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关本主:阁逻凤和李宓||看白族的包容性
包容性一直是白族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白族人民勤劳勇敢,善良宽厚,是中国56个民族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有许多文章认为:白族人民甚至包容侵略他们的敌人,供奉李宓成为本主。小编也曾经看到过一些文章说:旧时候,白族人的父母师长,不许自己的小孩,去将军洞玩耍。两种论述互为矛盾,小编一直疑惑着,直到看到了《大理丛书 本主篇》下面这段文字。
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有一个姓李的巍山人到大理府自称是唐将李宓的后裔,先祖随李宓征南兵败,匿居巍山数代埋名,今闻皇上施恩表彰忠烈,请为李宓立庙以慰忠魂。知府王璋传见此人详加盘问,虽明知李宓误国无功不值崇祀,但事关“尊汉抑夷”,正合上意,显然大可立功,便差人随他到巍山盘问。巍山有一村,村人皆姓李,都说始祖是天宝年间随军来的。知府据报信之,便问其庙该建于何处。答李宓先祖在下关殉国,庙应建在下关,阖族尽力捐资,不足数哀请筹助。知府听后,传谕下关官绅募化筹资,自己也捐了点俸薪相助。当时民间鬼神迷信较重,认为建成庙祀李宓将军就可统率万人冢内的“冤魂野鬼”,免其作祟,为此乐捐建庙。庙址选于苍山斜阳峰下的龙王庙将原龙王庙改建为“李将军庙”,而将龙王移于偏殿。庙建成,知府出示:宣扬李宓殉国,一门忠烈,晓谕阖邑人民应予崇祀,以慰忠魂,并亲为书匾,制祭文。知府与赵州知州潘大文临关,祭李宓与万人冢阵亡将士。传说李为八月十五日生辰,官绅每年致祭。
据说原来的龙王庙内,有很多石洞出水,灌溉关内大片农田,所以本地人称之为将军洞。
据史载,建成庙初期,只有关内(属太和县)汉人礼奉,关外(属赵州)当地人在战街—今振兴街至紫云街,50年前都叫战街,为此古战场而得名。天王庙中的前殿,塑阁逻风像称本主,每年二月八日办会供祭。为此关内外的人民相互攻击,关内人谓:“阁逻凤背叛唐室,虐杀兄弟子侄,是狠毒暴君,李宓一家忠烈,你们为何忠奸不分,是非颠倒?”关外人说:“本主阁逻风英勇无敌,抗御强暴,统一全诏,扩大疆土,安国富民,是智勇双全的民族英雄;李宓是昏君,唐王帮凶,屠杀大理人民的刽子手,你们真是混淆黑白颠倒是非。”多年扯皮,渐至双方采取拦禁办法。每年八月十五日关外派人把守,河南岸不准关外居民祀奉李宓。二月八日关内把守北岸,不许关内人民祀奉阁逻风。这事时起时落,直到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双方争吵殴打,告到大理府。知府为了防止械斗,告示惩戒,并传谕太和、赵州两地官绅调停,采取折中办法,听任两地居民自愿来往崇祀,双方均不得干涉阻拦,终于平息了纠纷。
随着时代变迁,后人渐多,本主阁逻凤香火渐少,李宓因人一再倡导,香火更盛,龙王降为“阿奶”,李宓称为利济将军,并代替了龙王职称。
这章节告诉我们:李宓成为本主,是因为当时统治者“尊汉抑夷”的“上意”,而不是因为白族人的善良包容。善良宽厚的白族人,从来都不是是非不分的滥好人。从文章引据的史料中可以看得出来,旧时候两位本主的信徒们争吵,殴打,械斗。
从文字中我们也看到了白族人的善良和包容,他们宽待侵略他们的敌人,给死去的敌方军人建坟“万人冢”“千人冢”,给投降的敌方军人安定的生活。文章中说:“匿居巍山数代埋名”,但是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白族人民的善良和包容,敌方口音的投降者是逃不掉的。
善良和包容是深刻在白族文化中的民族性,被世人公认,也是我读各种白族文化历史书籍,所得到的结论。早在南诏大理国时期,云南地方地广人稀,白族人对外来族群,总是给予土地,让他们繁衍生息,和平共处。
Dual Weit
2017年12月6日,随笔
《白语茶座》感谢儒芬茶叶全力支持白语文推广。
值班编辑:Dual Weit
法律顾问:杨志锋律师
云南鹏诺律师事务所
白语茶座联系方式:
dv8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