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样的话老是挂在嘴边
每次看到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元朝、清朝的历史文章,都会在后面的评论中看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样的话,然后紧跟着就会引发一片激烈的“讨论”。
其实我觉得,咱们看问题,应该因时而异。
比如:现在说些句话,就有点不大“和谐”了,看看我们现在的地图:
新疆、西藏、内蒙、东北都是哪儿来的?以前住着哪些人?今天它为什么会出现在我国的版图上?
没有匈奴、突厥,就没有新疆;没有吐蕃,就没有西藏;没有元朝,就没有内蒙;没有女真,就没有东三省。
站在古人的角度,当然这些都是灾难,所以催生了:
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冉闵旷古绝今的“杀胡令”;
谢玄的“北府军”创造的“淝水之战”;
杨家将的“满门忠烈”;
岳飞的精忠报国;
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
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家还不是一个整体,没有谁会想到多少年后我们会成为一家人,所以大家都只是在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而战,所以这个时候的民族气节是应该有的。不光是我们有,所有人都应该有。
比如:
契丹辽国为了抵御金兵组建的“怨军”;
女真金国为了保家卫国而组织的“忠孝军”。
他们不都是在为了相同的目的而战吗?所以,古人说那些话,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现在,则不可同日而语。
因为我们已经成了一家人。是问:当一些人在手机的这一头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话时,手机那一头的其他同胞会怎么想?咱们为什么要把界限划得那么清楚?这样有什么好处?
既然大家成为了一家人,就应该着眼于未来,抛弃以前的一些成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不能像只井底之蛙,只看得见面前的那一片天空,我们应该跳出去,眺望远方。
想想清朝的时候咱们失去的领土是怎样失去的;
想想现在咱们面临着怎样复杂的国际形势;
想想咱们将来将何去何从?
也许,我们的情绪可以找到另一个释放的出口。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号“賨人客”,一个有“灵魂”的历史作者,专注原创,拒绝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