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陈何芳:高等教育学硕士生的求职困境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硕士生;求职困境
摘 要:高等教育学硕士生的培养规模较大,现实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就业难”问题。高等教育学硕士生的从业方向较为宽泛,个人能力突出者有多种职业选择空间。但在求学过程中,学生们会逐渐体察到“专业对口就业”的巨大难度。为了突破困局,求学者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来寻求“破局”,做好非对口就业的前期准备。
随着研究生整体规模的扩大,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也有了快速的增长,其中“高等教育学”专业也逐渐发展壮大。招生人数的增长加大了学生求职就业的难度。在不容乐观的研究生就业形势之下,不同学科间的研究生就业率差异悬殊,其中理工科研究生就业率明显要高于文史类,而教育学专业更属于文史类中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专业之一。对于高等教育学硕士生而言,其从业方向较为宽泛,但专业对口就业难度过大,所以必须做好非对口就业的前期准备。
一、从业方向:看似面宽但个人能力很重要
近年来,高等教育学硕士点发展迅猛,呈现出学位点多、在读学生多、指导教师多的繁荣局面。很多人误以为高等教育学的就业方向就是去高校做大学老师,事实上,相当一部分高等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教育行业。高等教育学硕士生的从业方向大致有以下六种:
其一是普通高校。高等教育学专业本身研究和关注的就是大学的制度、组织、管理,进入高校当辅导员或者行政人员,这是高等教育学硕士生可以学以致用的一个就业途径。在高校的管理和运作过程中,这些毕业生可以运用所学的高等教育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具有专业优势。
其二是中小学校。全国中小学的新课程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具有较强教育理论素养的人才特别缺乏。再加上教师这个职业本身比较稳定、中小学教师待遇也不断提高,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类硕士毕业生开始进入中小学校。由于教育类研究生不发教师资格证,所以高等教育学的硕士生必须先考取教师资格证,然后参加编制考试,成绩排列在前列的同学才有资格进行最后的角逐。在该职业选择中,由于中小学倾向于招聘师范类或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学生,所以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报名中并没有专业优势。
其三是出版单位。尤其是和教育相关的出版社和报社,也是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的一个就业方向,主要从事教育类图书的策划和编辑工作。
其四是政府单位 。还有一些高等教育学研究生毕业后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了教育行政单位。但要求教育类专业的公务员招考很少,而且大多数要求2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者要求有中级或以上职称。如果有不限工作经验的职位,想当公务员的高等教育学应届毕业生可以报名参加。但要提前做好准备,因为竞争非常激烈。
其五是以本科专业就业。由于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就业范围较窄,而很多同学本科是非教育学专业的,所以有一些高等教育学应届生会选择“重拾老本行”,以自己的本科专业就业。
其六是不限专业灵活就业。在我国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然而,教育体制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也使得当前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不容乐观的研究生就业形势之下,“不限专业型灵活就业”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其特征一方面是“不限专业”,即在求职竞争中,所学专业并不占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是“灵活就业”,即这种就业具有更强的自主性、自由性或者暂时性,但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所、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可能会不同于常规性就业。
二、求职逆境:专业对口就业具有很大难度
首先是“到高校做行政”难度大。随着硕士生在学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然而,国内不少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非一流大学或非一流学科大学的高等教育学硕士生,想谋求一份与“高等教育”相关的工作极其困难。高等教育学专业以往设定的对口就业路径——高校,普遍面临行政人员饱和的状况,有正式编制的岗位越来越罕见,竞争激烈程度堪比公务员。另外,目前高校辅导员招聘的岗位倾向于男性,而学习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中女性占很大比例,在该职业选择中,女性的录报比要远远低于男性。
其次是“到高校当老师”难度更大。在高校工作的另一个选择是当老师,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高校的教学岗位普遍需要博士学位甚至博士后学历或者海外学习经历等。高等教育学硕士生想毕业后进入高校任教,难度非常大。尽管有些专科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可能会降低学历要求,但专科学校开设的大多是数控、会计、旅游等实践性强的专业。所以高等教育学硕士生能争取的工作岗位非常有限,在资质和专业背景上不符合要求。
最后是“到中小学当老师”优势不大。由于“到高校就业”难度过大,不少高等教育学硕士生选择用本科文凭就业。如果是“跨考生”,也就是本科不是教育类专业,这种就业就是“非教育类就业”,谈不上“专业对口”。对这些学生而言,在人生的黄金阶段花费了3年的时间去攻读硕士学位,却走回了老路,很有教育投资失败的感慨。如果是“非跨考”,也就是本科学的是教育类专业,那么基本方向就会是“到中小学就业”。与学前教育学、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其他教育专业的硕士生相比,高等教育学硕士生去中小学就业并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前者是“专业对口”应该到中学、小学、幼儿园任教,而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生到中小学任教,并不符合中小学招聘师资的学科要求,从“高等教育学”的专业名称就能感觉到“名不正言不顺”。
三、规划破局:做好非对口就业的前期准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通常所说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对职业通道的设计和实施调整。展开来讲,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并进行调整。高等教育学硕士生作为受过高层次教育的人才,如何在社会化的第一个转折点更好地把握成功的机遇,需要做好精心的准备。除了努力掌握好高等教育学的理论知识之外,更需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面对“专业对口就业”的巨大难度,他们必须正视就业压力,及早选择未来的就业方向。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全面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技术和技巧,让规划成为一种可用的求职工具。一方面,学生们需要总结当前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就业特点和就业趋势,理性分析外部就业环境,考虑“专业对口就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学生们更需要尽早地了解自我,找到自己想走的人生道路,设计自我发展路径。自我追求具有多元性,能够超越“专业定位”的局限,由此可能寻找到契合自身特点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并制订相应的实施计划和调整方案,为个人走向顺利就业提供有效的途径。
总之,高等教育学硕士生虽然从业方向较为宽泛,但“专业对口就业”却很困难。这导致他们普遍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非常害怕“毕业即失业”。为了防患于未然,高等教育学硕士生必须做好非对口就业的前期准备,积极开展职业规划来促进就业,从而掌握职业选择和事业发展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