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先铭 道德真经学(3) | 世界道学网

谢先铭    道德真经学(3)
第五十一章     养德
    老子曰: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意译]天之大道生发了万物,地之大德养育了万物。万物的形态和品类各异,均是由自然之势太极之场而成就的。所以万物都是遵循天的自然规律而又服从于地的自然环境的。天之受到尊崇,地之受到贵重,这一切都没有谁的号令,而是平平常常自然而然形成的。
    天生发了万物,地养育了万物;天成长了万物,地哺育了万物;万物生长壮大了,万物结籽成熟了;大地又继续养育万物,上天又继续覆盖生发万物。
    天地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育成了万物而不自恃有功,滋长了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天地自然的大功大德。
   [札记]大道无形,有形即为玄德。玄德既然有其形,就要养其德,护其德,以期德圆而返道。
    美好奇妙的大自然,由于万物之灵的人类,不知道养德,护德,而使大地无完景,自然不能自然,以致天昏地暗,天怒人怨,万物凄凉惨怛(dá)。
    修行者,修正太极不旋转,阴阳自平衡,天地自交泰。功自成,德自就,中极正道通修真,一切顺其自然。
    天自生,地自养,物自长;天作合,地长成,人成真。
    一切都是自然。一切妄意妄动,皆属人为,均破坏了自然。真修行,正心性。一丝不挂,万缘放下。空空洞洞,虚虚无无,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无守有,倾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默朝上帝,一纪飞升。
    道法自然功,眼内视,耳内闻,心内想。凝神入气穴,行走坐卧不离丹田。离丹即离道,守丹即守道。退藏于秘在丹田,北斗星在丹田,中极星在丹田,真人潜深渊在丹田,感触真机在丹田,元气之所在丹田,纯阳之体在丹田,金色法身在丹田,圣婴道胎在丹田,玄关展窍在丹田,采药归炉在丹田,文火封固在丹田,玉炉烧炼延年药在丹田,正道行修益寿丹在丹田,九转成丹在丹田,万法归一在丹田……,丹田里出现的一切形与象,一切感与觉,这都是气,又叫道与真。
    大道无形容易求,大道似水自然流。静观丹田神自安,事来事去任自然。只要心中有数,不管冬夏春秋,不问白云红日,任凭风吹雨打,道安胸有成竹。积功就是累德,修行就是养德。无德不要练功,无道不要度人。为众生而修行,为众生而练功。一旦功成名就,道尊德贵功真。
第五十二章   归元
    老子曰: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意译]天下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元始,这个元始就是无极老母,她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总根源。既然找到了元始这个无极老母,就可以知晓终极这个太极之子;既知晓终极这个太极之子,就该复本归元,终生守孝无极老母。若如此,就是没有肉身的时候,元神真我也不会危殆(dài)。
    堵塞眼耳鼻口之孔窍,以减少嗜(shì)欲;关闭其意念的天门,以减少妄想;终身不须过份的勤于务事以免劳而少功。如果开启眼耳鼻口之孔窍和意念的天门,去周济世事事物,终生将不可救药。
    能够察见微小的事理叫做明智,能够保守柔弱的心态叫做强大。既要运用智慧之光去周济世事事务,又要复本归元,经常守孝无极老母,以让心灯常明,而不要遗留祸殃于自身,这是为了保持真常。
   [札记]归元归真常,真常指真心,真心为九窍之主,万法之宗,越古今而不坏,沿袭遗传千古不变,不改,常久,因此老子又称之为袭常。只有道和合于心才是真,才能久常,所以又可称真常。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真常也是万物的元始,万物的总根源,因能生养万物,故又可称为无极老母。一切有形皆有寿,一切有象难逃数,唯有元神真我法身才能真常而永生。#p#分页标题#e#
    修行者,能袭其常而不违其道,日积其功,月累其德,功圆德满者自然就会神妙无穷变化莫测。神仙捷径在九真,归元守常修心性,找到元始总根源,身无祸殃胸怀宽。
    人心险恶,世事无常;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修行者,自修自行,自觉自悟,自智自慧,方能随缘化度有情众生。无分别心就是道心,常守丹田,就是修行精进。
    丹田有光,心明眼亮。对境要忘情,得意要忘形。切勿执着一切形象色觉。重内则自然轻外,由重内到不重内,也不重外,而是同时重内和重外之际,功就满了;守内者自然忘外,由守内到不守内,也不守外,而是同时守内和守外之时,德就圆了。
    世上多少英豪侠士,多少愚夫俗子,就是因为心灯不明,难以救药,而遗留祸殃于自身,轻则皮肉受苦,心灵受刑;重则身败名裂,诛连亲友;甚至粉身碎骨,魂无所依。
    心灯常明,功德常存。天清高日月星辰自然运行,地宁静山川草木自然生成,人虚空心明见性自然成真。成真之路,不外乎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心止于丹田为凝神,气归于丹田为调息。神息相依,渐至清静,清静无为,似是而非。
    修行者有机巧之心,就不是在炼丹,而不可能上升到高层次;修行者有有为之意,就不是在修道,而是在练数术方技。不返本者不悟道,不归元者不修真;道真之乡春常在,人间天堂好修行。
第五十三章    益证
    老子曰: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资货有余,是谓盗竽,非道也哉!
   [意译]大自然使我有了真知灼(zhuó)见,从而走上了真理大道,我将谨小慎微,避免误入歧(qí)途邪路。
    大道十分平坦,而愚民都爱好曲径小路。原来,天下失了道。天下失道无德,朝政十分腐败,农田荒芜凄凉,国库粮仓空虚。民贫国弱,民不聊(1iáo)生。而贪官污吏们,却身穿锦衣华服,佩带锋利宝剑,吃喝嫖赌无厌,还贪污敲诈纳贿(huì),搜刮民脂民膏,积聚资财奇货盈余,这简直是一帮偷贼强盗,这些人不走正道啊!唯有大道行,才能人心正。
   [札记]天下失道无德之时,就会民不聊生,盗贼成群,国弱民贫。实践证明,大道须臾不能离。本章这些有益的证明,老子的原意是要有照千古,启迪后世。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修行者,不要大道不走奔小路,大德不积,大功不立,而去追求小神通,小法门,小法术,小享受,小技艺,耍小聪明,由曲径小路,通向了歧途邪道。
    世俗之人,多厌中极正道,而喜曲径通幽;多弃平常之道本,而喜奇异之怪秘;热衷于旁门左道,追求名利和感官的刺激。这些人并不是真修行,而是借修行之善名,谋取个人眼前的、短暂的私利嗜欲。欺世盗名行魔骗人的修行者,等于是偷贼强盗。
    修道要知魔,修真要识假。有些人,头有油,脸有光,身健体壮步行爽,不可执以为凭;有神通,有功能,来无影而去无踪,也不可信以为真;言行奇,表演异,特功绝技惊四座,不可误以为道;剑客高,游侠妙,异端邪说天下抛,这不是真修行。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高一时,道高一世。太极迟早归无极,大道还是比魔高。多少修行客,穷毕生之精力,致力于旁门左道,欲出世而涉于三途(天途、地途、水途)六道(天道、神道、人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之中而不能自拔自救,真是可痛可怜可悲!
