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讲 第17~18章 最好的管理是“相忘于江湖”【我读老子】

第17~18章

第17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18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合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导读

此2章内容一个主题:仁义道德,礼义廉耻,和大伪是一路货色,都是人为的,文饰的。

回归道,返璞归真,统治者不费劲,老百姓感觉不到统治者的存在,功成事遂,都是“我自然”即本来就是这样。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老百姓对统治者的四种态度。

第一等:太上,不知有之(下知有之);

第二等:“亲而誉之”,对统治者亲密、赞美,拍马屁。上面的人身先士卒,夜以继日,鞠躬尽瘁。

领导人跟贫困户一起过春节?

领导跟下属套近乎,嘘寒问暖?

这领导真的很关心人!

老子觉得这不是好的领导者,不是最好的时代。

诸葛亮,大事小事都管。出征之前,写一个锦囊,交代将军,不到时候不许看。到了再看,将军来一句:此乃丞相锦计也~都称赞诸葛亮的计策妙到极点。

司马懿说,这样怎么能长久呢?

一方面,天下多事;另一方面,下面的人没机会成长,反正有丞相的锦囊妙计,不用动脑筋。

第三等:“畏之”,怕统治者,怕他躲他

《论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民且格。

秦的严刑峻法,走路都不敢相互看一眼,完全处于高压状态之下,结果呢?

第四等:“侮之”,轻侮统治者,逗他耍他,甚至群起而攻他。

将自己认定为始皇帝的嬴政,以为世世代代可以做皇帝,结果15年就倒了。

第一等,太上,最好的状态,老百姓对统治者最好的态度是什么呢?

老百姓只知道有这么个统治者,跟统治者关系很平淡,君民之交淡如水。

统治者只要设定了方向、目标和底线,这样大家都不累。

企业管理,事无巨细都过问,不是好的管理者。无论是用利益还是用价值或情怀,驱动大家自觉主动干活,无需在后面盯着,大家感觉不到领导的存在,才是企业管理的最佳状态。

扁鹊说:我的医术不及我两个哥哥,我大哥在人家还没有病的时候告诉怎么预防;我二哥在人家有小病的时候知道怎么治理;我,等到别人得了大病,才知道治疗。

所以大家都知道我,不知道我大哥二哥。

齐国发了大水,晏婴把船借给老百姓逃难,老百姓很感激。

有个人出来说:作为国相怎么不能防患于未然?

庄子说,天地刚开始,是接近道的时代,人们有智慧都不知道用,也没有用的必要,万事万物按本性生活,马儿在草原上奔跑,人们要吃的要用的都很多,没有资源紧缺,一切事物都按原本的性情存在着。

后来,燧人氏伏羲氏只能做到顺应人民的心意;

后来道更衰微了,神农氏黄帝只能安定天下,连顺应都做不到了;

再后来,尧舜禹君临天下,只能治理天下,教化万民,讲仁义道德。

讲仁义道德就是让人们回归朴实的本性。

即第18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合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人们不再朴实,离大道越来越远,到了废弃的地步,需要用仁义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这种智慧一用起来,人们彼此窥探,巧诈丛生,心眼多了,即智慧出有大伪。

春秋战国,大伪泛滥,比如庞涓和孙膑,比如张仪对楚怀王出尔反尔。

天下这么乱,孔子认为是不讲仁义道德所致,老子不这么看,他追溯最根本的原因——失去了道,背离了道,所以天下才乱,才没有仁义道德,而不是相反。

春秋战国,儿子杀父亲(楚成王),兄弟相残争君位(齐桓公)……礼崩乐坏,要提倡孝慈孝悌。

辛弃疾,岳飞,文天祥,海瑞,林则徐……为什么有这些英雄或忠臣,因为做了英雄的壮举,忠于国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壮举,因为国难当头,其君有点昏嘛,这是不是国家昏乱才有忠臣?

9月8日的共和国勋章颁奖。

跟第二章说的一个道理:矛盾的对立统一。

甚美之名,生于大恶,美恶同门。

善与不善,是与非同根,不可能偏举哪一方。

说仁义,其实非仁义已经存在了。

强调统治者仁慈,暴力统治也已经出现了。

德治比严刑峻法好,但通通都是多事,今天慰问,明天安抚,说明本身有问题了,没问题需要什么仁义?

吆喝什么,缺什么。

为什么会产生老子认为不那么好的时代呢?

因为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一个焉:乃。

老百姓不信任,才会去套近乎,才会怕,才会反抗。

无论套近乎,还是惧怕,还是反抗,都是添油加醋,都不是好时代和好的上下关系。

以德治国,其实是统治者的一种策略,比如尧舜禹,用这种策略天下才会服从。

但用策略便暴露了统治者的心迹,下面会有对策,有对策难免会有巧伪。

庄子说,宋国演门有个居民死了双亲,由于哀伤过度面容憔悴,形销骨立。宋国国君为表扬他的孝行,封他做官师。当地人听到这个消息,逢着他们的父母死了,都拼命伤害自己的身体,结果大半都因此而死。

所以统治者要悠兮其贵言。

悠,通犹,表示犹豫,欲言又止,不随便说话,贵其言的态度,惜言如金,不轻易立言。

即行不言之教。因为这才是接近道的境界。

道就是这么做的。

接近道,回归道,不需要讲仁义,仁义就在其中,大家都返璞归真,互相以诚相待,哪有什么虚伪呢?

