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就失业,工作是真的越来越难找了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史记》

上礼拜,日本一位76岁的老父亲亲手砍死了他那44岁“啃老”的儿子,这一新闻震惊了许多人,这位老父亲还是日本前驻捷克大使,受过良好的教育,那是出于什么原因会让他做出这般骇人听闻的行为呢?

原来他的儿子已经在家啃老十多年,期间不见任何人,与社会严重脱节,痴迷于电脑游戏,越来越孤僻,思想也愈发偏激,不断挥霍着老父亲的养老金,怨咎父母既生他,就该养他到老。儿子扭曲的价值观和偏激的思想,压断了老父亲最后一点舐犊之情。这位老父亲生怕偏激的儿子最后会变成无差别杀人凶手,于是拼着老命“先下手为强”,结束了亲生儿子的生命。

新闻曝光后,不少人关注的是“啃老”这一现象,可却忽略了一个很客观的外在条件——社会就业环境。如果这个儿子可以很轻松地在社会上找到适合的工作,那么他是否还会选择窝在家里做一只不事生产的驻米大虫?以至于十多年后越来越偏激,逼得其父痛下决心了结了他的生命?

这类人伦悲剧的发生,是否也映射出当下年轻人正面对着就业困境?

一、工作是真的越来越难找了吗?

中国就业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1977年中国恢复了高考制度,重新迎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1999年出于经济角度考量,为了拉动低迷的内需,中国推行了高校扩招,于是这边厢莘莘学子紧张备战高考,那边厢大学毕业生从业就业的生产线雏形就渐渐有了规模。略有不同的是,20年前紧俏的大学生资源,随着信息扁平化和教育资源的普及,在2019年也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窘境。

记得作家余华在《余华:我能够对现实发言了》一书中曾提到:“2000年的时候,我还无法想象今天会有这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十年前的廉价劳动力,是农民工,现在是大量的大学生。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可比农民工找不到工作还要麻烦,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肯定会更多。”

那是什么原因让今天的大学生开始找不到工作了呢?

1.就业市场选择过多,求职者无所适从

就业市场对应届求职者而言是全新的领域,学校里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没有教会他们如何去和用人单位谈判,也没有概念要多少钱才可以养活自己,加上没有太多工作经验的他们,就算上了谈判桌也没多少议价的筹码。在象牙塔里煲剧、打游戏、天天喊着剁手的小可爱们,忽然就被推入了就业市场这一片充满未知竞争的蓝海……

横向去看,不同省份为了留住人才,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人才引进政策和补贴,比如安家费的发放、户口的安置、住房的照顾、伴侣的随迁等,想方设法地想留住创新人才,因为人,才是繁荣一座城的密码。

纵向去看,现今社会信息的扁平化,猎聘、智联、前程无忧、boss直聘等各类招聘平台和猎头公司在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构建了多点连接的桥梁和彼此选择的机会。

在这个更加公开、透明的就业市场环境里,求职者面对的选择愈发多样化,在这被颠覆了的就业环境下,在这风向瞬息万变的新兴自由就业市场里,面对愈发激烈的竞争,求职者不免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

可就业市场这片蓝海,又似乎没有个固定的发展路数。这边厢,风云诡谲的就业市场早已不若当初,传说中的铁饭碗,不再金刚不坏。

曾经的胶片霸主柯达,1975年就研发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台数码相机,可过于迷恋胶片业务,最后被数码产品革了命,现在只能躺在博物馆里。曾叱诧风云的太阳神口服液,拿到了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专用运动饮料营养补剂生产许可,如日中天,1993年就销售额就高达13亿元,可今天又有几个还记得它?

那边厢,不走寻常路,另辟蹊径似乎也能遇上桃花源。

往上倒腾个5年,谁会想到,曾在百货柜台做着一份月薪6千的化妆品推销员李佳琦先生,现在对着电脑开直播试口红试色,可以做到月入六位数?再问电竞圈里,于2017年以3000万签约虎牙的Miss小姐,身价远超众多NBA球星,直播睡觉都可以月入百万,谁又能想到曾经的网瘾少女转身就是白富美?