    人情世事皆为幻,过眼烟云勿纠缠,光阴一去不再来,还不清静待何时。减嗜欲,少情缘,蒲团上面有定心丸。锁心猿,拴意马,神入气穴意守金丹。勿昏沉,忌烦躁,亦观亦闻寻觅快感。彩云飞,红日现,寒潭秋月影儿圆全。静幽幽,晃悠悠(yōu),冰雪红梅相映成辉。不要即,不能离,不沾不脱好观世音。勿放空,勿着迹,既不荒渺又不凝滞。勤实践,多修行,静中有动智慧圆明。心清静,身清静,道法自然见真人。
    魔林场上,妖孽(niè)横行,群魔乱舞,什么有为绝招,巧思法窍,神符秘咒,道诀佛印,心传口授,六耳不传,秘不外宣,历代单传,传人大师,正宗掌门,惊天神功,动地绝技,飞走跑跳,隐遁控魂等等,吆喝声声是为了骗人钱财,铜臭味阵阵是为了充当不用刀杀人的刽子手。#p#分页标题#e#
    有善根慧源者,道就在你的心中,生死大权,就在你的手上,三思而后行,要自己把握和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要无知而上当受骗,不要无识而浪费钱财,不要苦心劳神费力的用资财去换回那无形的“双刃剑”,既“砍杀”自己,又误伤了亲友。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天下一思而百虑,殊途而同归。旁门左道泛滥成灾,正道将应运而出。一心定而天地正,九真行而文明兴。一本正经千古传,道德真经定乾坤。
第五十四章    修观
    老子曰: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①。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 以此。
   [注释]①辍:音chuò,即停止。
   [意译]善于建立大言大功大德的治世者,他们在当时是不超群拔萃(cuì)的;善于执两用中抱元守道的修行者,他们在未得道成真以前是不会脱离世俗的;对于功成名就的治世者,功圆果满的修行者,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人们都会敬仰、怀念、颂扬和祭祀他们,因为他们得了道,而有玄德于社会和人类。
    如果以道来修养身心,就会有真德于身而使身心健康愉悦;以道来修持家庭,就会有余德于家而使家庭和睦富有幸福;以道来修理家乡,就会有长德于乡而使家乡安宁美丽富饶;以道来修治国家,就会有丰德于国而使民富国强国泰民安;以道来修好天下,就会有普德于天下而使天下文明和平。
    所以说,唯有站在道的立场上,才会有道的观点和道的方法。
    道观是真观,真观者宏观,以道修身,就是要站在全身的立场上来因体制宜地修行养生;以道修家,就是要站在全家的立场上来因家制宜地勤俭持家;以道观乡,就是要站在全乡村的立场上来因乡制宜地建设家乡;以道观国,就是站在全国和全民族的立场上来因国家和民族制宜地规划建设和制订立国纲要。以道观天下,就是要站在普天下全世界的立场上来因天下和国际制宜地倡导人类文明和谋求世界和平。 
    我是怎么知道天下大自然的至善之道呢?就是因为我采用了修道观想和天人合一的方法。
   [札记]修行者修道观,修道观者,是因天因地因时因人因缘而异的。其一切内视法、外视法、意守法、意念法、观想法、数息法、守象法等等,都不外乎是调人之心,使人心的注意力和能量集中到一点,最后自然地回归到虚空之中去。修观无定法,即修法即定,观亦无所观,功成曰道观。
    修行者,借肉身修法身,借俗身修仙家,借故乡返道乡,借祖国回天国,借天下而径达九天逍遥游。借假修真,借魔行道。借有限的住世之人生,修无限的出世之长生。
    人人有道心,个个有天眼。道心者天心,天眼者道观。
    道心者天心,道身者法身,道家者无家,道乡者天堂,道国者天国,道的天下者,虚无自然。道者虚空无物而不可见,要修行修出天眼来,用天眼来观看,就会有无真分明,是非真分辨,道魔真分别。肉眼凡心所观所看的一切,皆为虚幻,昙花一现。唯有道心天眼所观所看的一切,才是不虚真实,永生长存的。
    修行修出了道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技术,就是道士。道士者人人合一,人天合一。众生与我同体,万事万物与我同根,这就是道观。唯有道士才有真知灼见,因为道士能观世音,观世形,观世心,观世物,心物一体,乃知宇宙万物。
    万丈高楼平地起。天下和平从修心开始。万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遵循大自然的自然规律办事者,就要首先抓住事物的根本,如此才能成竹在胸。根本虽隐生于大地之中而不见其形,但她却是至关重要的。根深本固者干强枝壮叶茂花盛果硕,否则,不可久长。人的根本就是道心,人的道心不复就是根本不固。复道心,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国,平其天下者,首先要修道观。无道观不能复其道心,无道心则不能修其身,养其性,而合一于天与人。
    善养生者,明理信道证真元,顺天而行,不违天命。自然而生,生勿喜;自然而死,死勿悲。生与死平等视之,一生一死如一昼一夜,一起一卧,安然处之。荣与辱,得与失,痛楚与快乐,这一切都是平等的,也是道心以外之物,更是短暂的魔幻泡影,不值一谈,不值得重视。人身难得,人生短暂,修真第一。人生的价值在奉献,人生的乐趣在修真,只有得道成真者,才能被子子孙孙祭祀不辍而宗庙飨(xiǎng)之,此中永乐谁能知? 唯有道林真人。#p#分页标题#e#
第五十五章       玄符
    老子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④,猛兽不据,攫②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③牡④之合而朘⑤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⑥,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注释]①螫:音shì,指蜇(zhē),即刺或扎的意思。②攫:音jué,即抓的意思。③牝:音pìn,指雌性。④牡:音mǔ,指雄性。⑤朘:音zuī,指男性生殖器。⑥嗄:音shà,嗓音嘶哑。
   [意译]修行得道的真人,具有深厚的功德,好比初生的婴儿一般。婴儿天真无邪,各种毒虫遇到了而不螫刺锥扎;各种猛兽碰到了而不扑据伤害;各种凶禽看见了而不抓住搏杀。婴儿筋骨柔嫩软弱,而两只小手却握得很紧;虽然不知道男女性交和合之道,而幼小的生殖器却常常勃起,这是因为精气充沛至极的缘故。终日哭叫嗓音不会嘶哑,这是因为心平气和至极的缘故。
    知道心平气和者,就是懂得了真常之道,知道真常之道者,是有智慧且高明的。能够利益众生的人,可以得到如意吉祥;能够以心来役使气机平衡和谐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强者。
    万物壮大了就会衰老,这是因为万物没有得道,没有得道就会过早的消亡。
   [札记]赤子即婴儿,德厚即指元精满,元气足,元神全,得“三元”则生长壮老死。唯有知道了自然规律的修行者,才能逆则成仙得长生。人是万物之灵,灵在知道真常之道,以保持心平气和,通过修行而返老还童。返老还童的寿星,是冥然契合自然规律的玄灵神符。玄符者,混元气加上修行者生命的信息能量体,玄妙灵通,能祛除一切鬼妖邪神。
