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宴风云:最高端宴请背后的智慧
说到国宴,咱们平常百姓心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丝好奇。这种规格相当高的饭局,又是在中国这个有上千年饮食文化的大国,哪些菜品能被端上国宴的餐桌?用餐现场又是怎样的呢?
其实,国内外的国宴菜单早已被媒体曝光,各色菜品令人垂涎,吃货们也一饱眼福。然而,国宴远不止表面的风光,其实更是一场“饮食之仗”。
今天要讲的,正是人民大会堂第一次国宴背后暗藏的妙计与智慧。
五十壮士藏吊顶,梁上应变有玄机
让我们回到1959年的那一天。崭新的人民大会堂金碧辉煌,期待着它在世界上的首次亮相,同时,建国十周年的国庆招待宴也即将在这里如期举行。
这是在人民大会堂中举办的第一次国宴。为迎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十年大庆,作为活动主会场之一的人民大会堂,在1959年国庆节前顺利竣工并交付使用。
各国宾客西装革履、礼裙曳地,云集于此,他们或正握手,或正寒暄。除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东道主中国的领导人,还有赫鲁晓夫、胡志明等80多个国家的贵宾,这一天,注定意义非凡。
然而,你能想到,就在这场隆重的国宴举行过程中,在各国首脑们谈笑风生时,在宴会厅的顶棚上竟然还藏着50个人?!
这五十个人当然不是不速之客,而是为了保证国宴安全举办而采取的大胆又实际的措施。
当时,大会堂顶棚是木龙骨结构,虽说也坚固,但是上面电线密布,确实可能有安全隐患。
发现问题时,离国宴开始只有几个小时,也绝不可能临时更换地点。于是负责人不得不想出这样一个“人工灭火”法。
五十名工人手抱防火棉被,隐藏在大会堂顶棚的各个角落,他们在狭小黑暗的空间中尽量降低存在感,在穿插交错的线路中密切注视着吊顶上的情况,时刻准备着将任何一撮火苗扑灭在萌芽之中。
三色彩灯生巧计,千人齐心烹佳肴
如果说,“人工灭火”法让你觉得大胆而又实际的话,那么接下来这一妙计则更会令你拍案叫绝。
宴会开始后,主客共举杯,觥筹交触间,人声鼎沸,这种空前的盛宴,也算是建国以来开天辟地头一遭。
光看来宾就有4647人,分为472桌,服务人员200多人,光是冷菜热菜,都准备了7000多盘各色菜式。
这么多的菜,该如何井然有序的备菜、有条不紊的上菜?
这么多的服务人员,该如何指挥调度?
这么大的场面,又如何让宾客们宾至如归呢?
三色彩灯如何计安国宴?
请准时收看,在节目中寻找答案。
品味国宴的“精髓”,其实并不单单是指什么神秘的山珍海味,更有其规格之高,礼仪之重,意义之大的内涵,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大气与富足。而人民大会堂这第一次国宴的背后,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了其中蕴藏的辛劳与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