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吞并过哪些节日,古人怎么过清明节?

如果懒得看文字可以听语音版哟~↓↓

(在 [喜马拉雅FM] APP 中搜索“大锤说史”关注收听过往节目)

友情提示

我们 “BT历史零售” 公众号正式更名

“大锤说史” 

感谢各位读者老爷的一路支持!虽然

名字不“BT”了,但是内容依旧“BT”!

明天是4月5日,也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本期大锤说史,就为列位读者听友解密,我国清明节真正的起源,我们如今的清明节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古人在清明节都做哪些事情。

关于清明节,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春秋时期重耳与介子推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公子重耳流亡,介子推忠心护主19年。后来重耳回晋国当了国君,介子推不肯受赏而隐居。晋文公重耳搜绵山找不到他,便放火烧山想逼他出来,介子推宁可被烧死也不肯出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就在每年清明之前几天不生火,只吃冷食,谓之“寒食”,寒食第三日即为清明,这便是清明节的起源了。

介子推画像

然而考察记录春秋历史的《左传》《史记》,我们就会发现,介子推确实跟随过晋文公,也确实未受封赏,也确实隐居了,但是并无被晋文公放火烧死等变态情节。介子推既然并非被烧死,也就不存在寒食禁火纪念他的可能性。

而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说介子推被晋文公烧死,是春秋时代之后400年的西汉末年,刘向在《新序》一书中提到了这一情节,但没提到纪念他而出现寒食习俗。又过了200年,东汉末年蔡邕的《琴操》中终于第一次出现了介子推被烧死、寒食纪念他的完整情节。而且那时寒食习俗也不是在农历三月清明前后,而是在五月初五,并且仅在介山所在的山西太原、介休等地流传。

也就是从汉代开始,清明与寒食习俗逐渐开始结合。东汉时记录太原一带每年清明都要不生火、吃冷食5天,当时就出现了即使生病都不敢吃热食的苗头,后来这个习俗一度发展到一个月不吃热食的变态程度,当地不少人都因肠胃受不了而送命,到东汉末年就遭到了曹操的严令禁止。不过清明节寒食的习俗,虽然后来遭到后赵皇帝石勒、北魏孝文帝的禁止,最终还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山西逐渐扩展到了整个北方。

为什么清明的禁火寒食习俗可以延续?这与中国古代对火的敬畏有直接关系。唐代李涪考证说,古人一年四季要使用不同的烧火材料,春天用榆树,夏天烧枣树,秋天用柞木,冬天用槐树。这种不同季节不同树种柴火的选择,最早可能是出于现实的考虑,哪个季节哪种烧火木材容易得到。但是随着古人对火的需要和火的敬畏,逐渐异化为一种宗教、文化相互影响的习俗。

由于中国古代,取火方式耗时很长,往往火燃烧起来之后不会将其熄灭,而是用柴火将其保留为余烬状态,即没有火焰但是保留温度,这就是火种,以后再生火就用火绒等引火物来接触火种。每年冬季结束,春季到来,冬季使用的保存火种材料(比如槐树)就不能再用了,要换成春天常见的保存火种材料(比如榆树)了,这就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改火”仪式。

“改火”恰恰在冬至后105天左右的清明前后,这直接导致了清明节出现了禁火的习俗,而且习俗传说中还添加了介子推被火烧死的情节——介子推都被烧死了,后辈们还不小心火烛、看好火种吗?

清明节的另外一个源头是古代的修褉节。这个节的诞生比清明节要早得多,论流行程度也比寒食更广泛。先秦时代就有修褉之风。清明时节,北方天气也转暖了,是传染病、流行感冒等高发时段,为了预防瘟疫,人们就在清明前后修褉节这一天,出门去外面河水里,把积攒了一冬天的脏衣服都洗干净了,顺带把自己身体也洗一下,搞好个人卫生,预防疾病。

《后汉书》记载,每年三月初的修褉节是很壮观的,“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女修褉节开始分流,女子从公主后妃到农家妇女都出门去河边洗衣服洗澡,男子则聚众饮酒赋诗以显风流,王羲之名垂千古的《兰亭序》,就是在三月初三修褉节上挥毫写就的。到了唐代,修褉节被合并到了清明节中

清明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扫墓,也是从别的节日中衍化而来。最初的扫墓并无固定时间和次数,什么时候都行。《孟子》记载,有个齐国人每天骗妻子说自己天天在外与富贵人家吃喝,实际是每天去城东坟地里吃人家扫墓祭祀的酒肉。这说明当时人很频繁地祭祀扫墓。

到东汉时期,《后汉书》记载,二十四节气以及三伏天等日子都要给皇陵扫墓。进入唐代,扫墓就与清明节正式结合,公元732年,唐玄宗把清明扫墓编入正式礼仪,受国家法律保护。杜甫的《寒食行》等诗作就是反映当时扫墓习俗的。

正是在唐代,寒食、修褉与清明逐渐统一,现今沿用的清明节正式出现了。

现如今,因为每年清明节都适逢郊外踏青的好时候,现代都市人约上亲朋故旧,开车去郊外游玩已经十分常见了,其实,现代社会清明节的郊游功能,是与古代清明的踏青习俗一脉相承。杜甫有诗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唐代清明时节,郊外就遍地美女了。

古人在清明踏青时,还经常要游戏。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最受欢迎的清明节游戏项目是荡秋千。秋千本来是杂技的一种,流行于北方,魏晋南北朝开始成了淑女游戏,到了唐代,清明时节玩秋千的美女已经满大街了,唐代韦庄有诗云:“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三月天。好似隔帘红杏里,女郎缭乱送秋千。”

北方流行的清明秋千最终传染给了南方,南方则把拔河比赛传播到了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拔河游戏在南方诞生,唐代在北方流行一时,每年农历二三月举行比赛,清明节往往安排拔河决赛,热闹非凡。

公元710年清明,唐睿宗命文武三品以上官员举行拔河比赛,79岁的老宰相韦巨源和83岁的老将军唐休璟也奉命参赛,结果他俩连绳带人被对方拉倒在地,半天爬不起来,看比赛的皇帝公主都笑得直不起腰来。

此外,古代颇为流行的蹴鞠(足球)、马球、放风筝等活动也都是清明踏青中的重要活动。即使是在祭祖扫墓的肃穆之后,古人们也没忘把各种舒展筋骨的娱乐活动搞得风风火火。或许,既缅怀先人,又融于自然,方算得上不辜负清明时节的大好春光。

热门推荐

关于“乐高”玩具你可能不知道的一些事儿

讲一出80年前“汉奸”小丑领衔主演的历史闹剧

八一八20年前的一桩文物盗窃案

非正常历史研究人员,专注历史销售几千年~

我们以史为镜,可以照亮你的美

大锤说史

想看有趣的历史八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