    婴儿天真无邪,一体混元,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所以虎狼不侵,蛇蝎不害,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婴儿就是玄符。拥有“玄符”功能者,才算是修行得道的真人。
    婴儿比成年人耐饿、耐渴,婴儿柔软无为才具有生命力。婴儿是修行者养生修道的典范。婴儿哭笑无心,举止无意,本能欲求,全是自然。婴儿屈大拇指于四指之内而握紧,是一种很好的先天昭示自然天成的握固养生法。此法能固精明目,返老返童,若能终日握之,则百邪不侵,百病不生,益寿延年。若辅以真言咒,则可返老还童如赤子。
    凡健康人身上的辉光,多为明亮的浅兰色;修行者为白色或红色,功深者为金黄色。修行者的辉光带有修行者思维的信息,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如意的调节。如果人体辉光能放大到一定的范围,并呈现出万能灰色之时,据说可隐遁逃逸而达到防身护生之目的。
    本章既有养生之法,又有导引之功,真心修道者,玄符厚德,自在其中。养生在无为,无为要制欲。欲望起,思虑致,心不平,意不静,欲火将烧毁功德林。
    常人生理上的各种欲望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形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造成烦恼、忿怒、愤懑(mèn)、忧愁、忌恨、悲伤、哀怜、恐怖、渴求、暴躁、凶狠、残酷、暴戾(lì)、恣(zì)睢(suì)等等,甚至于铤(tǐng)而走险,导致犯罪。
    有善根慧源的大修行者深悟猛醒:明天理,减人欲,欲望即是妄想,妄想皆空,皆空亦空,亦空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清静。不清静者不修真。 
    修真者,行天道,为众生谋福利。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不为公者,就不是行大道。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在道中心入魔;修行的导师私欲重,地狱门前僧道多。错过了真缘,失去了人身,堕入冥途,化为异类,到时凄凉悲惨,悔之已晚。修行者们,戒之再戒,慎之又慎,道心在德,道心在真。
第五十六章    玄德
    老子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意译]知道真理大道的人是不言不语的,而讲学游说传教所言谈的一切都不是真理大道,或者还不知道大道哩。
    要认识真理大道,就要堵塞眼、耳、鼻、口、身之孔窍,莫让外物引诱其内欲;关闭心灵的门窗,避免妄意出门而猎奇贪婪(1án);磨挫智慧的锋芒,以圆融无碍;解除世俗的纷争,以为而不争;和合于自然之光,潜身于虚幻之内以悟空;混同于灰土尘埃,隐身于世俗红尘之中以体道,这叫做混元一体,玄妙大同。#p#分页标题#e#
    如果体道有成,就会有玄德显于世。有玄德者:不亲近他人,不亲而亲;不疏远他人,疏而不疏;不利益他人,不利而利;不祸害他人,害而不害;不尊贵他人,不贵而贵;不卑贱他人,贱而不贱。这种有玄德的人,就会受到天下人的崇尚而尊贵。
   [札记]有玄德之行者,必有玄同之心。有玄同之心者,必有体道的修行。唯有体道修行,而有玄同、玄德的人,才是真正地知道真理大道的圣人。
    本章老子介绍了一种玄妙大同的六步修持大法,其修持方法是:
    一、塞其兑,离恶源,静其身,神返身中气自回。静站、静坐、静卧之时,眼微闭内视丹田而有光,耳微闻内听丹田而有音,鼻微嗅内觉丹田而有香,舌抵上腭意在丹田而有信,全身之汗毛孔窍连通于丹田而有觉,十指交叉覆盖于肚脐眼,真气在体内自然的循环运行。
    二、闭其门,损情欲,清其心,有意无意守丹田。锁住心猿意马,打开气血门窗,心意清静则气血畅通。不要过份的执著于喜怒忧思悲恐惊,万缘放下,一丝不挂,失去有形得“无形”,无形之形是一得永得而长存的真形。
    三、挫其锐,勿知觉,定其心,慧而不用要精进。此长会彼短,此进则彼退,有此功则无彼能,切忌去分别感知觉悟,要定其心。心定才能和平,心定才能沿着中极正道而走向修真。小智小慧不用者,则有大智大慧出。修行者,要道心在坚,一门精进。
    四、解其纷,勿悟能,养元性,道法自然逆成仙。身与心,自动自静任自然。勿追求,忌逞能。识神不显元神现,心意静定元性显。心与性合,即识神与元神合,合则生发,合则逆转,合则孕育圣胎道婴,得道成仙在望。
    五、和其光,合阴阳,同阴阳,身心健康久而长。有形合无形,心身一体,神形相依,阴阳和合,身康心乐,既可在世长年,又可南宫列仙。修持收功之时,要将丹田的感觉扩散到全身去,全身就是一个丹田。混元一体,方能玄妙大同。
    六、同其尘,混于俗,无分别,道在日常生活中。练功之后要收功,收功以后又练功。行走坐卧不离丹田,整天都在功态中。虽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之形,而无喜怒忧思悲恐惊之心。得失随缘,成败随缘,有无随缘,一切随缘,随缘度日,随缘修行,随缘化度众生。功达此境,即谓玄同。
    有玄同者必有玄德。玄德是大智慧,能洞明大自然的规律;玄德是大慈悲,为众生带来幸福和快乐,为众生解除疾苦和痛楚;玄德是大法船,度尽众生而无一众生不度;玄德是大神灵,千处祈求千处应,有感无处不显圣。总之,玄德是大道德,无处不施恩,无时不行惠,利益一切有情与有缘。
    玄德者,无迹象,无分别心,和合于宇宙万物。同于浊流而不污染,同于世俗而更清高。三界内外,唯道独尊,唯我独贵;我贵者道贵,道尊者我尊,我与道同体而谓之真。
    书难尽其言,言难尽其意。唯有心领神会者,方能彻悟玄同之理。唯有修行者,方能有玄德显于世。
    修行者在静极之中,玄同于道,玄同于宇宙万物;既没有道,也没有宇宙万物。……老子在开示我,我是老子的化身;佛祖在向我微笑,我得到了佛祖的心法真传;孔子在为我讲经说法,我将是当代的圣人……
    正是:
              入真门秉真心参透真玄得真自在,
              悟妙理达妙境展开妙道有妙神通。
第五十七章     玄风
    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①,而民弥②贫;民多利器,国家滋③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注释]①讳:音huì,禁忌避讳。②弥:音mí,越,更加之意。
③滋:音zī,滋生,增添,更加。
[意译]得道的君主人王,应该以有常的中极正道来治理国家,以无常的奇谋异略来保护国家,以道家的清静无为来掌管天下。
    我是怎么知道这些道理的呢?根据在这里:天下的禁令忌讳越多,民众就越贫穷落后;民众拥有的刀剑武器越多,国家就会滋生混乱暴动;人们智巧技艺太多太杂,奇事怪物就会风起云涌;法律政令越是周密森严,国盗民贼越是层出不穷。#p#分页标题#e#
    治理过天下的古圣人说:我顺其自然而无所作为,民众则会自然得到潜移默化;我喜欢清净而不扰乱民心,民众则会自然端正遵纪守法;我务正业而不侵犯民生民权,民众则会自然安居乐业富裕;我没有嗜欲而奉公守法,民众则会自然少欲不贪,淳朴善良。
   [札记]道法无为而自然,天下和平而太平,这就是玄风流行。玄风流行,天下论道讲德,民众自会淳朴文明。
    道学无用而无不用,道学是根是本是纲纪,道学是百家学说的元始之学和奠基之学。道学又称为玄学,道风又叫做玄风,道门则称为玄门,道德叫做玄德。道者玄之又玄,这是众妙之门。玄者道中有道,这是修真之门。
