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帅打仗,可以说是算无遗策、细致入微、机...

林帅打仗,可以说是算无遗策、细致入微、机智灵活、擅长总结,但有点偏谨慎。尽管指挥作战很少直接上前线,但他对战场及部队的情况,却掌握得很准确。

在东北的大部分时间,他一直呆在双城那个不起眼的小城市。辽沈战役是战略决战,南下攻打锦州时,林帅才亲临前线视察。

林帅经常直接指挥到师,并且战机也把握得非常到位,可以说是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他战争的临场感与敏锐度,似乎与生俱来,曾一度让四野那些强悍无比的将军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但偏谨慎却易丧失战机。比如攻打锦州前,国军东进兵团增加四个师,林帅的金句:“我只准备了一桌饭,却来了两桌客”,意思是无法阻挡敌东进兵团的进攻,有了变阵的意图。

而过分依赖精准算计也会吃亏。比如在东北两次折戟四平。另一次是四野南下,林帅坐镇武汉摇控追击大军。在湖南邵阳青树坪,被同样精于算计的白崇禧,打了个我军惯用的口袋围歼战。也亏得四野部队超强的战斗力,才没吃大亏。

性格太谨慎,也让林帅对那些通过努力可以取得胜利的战争,判断更趋保守,如抗美援朝。

牌面上看似乎毫无胜算,但这又是不得不打的立国之战。彭帅挺身而出,不仅性格使然,更多了份唯我其谁的担当。试想,如我军只有林帅而没有彭帅,会是什么结果?

粟总与林帅有不少相似处,只是粟总也许更大胆,战略眼光更强些。

早在四七年敌强我弱的时期,粟总就敢于深入虎穴,从百万军中取敌将首级,全歼了整编第74师。

四八年,粟总又以华野副司令的身份向中央斗胆直陈了淮海战役这样的天才建议,以上种种在林帅身上却极少看到。

性格方面二人也有相似之处,同样的喜静不喜动,同样的痴迷地图,同样的敢于抗命。林帅是不北上,粟总是不过江。

粟总还有次抗命,淮海战役前,主席调陈帅去二野,粟总接任三野司令员兼政委。

个人觉得,粟总这次抗命不仅仅是自谦,而是因为三野当时有批比他资历更深的高级将领。

比如,在五五年同授大将军衔的张云逸;出身黄埔,抗战担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又担任山东野战军参谋长的宋时轮;

担任华中野战军司令的张鼎丞(当时粟裕还是副司令);曾经任八路军王牌一一五师参谋长和新四军参谋长的陈士榘。

还有出身四方面军的悍将,红军时期曾任军长的许世友。

此种状况下,粟总抗命,选择留下陈毅这位资格老、为人豪爽,对自己又有知遇之恩的老师兼挚友,是非常合适的。

后来的结果也证明,他的选择是十分正确而明智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