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中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在人体五脏疾病方面的应用
图3-16-1 南北回归线
冬至之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图3-16-1),住在北半球的人们正处于一年当中日照时间最短的一天。中国和美国大部分地区一样都地处北温带,这一天阳气最少,阴气最旺,由于天气寒冷,人体阳气潜藏于内,腠理闭塞,精少化气,人体相对处于比较安静的状态以顺应自然。如果感受寒邪,寒邪闭郁阳气在内,两阴叠加则为重阴,重阴必阳,与冬季相反的为夏季,所以当过寒时则表现夏季的特征温热,同时也是由于寒郁在内,气郁也可以化热,由于郁热在内到了春季阳气生发时发为温病。
春分之时,太阳直射赤道,住在北半球的人们正处于一年当中昼夜时间相等的一天,由于太阳是从南向北经过赤道,因此是在北半球的中国和美国的春分时节。春季少阳出生,阳在内阴在外,阳被阴所郁滞,阳气处于生发状态。此时若感受风邪,风为木之气,也是处于阳生的状态,同样是内有阳而外有阴,这样两木(风)相重,因此属于“重阳必阴”,此阴为春所胜之长夏土湿之性,经过了一个季节的郁滞,到了夏季后出现土湿病症而表现为飧泄。
夏至之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住在北半球的人们正处于一年当中日照最长的一天,也是中国和美国的夏天阳气最旺的一天。夏季阳气最盛,也称为阳长,阳盛而阴藏,此时伤于暑邪,是两热(火)相重,属于为“重阳必阴”,夏季之阴为其所胜的秋季,秋季燥金夹湿,阳在外,阴在内,燥金夹湿多发痎疟。为什么秋季为燥湿之季呢?实际上天地之间,燥湿是同时存在的,天热时天湿地燥,天凉时天燥地湿。因此夏季“重阳必阴”之势则为内有痎疟之症情,郁滞一个季节后等到秋季而发。
秋季之时,太阳直射赤道,住在北半球的人们正处于一年当中的昼夜等长的一天,由于从地球上所看到的太阳是由北向南穿过赤道,因此此时的中国和美国正是秋分之时。秋季阳气开始收藏,此时阳在外而阴在内,如果伤于湿邪,此湿性外阳内阴,为天燥地湿,两湿相重,属于“重阴必阳”,秋季所胜之时是春季,春季主阳生,而秋季之重阴必阳则表现为燥金之气不降反升,经过一个季节的郁滞等到冬季之时而生气逆之症的咳嗽。
关于“冬伤于寒,春必温病”这一理论,在经文当中先后出现了4次,也看出了这个理论的重要性。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故冬不按跷,春不鼻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此段经文没有直接用同样文字形式论述,而是强调了精的重要性,因为冬季藏精,精气封藏的正常与否直接决定着冬季是否感寒,也就直接影响春季是否得温病,看来天地之间的阴阳关系都是相互影响的,而且有很多的结果是必然要出现的,这也为中医的早期诊断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藏。”
《灵枢·论疾诊尺第七十四》:“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故曰:冬伤于寒,春生病热;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肠僻,夏伤于暑,秋生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是谓四时之序也。”
基本上这两段经文和前面讲的经文在叙述的方式和内容上是一样的,在此不再赘述。
从时间上看,“冬伤于寒”为“重阴”,“春必温病”为“必阳”,这是根据季节变化而出现的阴阳转变,但就人体五脏来说当一个脏腑发生异常时是如何影响下一个脏腑呢?这就需要从脏腑的空间关系来理解,冬伤于寒也可以理解为肾水被寒所伤,肾水位于五脏的北方,其性水寒而藏精,北方水的性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封,二是藏。封的意思是秘闭,藏的意思是藏精,也就是说阳气秘闭在水中而不外泄,就是所谓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因此,当肾水被寒所伤,也就是肾阳被寒邪所伤而肾阳虚,肾阳虚在下焦有寒,寒郁而化热,但这个热不是发生在肾水,而是表现在肝木,正像经文所说的“春必温病”,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水寒木郁有热,或者下寒上热,临床表现可以是情绪烦躁,失眠多梦,四肢冰凉等。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也可以理解为肝郁生风,风为阳邪,重阳必阴,此阴寒伤及心脾之阳,而成飧泄。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也可以理解为心火被阳邪侵袭,阳主散,两阳相加,重阳必阴,此阴寒发于肺金,肺金被寒邪侵袭,而表现为生寒热往来的疟症。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也可以理解为脾土伤于湿,两湿相加,重阴必阳,此阳邪的表现为气逆,但表现在肾水气逆而影响到肺而发咳嗽。
总之,“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在《黄帝内经》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从字面上理解是一个时间的阴阳变化,这里应该还不是经文的本意,还有五行的空间概念,五行对应五脏,五行的阴阳转变也是五脏的阴阳变化,这样理解能够更大范围地扩大《黄帝内经》理论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
本文摘自《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燕中
编辑:釋慧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