    治身之道,心正则意正,意正则气正,气正则功正,功正则法正,法正则理正,理正则数正,数正则术正,术正则德正,德正则道正,道正则心平气和,身心平衡,心无忧虑,身无病疼,福寿康乐在人间。
    治世之道,天正则地正,地正则君正,君正则臣正,臣正则百官正,百官正则百姓正,百姓正则天下正,天下正则阴阳和合,中正平衡,社会稳定,民众安定,事物衡定,宇宙万物大和谐,人间就是极乐天堂。
    一正百正无不正,一有道百有道天下无不有道。天下只有一个道,地上只有一个理。不二法门,一为正道。一者,阴阳平衡之中极正道,阴阳和合之中和气场。守住中和平衡,宇宙万物皆在一掌之中。
    天地氤(yīn)氲(yūn),万物化淳。阴阳氤氲之气中合,万物淳朴自然。大自然生生不息,自然而然。大修行气血自然运行不息,气息自然运行不停。一切都在自然之中,勿需人为。
    凝神于虚,合气于漠。氤氲祖气,浑浑噩噩(è)。无时无刻,不离这个。得道成真,飞升超脱。无时无刻,有意无意,大道虽至简,非真人而难以修行。因为,常人喜欢繁琐。
    修行者,有诀窍,心理要平衡,气血要协调,心平气和,乐在其中。生理要平衡,运动要协调,身平体正,自然健康。心身要平衡,和谐而自然。内外双修,神形兼炼,中和无欲,身心康泰。一身浩然正气,两袖清凉玄风,有法无法无无法,自在逍遥在人间。
               第五十八章       顺化
    老子曰:其政闷闷①,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②,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所迷,其日固久矣。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③,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注释]①闷:音mēn,实在,隐晦。②倚:音yǐ,凭恃、倚仗。
③刿:音guì,刺伤。
   [意译]执政的人无为实在而闷干,民众就会善良顺化而淳朴;执政的人精明强干而明察,民众就会虚伪狡诈而缺陷。
    灾祸啊,往往倚仗在幸福当中,幸福当中有灾祸;幸福啊,往往伏藏在灾祸里面,灾祸里面有幸福。灾祸和幸福的是非界限,这是谁也定不准的。正直可转化为枉曲奇异,善良可易变为邪恶妖孽。人们之所以迷惑,是因为迷信的风俗习惯,已经很久远了,固习难解。
    因此,圣人方正而不裁割万物,圆融而不伤害万物,直率(shuài)而不放肆,光明正大而不傲慢炫耀。
   [札记]宇宙万物,都向反面转化。外因是转化的条件,内因是转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借助外因而起变化。内因,即一切事物的内部,无不存在着互相对立的两种因素。外因,即外部条件。内因外因,都是自然,都有着各自的自然规律,到了一定的时候,具备了必要的条件,自然转化而往复循环。
    宇宙万物皆太极,太极者阴阳循环。修行者,就是要执于阴阳而用中极,最后把握中极而超出太极,脱离轮回,还原返本归无极,即得其道而成其真。
    大道和金丹,皆本无名无象,为度化众生,特强立其名,强设有为,强显其象。天清空一气,人虚无自然,修行则清静无为。
    修行者无为,才能成就清静法身,而永生长存;如果有为,只能锻炼形体,并且要中正平衡,适可而止,才能健康身体。
    天以无为为尊,人以有为为累。修行如无明师指教,盲目九转金丹,着象死守丹田,固执运转河车,最终仍在轮回之中,白忙空累而枉为人生。有天智天慧者,随时可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p#分页标题#e#
    名师传,经典教,诸如采药、炼丹、聚气、运气、药物、火候、龙虎、龟蛇、男女、鼎炉、琴剑等等,以及一切名相色觉,皆为魔而非道。真修行者,随时可脱魔而皈依道。
    要得其意而忘其像,明其理而失其道,守其一而遗其一,如此方为至真妙道。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者,无极老母在当中,中者即道,道者,虚无混元一气。
    道不可闻,闻者非道,非道非非道,就是真;道不可见,见者非道,非道非非道,就是真;道不可言,言者非道,非道非非道,就是真。
    太极判而阴阳分,对立显而善恶生。祸与福,正与邪,道与魔,则自然相辅相成。因此,有福勿喜,福中隐祸,等你喜庆时则福已转祸而忧生;有祸勿忧,祸中藏福,等你忧伤时则祸已化福而喜出。
修行者,要中和无欲,勿分别执着,内圣而外王,顺其自然,化而裁之,执两而用中,中极正道通九真。
第五十九章      守道
    老子曰:治人事天,莫若啬①。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积重德。积重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②,长生久视之道。
   [注译]①啬:音sè,过份的俭省,吝(lìn)惜。②柢:音dǐ,树根,根本。横向延伸的叫“根”,纵向下扎的直根叫“柢”。
   [意译]养生修真治人者,既要效法自然而无为,又要俭省吝啬。唯有俭省吝啬,才是早作准备。早作准备者,重在广积阴德。只有广积深厚的阴德,才能克服和战胜一切。能够克服和战胜一切者,就难以知道他的极限能量。难以知道他的极限能量,他就可以担负起管理国家的重任。
    管理国家要抓住根本,有了根本才能生生不息,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这是说:治人和理国如同植树一样,只有根扎得深,柢固得牢,才能够长期的生长,久远的存在,这就是自然之道。
   [札记]植树,治人,理国,养生,修真,其理是一致的。一理通百理通理理通无理不通。只有根深柢固,才是长生久视之道。只有抓住了治人、治事、治物的根本,才能纲举目张,一帆风顺,势如破竹。
    根柢根本者,就是自然之大道,守住自然之大道,效法于自然之大道,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老子守道治人理国,共分七个层次。言简理明,推理严密,层层递进,依次展开,始终贯一,不离清静虚空无为自然的真理大道。现将这七个层次分述如下:
    一、“事天”,效法自然,无为无不为,为而不争;
    二、“啬”,精简节约,俭省吝惜;
    三、“早服”,早作准备,有备无患,可以应付突然;
    四、“重德”,广积阴德,人不报则天应;
    五、“无不克”,有功德,有功能,有实力,有智慧,可以克服一切;
    六、“有国”,有身体,有事业,有工作,有条件,有时运等;
    七、“母”,有根本,有万化之源。母即天,天即道,道即自然。 
这七条,既是养生修真的指南,又是治事理国的纲要。
    善养生修真者,无不效法于大自然的清静无为。清静无为,则少私寡欲,精诚感格,遂通天心;自然阴阳平衡,中和顺正,明白玄理,自觉自悟自愿自行的养生修真。
    既无欲,则会俭省吝惜精气神,自觉的塞其兑,闭其门。积功又累德,专修又兼行。天无私清静虚空广大,人无欲胸怀若谷宽广。无欲者,降低能量消耗,延缓细胞代谢,减慢衰老速度,益寿延年。无欲才能明心见性,见性才能天人相应。天人同性则相应,混元一气则通灵。通灵者,凡夫俗子之身,道林真人之心,自然能克服和战胜一切疾病灾殃,降服和祛除一切邪魔歪道,而成就事业,辉煌人生,完善人格成真人。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不忘根本,守住道真。守道之法,长生久视。欲得长生,先须久视。久视上丹田神长生,久视中丹田气长生,久视下丹田精长生。久视三丹田,精满气足神全,终究得道长存而永生。
第六十章     居位

