意:中药处方需在执业医师下使用。

本头条发布的版权属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存在不当,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了解更多中医经典健康资讯,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学习笔记八之表郁轻证。

    最近没顾上更新,今天写一下. 我看了一下上一篇是写到了伤寒兼证.今天继续表郁轻证. 1.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 ...

  • 《伤寒论》研究之“解肌”

         何谓"解肌"?且看在下粗解!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 ...

  • 最常用的50 个经方方证

    8.麻杏石甘汤 (麻甘+杏+石)     [方剂组成]麻黄18 克,杏仁 9 克,炙甘草 9 克,石膏 45-100 克     [用法]以水先煮麻黄葛根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杯,温服,取微汗 ...

  • 刘观涛师兄提出的最常用50个经方方证

    最常用的50個經方方證 (几乎每天都遇到) 重要说明:本资料由师承班-彭鸿杨根据刘观涛师兄提出的最常用的50个经方,参考冯世纶老师等人编著的<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录入:由于手头 ...

  • ▲▲刘观涛师兄--最常用50个经方方证

    ​                               最常用的50個經方方證----(几乎每天都遇到) 重要说明:本资料由师承班-彭鸿杨根据刘观涛师兄提出的最常用的50个经方,参考冯世纶老师 ...

  • 超强大:50条经方方证经验!(附​:另一版经方方证​)

    超强大:50条经方方证经验!(附​:另一版经方方证​)

  • 最常用的50个经方

    麻黄汤(麻甘桂 杏) 葛根汤(麻黄 桂枝汤 葛根) 桂枝汤/(桂甘 姜芍枣)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 葛根) 麻杏石甘汤(麻甘 杏 石)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甘 杏 姜枣 桑白皮 连翘 赤小豆) 麻杏薏 ...

  • 【50条经方方证经验】

    【50条经方方证经验】

  • 超强大:50条经方方证经验!

    附:另一版经方方证)  日月76nligx4bu 2020-10-06分享收藏 1.风寒的柴胡汤加荆芥.防风. 2.风热的,小柴胡汤加薄荷银花加连翘. 3.风湿的,小柴胡汤的可以加藿香.白芷.佩兰. ...

  • 50条经方方证经验

    50条经方方证经验

  • 常用经方方证标准 桂枝汤人

    常用经方方证标准·精华篇(值得收藏) 2016-10-26 卢医 ?? 经方方证标准 一.    桂枝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发热,汗出 2.主要症状(太阳证):恶寒或者恶风.头痛,鼻鸣,鼻塞流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