遵循道,功成事遂,百姓根本就不会感觉到这件事是谁很努力办成的。

如鱼在水里,感觉不到水;

每时每刻呼吸空气,但从没感觉到空气的存在。

感觉到空气时,空气质量已经不行了。

前几年雾霾很严重。

六亲自和,国家自治,什么孝慈忠臣不知其所在。

王弼说,鱼相忘于江湖之道,相濡之德不知其所生也。

因此,老子认为最好的状态就是没有统治与被统治的区别,老百姓过得好,老百姓感觉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是人为的。即百姓皆谓“我自然”。

我生活得好,本来就是这样啊!

老子看来,理想的社会是老百姓认为一切本该如此,不是统治者的功劳。

点一点试一试~

(0)

相关推荐

  • 李汝启:老子韻釋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老子韻釋 作者:李汝启 道在宇宙先,乾坤任斡旋.无中能生有,妙处堪化玄.玄中生二气,二气化三千.处弱不处强,处后不处前.处下不处上,处柔不处坚.明道方明德, ...

  •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

    这一章,老子告诫统治者们要自知自爱,不要压迫老百姓. 先贴下原文: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人民不畏惧的时候,则大 ...

  • 《老子》的智慧:善,如何得到善报?

    善良,一般不会得到善报,报答这一形式存在诸多不便,以及人情处理技术的困难. 社会也一般不喜欢善良,特别是有一个感觉,善良的人的家人会被拖累,好像是另一种不善良. 但是,这是根本错误的,<老子&g ...

  • 第十八课:“六经辨证”

    上一课老子总结了四种模式的天下治理理念.不过这四种理念的实践却很不确定.帝道离当时太远,历史记录不够:而霸道则连可以实践的理论都尚未出现:无道的理论上存在于几百年前的商纣时期:而王道在老子时期已经进入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德是道之用,然而德也有的上下高低之分,并非德都是道的体现.看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政治状况,就能分出德的优劣.按唐玄宗所说,则有有德,有无德,有淳德,有上德,有下 ...

  • 历时16个月,终于完成《老子》81章约32万字的讲义整理【我读老子】

    致 谢 感谢家人的支持与鼓励, 使原本没有的计划变成了一段充实而难忘的生命历程. 行百里者半九十, 越到后面遇到的阻力和障碍似乎越多, 感谢亲人们垂怜,使我在纷繁中能够继续前行. 教学相长, 感谢一起 ...

  • 中庸研读第17讲:第30-31章解读

    中庸研读第17讲:第30-31章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第30-31章解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孔子的圣德及敦化作用.理解圣人的五种美德:聪明睿智.宽裕温柔.发强刚毅.齐庄中正.文理密察 ...

  • 八上19讲 期末复习1 一次函数全章易错题归纳

    写 在 前 面 20 18 期末考试迫在眉睫,因此,计划用3-4讲,做一个全面的知识点与易错题梳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本讲针对一次函数中一些小的知识点,作再一次的归纳. 一.再谈k与b的重要性 例 ...

  • 中庸研读第18讲:第32-33章解读

    中庸研读第18讲:第32-33章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第32--33章解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至诚之道,拥有至诚之心的人能够掌握五伦的"大经",树立仁义礼智的&q ...

  • 《梁健续集:再启征程》第16章&第17章&第18章

    第16章 背后之人 在人群已经彻底慌乱的情况下,林明蝶和邵桦在角落里给陈清开展急救. 晕过去的乘客躺在地上,清醒着的乘客却如没头苍蝇一样横冲直撞. 因为车厢侧翻,车门只打开了一丝缝隙就开不大了.乘客们 ...

  • 第四章,第19讲,价升量缩,不宜出货

    学员 hutuchongl14@sohu. com 于 2009-05-21日 22 : 11 : 35 来信如下 王子老师您好! 学习了您的量柱理论,好像在炒股中找到了新感觉.用量木主理论观察了一些 ...

  • 李本深《灵魂的重量》17、18章

    17.奇怪的鸟儿 在林常平锒铛入狱的前几天的一个多雾的早上,林常平家二层楼上的新房子里突然飞进来一只鸟儿,那是林常平从来没见过的一种鸟.那鸟儿落在飘窗的光洁的大理石板上,看样子冻得够呛,一声声吱吱唧唧 ...

  • 《东南风云》第16章&第17章&第18章

    第16章 小月来电 有很多事情,发生了,但人们会当作未曾发生.然而,发生的事情,虽在时间的长河中漂浮而去,却在人的心里留下了磨灭不了的印痕,跟从未发生根本是两码事. 然而,萧峥对陈虹是喜欢的,也舍不得 ...

  • 第19讲 笑逐颜开方——四逆散18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你们听好,接下来就是养生的至高法宝----养生四宝. 养生四宝,这是古人总结两千年来所有养生书籍精髓的经典.在清朝陈东林<医学心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