#p#分页标题#e#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①小鲜。以道莅②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注释]①烹:音pēng,烧煮炸炒食物。②莅:音lì,临,从上统治和监视。
   [意译]治理大的国家,就像烹煎小鱼一样,不要经常去烦扰翻动。以清静无为之自然之道,来监理和统治天下,就连妖魔鬼怪也不作祟充神显灵。不是妖魔鬼怪不作祟充神显灵,是因为作祟充神显灵也伤害不了人。不是作祟充神显灵伤害不了人,而是治国的圣人不伤害人。
    如果治国的圣人不伤害人,妖魔鬼怪也不会作祟充神显灵的伤害人,既然两不相伤,就能够合其德而同其道,同其道则归于清静无为之自然之道。
   [札记]君主治大国,如同厨师煎小鱼,都要清静无为,勿有妄意妄举妄动。煎小鱼如果随意翻动,小鱼就会粉碎散乱;治大国如果妄动而烦扰百姓,天下就会混乱动荡不安。
    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上行则下效,上呼则下应;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中和无欲不静自静,一静则天下安;阴阳有私不动自动,一动则天下乱。    老子在本章中所说的鬼与神,不过是一个譬喻而已。因为,大道无私无欲,大道无鬼无神,大道之理是借鬼神而喻人。本章中,鬼是奸臣贪官污吏和流氓匪盗骗子等坏人的代名词。神是诡秘狡诈贪赃枉法和伎俩手段骗术等破坏性行为的代名词。以道莅天下,圣人不伤人,鬼与神也不伤人,如此则民安国泰。如果以魔莅天下,就会虐政害民,鬼神伤人,如此则民不聊生,国家混乱。
    天呈祥瑞,地现吉兆,风调雨顺,民富国强;天呈异象,地显怪形,妖孽横行,民穷国弱。同气相求,同声相应。人们追求神灵奇异,贪婪感官刺激,重视雕虫小技,热衷于左道旁门,不信因果报应和轮回等,这都会导致太极八卦之魔莅天下,社会自然动荡混乱不安宁。
    太极复无极,八卦归九真,欲求无上道,大众转天尊。万事顺利的无极九真图,吉祥如意的中极修真图,这就是无量度人的天尊。经常呼唤和诵念:“无量度人天尊”,有不可思议之功德。以道莅天下者,九真论道,天下讲德,人间自然和谐吉祥。
    治大国,烹小鲜,办大事,务事物,养生修真,行道度人等,都要以道莅天下,以静制动,以无极大道来驾驭和统领全局,如此方能中和有德而归顺于道真。
    道居正位,真在丹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而后天下平。天下平则世界大同,世界大同则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则万物归道。如是,唯有养生修真,行道度人,人间才有和平,万世才能太平。因此,传播流通《道德真经学》者,福寿康乐,功德无量。
    宇宙无限,大道永恒,修行者的生命信息能量体,即修道成真者生命的本原,将会永生长存在大道之中,自在逍遥于宇宙万物之内,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的神灵。
第六十一章    谦德
    老子曰: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①常以静胜牡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注释]①牝:音pìn,指雌性和阴性。②牡:音mǔ,指雄性和阳性。
   [意译]大国只有像水一样,谦卑的下流归海,天下的小国,才会自然的来归顺交会。
    你看:天下的一切雌性的动物和阴性的事物,通常都是以柔弱和沉静,来战胜或取代雄性的动物和阳性的事物,以柔弱和沉静而居于下者,这是道的谦德。
    因此,大国如果对小国谦让卑下,则必然会取得小国的信任和爱戴;小国如果能对大国谦让卑下,则必然会取得大国的同情和理解。所以,大国的谦让卑下,是不同于小国的谦让卑下的,二者是各有所图的。
    大国不过是想网罗小国,或者兼并蓄养小国以称霸,小国不过是想依附大国,或者侍奉投靠大国以图存。两者各有所需,各得所求;各有所图,各得其所。若如此,大国应该主动的谦让卑下。
   [札记]老子以道来一统天下,《道德经》中处处闪耀着玄德的光芒。孔孟以德来化育天下,儒家经典中处处不离仁义礼智信。时运不到,理想难得变成现实。易学大流行,为的是扭转乾坤,如果不讲道与德,就会越易越入魔越混乱。皮之不存,毛将焉(yān)附。道德不讲,往哪里易?#p#分页标题#e#
   《道德真经学》,导引养生修真之士,进入道德大学的领域,以修道讲德,换转人心,先平衡人的心理,再平衡人的生理,尔后再平衡社会人类。一切为了社会的进步与和平,一切为了人类的康乐与文明。这既是中国数术家的易学,也是中国道德家的易学。易学容易学,不容易学则不是易学。易学的精髓就是中和平衡,中和平衡是通向道的捷径。因此,心法真传的易学和易经,就是道学和道德真经。
    治国如治身,治身先治心。心若合于道,身则有德显。修心者,心谦让卑下,则身谦让卑下,身谦让卑下,必所需能求,所图如愿。
    修心之法,始于丹田,丹田者,三华凝聚之处,五气朝元之所,是修行者一身之总持和主宰。丹成九转道高九天从此开始,长生久视位列仙班在此飞升。
    丹田者,玄关一窍。打开无形玄关门,觅得无象穴位窍,这里自有人体生命信息能量的波与场,自动的向全身扩散流淌波及。心空精自满而不思淫,心虚气自足而不思食,心静神自全而不思眠。有意无意守丹田者,不但玄关开处自有万象从中生,而且扩散流淌波及到全身的真气,还会自动的返还回复以“还丹”。唯有九转还丹者,才可言得道达九真。
    得鱼忘筌(quán),得兔忘蹄(tí),得意忘形,得丹忘守。似守非守非非守,非守似守非似守。道心在悟,悟到得道;道在心中,心在道中;心合于道,合道是真。
 第六十二章    为  道
    老子曰: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①以先驷②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 故为天下贵。
   [注释]①璧:音bì,中有圆孔的玉器。②驷:音sì,四匹马同拉一辆车。
   [意译]玄妙的大道,既是生发宇宙万物的本源,又是宇宙万物终结的归宿;既是修行者珍贵的至宝,又是无明者保护的法宝。嘉美的语言或者是虚伪的假话,可以获得荣誉或者实现其心愿;尊贵的行为或者是卑劣的行径,可以成为楷模或者拔高其身价。
    无明的人虽然不善不良,大道也会一视同仁,而绝不会抛弃他们。为了教化无明的不善不良之辈,如其册立为天之骄子,位列三公,这样虽然可以拥有金银玉器财宝,乘坐四匹马拉的华丽辇(niǎn)车出巡,还不如传播或奉献这无形无价的“道”宝。
    古人为什么这么珍重这无形的“道”之宝呢?就是不说人人也知道:道有求者必应,有应者必灵,就是有罪的犯人,道也不嫌弃,既往不咎(jiù)。所以“道”才被天下人看得如此珍贵。
   [札记]一切有形皆有寿,天数到则自行毁。人世间的一切物质财宝,名利地位,荣华富贵,都似过眼烟云,昙花一现。唯有无形的“道”宝,得之者永得,生能福寿康乐,死能长生永存。古时候,道术流行,人神杂居,人们重无形而轻有形。故民谚云:帮人帮心,救人救心,宁可赠言,不可送钱。良田万倾,不如薄艺随身;薄艺随身,不如人善心良。人应重道宝,不应重财宝。否则,无极生太极,乾坤已颠倒。看大地在摇晃,社会在动荡;风不调雨不顺,意不如愿不全;天翻地覆;阴盛阳衰;浩劫流行,世风颓坏;人心冷暖阴险狡诈,世态炎凉道劫并降。大道普度不分善与恶,有情有缘闻道即沾光。
    老子本章,论“道”之珍贵而至高无上,讲“道’’之玄用而无不覆济。唯有自然之大道,才是统一宇宙万物的绝对真理!
    自古以来,百家往而不返,道术将为天下裂。百家争鸣,各抒己见,都说自己是“大道”,别家是“旁门”;自己是“正宗”,别家是“散流”;自己是“上乘”,别家是“下乘”;自己是“高级”,别家是“低级”等等,谁是谁非谁来评?谁高谁低谁来定? 道家三千六百门,全在数术家一门中。数术就是度量衡,时间和实践来检验。道家三千六百门,唯有金丹是正道。
