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元楷书传世绝品,字体劲健纵横,气魄雄伟,学欧楷的优质字帖
楷书的落笔与收笔技法及楷书的笔画特征简述:楷书,尤其重视这落笔与收笔,东汉书法家蔡邕在《九势》中谈:“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又说:“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蔡邕强调逆锋起笔,回锋收笔,以求笔画沉实劲健、骨丰肉润的艺术效果。王羲之更是把起笔、收笔的藏头护尾提到用笔的首位,他说:“第一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起收不露锋芒,而让筋骨气势蕴含于点画之中。楷书产生于汉末,隶书的波磔到汉末三国时期出现了明显的僵化倾向,章草也开始向上联下属的方向转化,省改汉隶波磔,增以章草中的钩趯,即成了楷书。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书体成熟,大家辈出,其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等。如果说汉魏是楷书的初始阶段,唐是楷书的成熟阶段,那么宋元明就是楷书的延伸阶段。唐代楷书法度森严、结构严谨,到了宋元明时期书法家们开始追求作品的美感,有的清秀俊朗,有的雍容典雅。代表书家如赵孟頫、文徵明、祝允明、王宠等,均个性鲜明,各具特色。楷书的基本笔画主要有横、竖、撇、捺、点、提、折、钩八种。每一种里又有一些变化。其中,横竖撇捺是最基本的笔画,构成汉字的主要骨架。点提折钩是从属笔画。这些笔画中,横画、捺画、及钩画的一些形态是较难掌握的,要多下点功夫。楷书是各种书体里最为规范的字体。其笔画形态和结构位置相对要求要严格一些。写好楷书的各种基本笔画是能熟练写好楷书的基础。就如同给人画像。鼻子眼睛等各个部件画不好,组合成人形肯定也不好。所以,不要着急,认真的把笔画写好写熟,会给后面的练习节约不少时间。黄自元楷书传世绝品欣赏:
书者介绍:黄自元(1837--1918),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县龙塘乡人,清末书法家,实业家。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清同治六年(1867)举于乡,次年殿试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和江南乡试副考官。民国7年(1918)病逝。曾临摹《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书帖,为该书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学书法的态度及临摹技巧简述:习字之人,心神不能专一,受缤纷的世界的干扰,杂陈五味入耳入脑,字则会随之走形,前功将尽弃尔!临帖能够认识到 “由眼而心,由心而手,悟而达物,物而启物 ” 则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知道:任何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书法更是如此,只有 “临帖” ,才能继承传统!只有继承,才能创新!读和临,既然是个 “修心养性” 的事情。那就愿意写,情愿写,坚持写,必有益处!说到 “过程” ,其实一个人在世上,不论做什么,获得愉悦快乐都是在过程里得到的。初学书者,一般都经由描摹到临写的步骤。描红、拓摹(仿影)和双勾等方法,都重于“摹”,在儿童学书法的初期常使用。这些方法的优点,是具体、贴切,可以帮助学书者注意到起笔、收笔、转折、点画等细节结构,提高认识和分析书法造形的能力,但是,因为这些方法过于死板和机械,不利于最终离帖创作。临,又分为对临、背临、意临。对临,就是面对、对照、比较着临帖;背临,类似对临,只是字帖在心中而不在眼前。临的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所写与帖本身尽量一模一样,这比描红等方法当然要难,所以也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