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7字名句,将赵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本文由賨人客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宋高宗赵构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站在不同角度和立场的人,得出的结论会大不相同。笔者在之前多次表达过自己的观点,但也只是芸芸众生中的沧海一粟,无足挂齿。

近来,笔者在研究“千古才女”李清照,正好李清照有一首诗表达了他对时事的态度,以及她对赵构的观点。那么,作为同时代的人,李清照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皇帝的呢?

我们来看李清照晚年的一首诗,名字叫《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什么意思呢?

李清照当时52岁,正在金华避难,而在此之前,李清照经历了靖康之耻后的衣冠南渡,又经历了丧偶之痛,还经历了不堪回首的第二段婚姻,此时,李清照已经心灰意冷,被痛苦所包围,她心中唯一留恋的,只有曾经的回忆了。

而李清照最美好的回忆,就留在东京和山东,留在她的童年,以及他和赵明诚婚后的那些美好日子。而这一切,现在都不在了,甚至,想要再次踏上故乡的热土,都成为一种奢望。怪谁呢?除了金人的蛮横,就是宋人自己的软弱。

所以,李清照在登上金华八咏楼的时候,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大意就是:

八咏楼之所以闻名,是因为它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从这里望去,水道通江南3000里,决定着江南14州的存亡。然而,这样重要的地方能不能长久永固呢?就要看后人有没有这个能力了。言外之意:时下的人只知贪图享乐,不为后人着想,将麻烦和危机都留给后人去解决。是问:没有前人种树,哪有后人乘凉?

这时是1135年,这一年,正是金宋形势变化非常微妙的一年,主战和主和争论异常激烈。这一年,韩世忠率军驻守楚州,岳飞在洞庭湖镇压杨幺起义,随后驻守鄂州,吴玠在川陕积极经营,宋金对峙形势基本形成。

但同时,赵构也从建康返回临安,似乎再也无意收复北方了。

这一切都看在李清照和全体大宋子民眼里,人人都意识到:要恢复故土基本无望了。所以在这种极度的失望之中,李清照用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时政的看法,其态度已经很明显了,这是对以赵构为首的主守派的一种辛辣的讽刺。

在以皇帝为天,君为父的封建社会,如果一个人连她的天、父都不敬了,你说她是不是已经心死了呢?从李清照的态度可以看出:赵构在当时是不得人心的。

但赵构的江山为什么又能延续下去呢?

因为当时还有大量的既得利益者、投机者和赵构的立场是一致的,他们支撑着大宋继续向前滚动。但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没有民族复兴,哪来的大国崛起?到最后,大宋还是在一片硝烟之中倒下了。

有时候,时人的评价或许更为准确。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賨人客》,号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