    “阳春白雪”,和之者寡;“下里巴人”,和之者众。道,万殊之源,意远而难识,达之者寡;儒,大淳之流,近而易见,宗之者众。九真人,万家归一,三曹普度,广开方便法门,随缘设教化民。九真人,是道似儒,是儒似道;是道儒,非道儒,非非道儒。为了修真行道无量度人,才有九真人。#p#分页标题#e#
    末法时代,道在庶民。只要修行,人人可得道,个个能成真。九真人是修行人,修行修“虚无”,一切献给社会。一切属于人类,一切回归道真。修行修“太和”,阴阳平衡见中极,阴阳和合有中和,中极则中和,中和则复生元始祖气,元始者无极,无极无分别,无分别则为太和。
    修出“虚无”和“太和”,就能空、静、灵。虚极静笃,无知无觉,气机偶触,始有性觉。此为静中之动,无心中之有意,又叫“真意”和“真性”及“元神”。静定慧,感而通,神而灵,道自成。道者,万物之奥,万珍之宝,万尊之贵。得之者,是无尚的荣耀;保之者,是无尚的自豪。
第六十三章    恩始
    老子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意译]无为之为是真为,要无为之为;无事之事是真事,办无事之事;无味之味是真味,尝无味之味。
    大道不分阴和阳,也不分大小多少,人于我有怨,我也将报之以德。对待困难,只要藐(miǎo)视就会变成容易;操办大事,犹如细微的小事情。天下一切难办的事情,在运作之时,必须从容易的地方开始;天下一切伟大的事业,在运作之时,必须从细微的地方着手。
    因此,圣人平平常常,始终不干什么大事情,所以最后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如果轻易的作出许诺,兑现迟或不容易兑现时,会使自己的威信和信誉降低;如果草率(shuài)地马虎从事,敷衍塞责或不认真负责时,会使容易的事情办起来很困难。
    正因为圣人在宏观上轻视困难,在微观上重视困难,认真负责的处理好每一件细微的小事情,所以成就大事业就会没有困难了。
   [札记]一切事物,都是从无到有的,从小到大的,从少到多的。真正的认识这简易的自然规律者,就会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万里长征,始于一足一步;参天大树,生于毫末小苗;汪洋大海,也是由一滴滴的海水所凝聚。大凡成就一切事业的圣者,都是从一件件平凡平常的细微小事情做起来的。 
    积小善以成大名,累小恶以毁人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累恶之家必有余殃。滴水见太阳,片叶知春秋,一句普通的话,一件平凡的事,可以洞悉人心和人生。圣人谨小慎微,慎之又慎,恭敬一切人事物如菩萨神仙,终究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出来。
    修行者要修,要行,口号不是行动,理想不是现实,希望不是事实,落实在实处,要干活,无活不干,要办事,无事不办,这才叫真修行。
    真修行者,无为之为是真为,真为真在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唯有无不为,才是真有为。办事品味莫不如此。
    老子开示修行者,要站在无极大道的立场和观点上,来认识和处理人世间的一切事物,最终才能达到事物的平衡与和谐。世人恩将仇报,人心险恶,私欲狠毒;修行者,仇将恩报,道心慈悲,公而无私。圣人公而无私,才成就其私,圣人是以天下为私,大私就是公,圣人成其私也是为了更好的为其公。
    慎始者善终,始于善者成其善。人之所为,只有有恩于众生,有德于社会,并持之以恒,坚定道心,才能成为仙佛圣真。仙佛圣真们的言行举止,没有分别之心,无所谓恩与怨,也无所谓报与偿,一切随缘而顺其自然。明镜止水以存心,春风明月以待人,天无不覆地无不载的以应事与物。
    大道本平衡,大道本中正,大道本和谐。一切从容中道而立人极,与宇宙万物同呼吸共命运,如此方为修行的真人。
第六十四章     守微
    老子曰:其安易持,其未兆①易谋,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②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p#分页标题#e#
   [注释]①兆:音zhào,预兆,征兆。②慎:音shèn。谨慎,当心。
   [意译]安定的局面容易维持,没有征兆的事物容易图谋,脆弱的生物容易判断,细微的物体容易消散。未有之时要有为,有为于未有;未乱之时要防治,防患于未然。
    合抱的大树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高的云台,是由一筐筐的泥土累堆起来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足下的第一步开始的。急于求成而妄为者将遭到失败,安于现状而固执者将得而复失。
    因此,圣人无妄为而又无不为,就没有失败,无固执为而不争,就没有丧失。平常的民众办事时,经常是取得了几成进展,或是在将要成功之时多陷于失败。假如能够自始至终的谨慎、当心、认真、负责,就不会陷于失败了。
    圣人异于常人之处,就是贪欲常人不欲之欲,不稀罕常人追求的资财奇货;学习常人不学之学,以重复众人之所谓的过错,如此,则可以辅助万物自然的发展,而不敢随意的胡作非为。
   [札记]修行者之为人,要如婴儿般柔弱无欲;处事则保守事物的萌芽微弱状态。这样,就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能进能退能长久。
    得道的圣人,炼丹炼无丹之丹;有为有无为之为;办事办无事之事;治病治不病之病;治乱治不乱之乱;有欲有无欲之欲;学习学不学之学。如此又叫非常人,唯有非常人者,才能办出非常之事。
    顺者凡,逆者仙,只在中间颠倒颠。中间就是中极,中极右转顺行,则为凡,为红尘,为有为;中极左旋逆转,则为仙,为出世,为无为。能知从心上理上开始颠倒颠者,就是步入了圣门的非常之人。常人为私,其一切言行皆围绕“我”字的中心轴旋转;非常人为公,其一切言行皆不离“公”字和“他人”的中心轴旋转。因此,常人之非,是非常人之是。常人之所学,是非常人之所不学;常人之不学,也是非常人之所学。学常人之所学,有守有为,建功立业在世间;学常人之不学,无欲无为,布德立言在人间。
    天地无情而不老,日月无意而常明,君子之交淡如水,修行之人道情浓。修行人,皆非常,抱残守缺接续道统,标新立异启发民智。修至道,顺天然,无为而无不为,为而不争,有常功而无败;学至学,应民心,有为而本无为,固而不执,无常行而有德。从一真到九真,慎始慎终,一条路走到底,功圆果满达全真。
    大欲大望成大功,人无欲望不成功。大磨大难得大道,人无磨难不得道。修行者,气冲病灶,是在治未病;功而有灾,是在消业障。修行者一旦进入非常时期,其一切疾病灾殃,都是正常的“炼形”现象,必须过渡到“脱胎换骨”之过程,一定要沉住气,经受得起这必然的“天考”,合格者才能称为道林真人。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一切荣辱得失,疾病灾殃,幸福快乐等等,都不过是短暂的一种感觉而已.一切泰然处之。修心者“心斋”,一切无所“味”!我者非我,一切皆空。因此,辅助万物大自然,无欲无求又无为,鞠躬尽瘁(cuì),死而后已。
第六十五章   淳德
    老子曰: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意译]古时候,知道大道的自然规律的治世者,不要启发民众的机智巧诈,侥幸炫耀;而要教化民众浑厚淳朴,真诚自然。民众之所以难以治理,就是因为伪智诡诈太多。
    所以,用机智巧诈来治国,便是国家的盗贼和祸害,而以浑厚淳朴来治国,才是国家的希望和幸福。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差别者,就知道了国家兴衰存亡的两种模式。
经常不忘这两种模式者,就可以称为是掌握了大道的大德者。大德深奥玄妙高远,大德反常态,而与万物相违相反,相违相反道之运动,返之虚无,复至本原,与道合体者,就会有大和顺,大生发,大自然。
   [札记]只有道之德,才淳朴而自然。用淳德治身则体健心康,用淳德治国则民富国强,唯有淳德行于世,人间才有和谐顺利和平安。