若说我们生在了最好的时代,也生在了最坏的时代,就业市场的变数让人摸不清它的调性。

对求职者而言,值得称道的是现在的就业机会和职业生涯的选择空间非常大,只要愿意付出,肯去做,必然有出路;可坏也坏在了这里,正因为选择范围太大太广,乱花渐欲迷人眼,不少求职者陷入了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样的工作的情境,徘徊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儿的阶段

2.求职者方向不清,易随波逐流

外在就业环境将必然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不断变化,这,在所难免。

最常遇见的问题是求职者的职业发展方向不清晰。求职者刷着招聘信息的时候,似乎感觉自己都可以去试试,但什么样的工作才是自己喜欢的呢?搞不清楚啊。

这点可以理解,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幸在人生的前1/4就拿到整出剧本的。有的人在摸索中成长,有的人在碰壁中成长,有的人根本不想成长,简而言之,成长这件事是因人而异的。可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不是所有用人单位都有耐心等着求职者慢慢成长,在快消文化和激烈的竞争中,企业也在搏杀,所以他们更倾向将橄榄枝投向目标清晰的求职者。毕竟从零开始培养人才,用人单位是要承担风险的,辛辛苦苦养肥了自家的猪,如果在膘肥体壮的时候,跑去帮别人家拱白菜,这也是件烦心事儿。于是,在其位谋其政的HR一定会在面谈时询问求职者职业发展的规划,借以评估是否与在招岗位的需求一致。

初入社会的求职者在做不到引领潮流的时候,就只能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不断见招拆招,以求满足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最基层: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即生存需求。这时候方向不清晰的求职者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随波逐流。

看到身边同届毕业的同学们一个个找到实习单位了,家里长辈亲戚校方不断地问询是否找到工作,心里就起了变化,开始着急、怀疑自己的能力,此时出现一家稍微看得过眼的企业,就立马缴械投奔,以求缓解身心压力。殊不知,择业时随波逐流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比如工作之后的时间精力成本,及简历上留下的工作记录,这些都是难以估算的沉没成本。

二、如何在茫茫工作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的方向呢?

1.按兴趣进行筛选行业

先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德云社相声演员栾云平,毕业于清华美院,可因着对相声的兴趣,蹭蹭蹭的凭着一腔热血就跑去发展他的相声事业,现今也是个角儿。再比如,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从未受过正规的科班教育,凭借着兴趣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每天花超过15个小时扎在书堆里研读建筑,于是用1年完成了建筑系学生4年的学业,并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成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

并非是我们有什么样的资源,才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我们想变成什么样的人,就努力往这个方向靠近,专业相关技能等皆能在后天的磨练中习得。

2.进行深刻的行业背景信息调查

俗语有云: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足见选择行业的重要性,那么对行业的接触和背景信息调查就是重中之重。

经常听到用人单位说,现在有点儿经验的小年轻们动不动就开价过万,可实际工作经历又和岗位要求不匹配,简直眼高手低,不知天高地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馈呢?恰恰就是因为求职者对应聘的企业或者行业没有进行深刻的背景信息调查,导致认知期待和就业市场实际信息不对称。

因为现今就业市场上融入了许多“热钱”的投资,故有许多初创公司确实可提供很高的薪资用以招聘人才,为其公司“开荒”,可这类公司可能连自身的发展方向都还在摸索的阶段,根本无暇顾及员工个人的职业规划与长远晋升机制,就更难谈完善的福利制度与专业的培训,简而言之:大家一起摸着石头过大海——全靠浪。

而越是完善的企业,对求职者的考核就越是严格,也许工作初期会有些苦日子,但长远来看对提升个人知识面和就业竞争力是有极大好处的。毕竟一个公司必然先能完成生存竞争,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专属于该公司的对应企业文化和人文精神。然而许多求职者在没有了解行业背景信息的情况下,贸贸然冲入市场做出选择,承担的风险自然就更大。

三、结论

就业市场的竞争每个时代都有,只是相比之下,这个时代就业的选择和方向比以往更加繁多,这是时代的红利,也是这一代人的福音。

至于工作是否越来越难找?这是一个值得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回答的问题。如果求职者不拟请前行的方向,那就无怪在职场大流中“任雨打风吹去”;如果求职者无法借用现有资源对目标行业进行调查和分析,那么后续承担的失望风险就愈大。

愿你我在这多娇的时代里,能跟从自己的心意和兴趣,为自己挣得一片翱翔的天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