#p#分页标题#e#

    淳德于自然界,日月往来不息,阴阳升降循环,寒暑交替有时,四时成序不乱,万物自然而然,有条不紊的生长化育收藏。淳德于人世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各尽其能,各行其事,按需分配,公平合理,和平安定。上古时代,人间就是这样的极乐天堂。
    老子的“愚民”,是大智之民;老子的“明民”,是小智之民。老子的“绝学”、“绝圣”,是大学、大圣,都有学问就都没有学问,都是圣人就都不是圣人,这难道不好吗?老子的“弃智”,是人人都是真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必还班门弄斧用心智呢? 后学者们,皆站在太极八卦有极的立场之上,来评论老子无极九真的道德真学,真是伏羲面前讲八卦,文王门前论周易,自不量力,不识真君。
    圣人教化众生,从无极开始,然后太极八卦千类万象。从无极开始,即从道学开始,其次德学,再仁义礼智信。救人先救心,治病先治心,安民先安心,修道先修心,治国先治心,心是根本,心是源泉,心是至道至真。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心之真伪,关系到事之成败,德之好坏。例如数术之学,本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数术科学文化技术,有道者用她可以度化众生,福泽人类;无道者用她则坑骗众生,祸害人类。无道者不明德,不明德者就不可能真正的精通数术智慧玄学。
    人人练武,社会就会动乱;人人学易经和数术,民心就会不安。聪明反被聪明误。多少武林英杰,数术名士,其结局下场可悲可惨,真是遗憾。世人要深悟猛醒,要抓住国粹精华之根本,首先要大学中庸,体道用德,人间才有和平,社会才会长治久安。
    欲成真人,先有真心。只有有真心,才有真一真意真气。真气者,中正和合之浩荡正气。正气化神剑,若能斩断私欲情魔者,即断绝了生死轮回路;正气化拂尘,若能拂扫干净心灵明镜上的灰尘者,则能理欲分明,正邪能辨;正气化修真图,若能日月同辉,玄灯常明者,这就是修行的九真人。一真正气化三宝,玄道玄德又玄妙,玄妙之门在修真,唯有修真合大道。
    我命由我不由天,真人定胜天。我不视、不听、不闻、不察、不感、不觉,心不出身,意在丹田,精气神则自然会聚在玄关,五气朝元,万神朝礼,与道合一,我就是大慈大悲的大佛大圣。
    风平浪静水无波,心平气和静定慧。“坐忘”有心而养生,“坐驰”无意则耗能。淳德显于修行,则大进若退,大智若愚,一门精进,得道成真。
第六十六章      后己
    老子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意译]大江和大海之所以能够成为天下一切溪流的交汇之处而为百谷之王,就是因为她甘居下游,自处卑下,无限容纳,所以能为山川流水的归宿。
因此,圣人要想成为受人拥戴的上等君王臣子,就必须在言辞上卑微谦下;要想成为民众的领导和师范,就必须把自身的利益放在民众之后。所以圣人居于民众之上,民众没有压力和负担;圣人处于民众之前,民众拥护爱戴而不妨害。
天下民众乐于推荐、拥护、爱戴而不妨害厌恶,不正是因为圣人为而不争吗? 所以天下是没有人去与圣人争上下先后的。
   [札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植物的茎叶向上长,根却向下扎,根有多深茎藤就有多长。圣人效法大自然,吃得苦中之苦,做得人上之人。有多卑贱,就有多高贵。卑贱与高贵皆平衡,皆平等。所以圣人则守柔弱以刚强,处卑贱以高贵,先无私后成其私,先后己而身先,先当大自然的学生,后当百姓的老师。
    修行炼丹也是这样,人身体的中心点因虚空而称为丹田,丹田形愈虚而气愈实,心愈低则道愈高。相反相成。一心贪图舒服快乐,平安顺利,无病无灾,福寿康乐,这是修不成道,成不了真的。
    世间学好是最难,修道比学好难十分。没有九转,哪有金丹。九九八十一难过了才能成佛。劳其筋骨,苦其心志,才能担负天职,完成天命。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修行者,任重道远,光荣自豪,我们是天的使者,只有完成天的使命,才能回归道的故乡。#p#分页标题#e#
    但愿世人都平安,都顺利,都幸福,都吉祥。我以我心对天地,我以我行酬誓愿。
    太极是法,中极是道,万法不离中,万法要归道。万法有度,以平为止。养生治病,莫不如是。
    治病,一切药物和方法,都要中病即止,否则会造成人身体新的紊乱而不平衡,治好了此病发彼病。只有常存防治之心,才能无所不防治。只有执两用中,才能成其大功。
    凡人的心理和生理,如果长期的不平衡,不正常,就会使人体的生命信息场长久的处于太极状况,如此则激化变异,使人正常的细胞组织产生质变以符合这种激化的变异,于是人体就形成了实际的病变。信息使人致病,致残,致死,人们至死还迷而不悟,这又叫久虑成疾,情思成疾,心病则身病。这种慢性病是难治的,难就难在人的潜意识因荒唐错误而又隐秘,自身又无道,又碍于社会的舆论,如此也就只有随波逐流了。当然,养生修真是可以治愈类似的疑难杂病的。
    善养生者,持之以恒地以心平气和的意识去累积精气神于丹田,非丹田而不能行,如此则可使人体极化的太极场而转变为中和的无极场,中和无极场的无极化,又可促使病变的细胞组织逆转质变以恢复正常,于是疾病不治而自愈,身心则趋于平衡。唯有心平气和,才能使身心阴阳平衡而康泰极乐。
    人生有限,功海无涯,如果以有限的生命去执著于探究和察知那无限的太极变化,那么就会有害于身心的健康而脱离不了轮回,超越不了生死,到时后悔莫及。学道要学真道,立德要立真德,修功要修真功,做人要做真人,真人永生而长存。
第六十七章    三宝
    老子曰: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检,三日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检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检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意译]天下的人都说我传播的“道”精深博大,以至于没有任何东西来比拟和形象。正因为道大而无外,所以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和形象。如果能够比拟和形象的话,长期下去,我传播的“道”就会细微渺小而衰亡。
    我能够长期的传播和护持道,是因为我有三件法宝:第一是慈悲,第二是检束,第三是为而不敢争。
    圣人慈悲则能自然的勇于作为,检束则能自然的生发壮大,为而不敢争则能自然的功圆果满成大器。今人则舍弃慈悲之根去勇于作为,舍其检束之本而去生发壮大,舍弃无为之体而去用贪欲来争天下之先,这样就会逐渐的走向毁灭和衰亡。
    圣人以慈悲之心去征战,则无往不胜;以慈悲之心去守御,则坚固不摧。这不是老天爷在救你,而是你的慈悲之心护卫了你自己。
   [札记]老子是自然的唯物主义者,是不信一切人文迷信的,而坚信真理大道。自然规律谁也不能违背,任何人为的法力都是敌不过自然的业力的,一切都在自然之中,一切都在因果之中,一切都在阴阳之中,一切都在道林真人的心中。
    道既大而无外,博大精深;又小而无内,微小粗浅,所以万物都不可能与道相肖象。道既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而又无生无灭,无限无量,所以道伟大而无以伦比。圣人以道为体,以德为用。德之为用,经常者有三条,这三条也是成为圣人的阶梯和标准。
(0)

相关推荐

  • 《老子本义》第三十四章

    <老子本义>第三十四章 原文 道汜(sì)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生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 ...

  • 《道德经》导读(八)——德经(44-37)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参考] 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值得珍惜?生命和利益相比哪一样更 ...

  • 《道德经》学习感悟20200909

    花了一个月左右的业余时间,读完了<道德经>全文,对老子的思想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也有一些体会和收获. 老子所谓的道是圣人之道,老子所谓的德是圣人之德,是普通人所不能企及的.老子说要&quo ...

  • 谢先铭 道德真经学(2) | 世界道学网

    ]智者在呼吁,圣者在行动,传播道德经,天下有和平,要偃武修文,人类才文明. 老子面对现实,顺其自然.身在战争之中,心存道德仁义.不得已佳兵利器,不得已惩恶扬善,不得已除暴安良,不得已误伤无辜.事已如此 ...

  • 金字塔的古井现奇怪生物,考古学家当场蒙了,难道真有地底世界?

    古埃及金字塔时举世闻名的建筑物,尽管近些年来科学家不停地对它进行探索,可是并没有取得可人的结果,它依然充满着神秘的色彩.最近,美国一些科学家对处于墨西哥地区的玛雅金字塔进行挖掘探索,虽然玛雅金字塔的存 ...

  • 清虚道德真君是可悲的,但他也帮元始天尊办了几件大事

    清虚道德真君是可悲的,但他也帮元始天尊办了几件大事

  • 道德与人生-什么是人生的解脱?-道德真源

    道 德 与 人 生 十.什么是人生的解脱? 生命的解脱在于精神,而不是肉体.因为人的躯体是物质体,而一切的物质体都有生灭,有质变,所以人们寻求肉体的快感和解脱,就会心随物转,陷在无尽的痛苦和烦恼当中. ...

  • 清虚道德真君为何抛弃杨任?

    杨任因为纣王造露台,他宁死直谏,最后落个剜去二目的下场. 清虚道德真君救他上山,并用二粒仙丹放在他双目之中,让他眼中长手,手中又长眼. 那么杨任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他是在于袁洪战斗时,被袁洪利用元神出 ...

  • 道德真经传卷之一

    道德真经传卷之一 经名:道德真经传.唐陆希声传.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类. 道德真经传序 序曰:大道隐,世教衰,天下方大乱,当是时,天必生圣人.圣人忧斯民之不底于治,而扶衰救 ...

  • 道德真经传卷之二

    道德真经传卷之二 吴郡陆希声传 经: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怳惟惚.惚兮怳兮,其中有象:怳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 ...

  • 道德真经传卷之三

    道德真经传卷之三 吴郡陆希声传 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 ...

  • 道德真经传卷之四

    吴郡陆希声传 经:治民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谓早复.早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传:夫治民事天之要莫如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