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洱大不同之巫儒道合流
本主信仰源于巫教
巫教源于原始社会的鬼神崇拜, 据文献记载, 白族先民在南诏前期及以前主要信仰巫鬼教, 有主持祭鬼的大小“鬼主”, “鬼主”是各个社区“政教合一”的首长, 既是社区头人, 又是主持宗教祭祀的巫师。巫师除了跳神祭鬼, 主持重大盟誓外, 也是白族祭祀本主活动中的重要角色, 这是远古时期巫师主持宗教祭祀活动的直接继承, 现今祭祀本主中残存降神, 上刀梯, 娱神等活动是从古代的“鬼文化”发展而来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本主神本身也是巫师所崇拜的神祗, 巫师既能代替本主向群众传达旨意, 又能代替群众回答本主的话, 是神与人之间联系中介。可见, 本主崇拜与巫教是一脉相承的, 但是, 本主崇拜已不是对鬼的崇拜, 它只是在形式和观念上吸收了原始宗教的一些内容, 并在此基础上向前发展。
熏陶本主信仰深远的儒家文化
“夫圣王之制祭祀也, 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 以劳定国则祀之, 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择大患则祀之。”——《礼记·祭法》
万能的本主神, 并非只是端坐于本主庙中的泥塑或木刻造像, 也不是与世隔绝、置之高阁, 令人难以仰息, 它的世界很精彩。在白族所祀奉的众多本主偶像中依照儒家祭祀的法则,“法施于民则祀之”的有诸葛亮、段思平、忽必烈等; “以死勤事则祀之”的有柏节夫人、大黑天神、李宓等; “以劳定国则祀之”的有张乐进求、段宗榜等; “能御大灾则祀之”的有段赤诚、杜朝选等;“能择大患则祀之”的有少年驱蝗英雄张小三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我王气受中和,德含覆育,才出人右,辩称世雄”,“事协神衷,有如天启。故能攻城挫敌,取胜如神。以危易安,转祸为福。绍开祖业,宏覃王猷”——《南诏德化碑》
南诏王吸收的是“中和之气”
“自来创建庙宇纪念先德,保存政绩, 以志不忘⋯⋯我吕公教化之伟绩, 丕彰我炎黄子孙悠久之历史, 而期后世儿孙俎豆馨香千秋崇祀,遮使礼乐兴而文明盛, 六蓄旺而五谷丰, 我五千年古老之国文化之邦礼仪之域复屹立于世尔”——大理市上关镇《重建石岩本主庙碑记》
碑文中体现出的念先德、兴礼乐、讲礼仪的思想。
本主信仰取材封号于道教
“开三教, 宾四门”——《南诏德化碑》
道教从东汉晚期传入大理地区, 以后不断发展。道教是南诏前期的主要宗教信仰,从其一世祖细奴罗至第十主劝利晟都崇奉道教天师道。三教即儒、释、道。
“贞元十年岁次甲戌正月乙亥朔, 越五日己卯, 运诏异牟寻及清平官、大军将与剑南西川节度使巡官崔佐时诣玷苍山北,上请天、地、水三官, 五岳四渎及管川谷诸神灵同请降临, 永为证据⋯⋯其誓文一本请剑南节度随表进献, 一本藏于神室,一本投于西洱河,一本异牟寻留诏城内府库, 殆诫子孙。”——苍山会盟誓文
道教所祀奉的日神, 月神, 太乙, 文昌, 风雨雷电之神。五岳、四渎、四海之神, 山川、社稷之神, 城隍、土地诸神, 灶君, 门神, 财神, 马牛, 瘟疫诸神,几乎都被白族人所接受, 成为本主庙中所常见的祀神, 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把忠烈之士纳入神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恭闻清浊初分,运阴阳而生万物,川岳既列,树元首而定八方”——《南诏德化碑》
道教祀神的封号也明显地影响了本主信仰, 道教所信奉的神仙人鬼, 常冠以“帝”、“君”等封号, 尊道教天神玉帝为“金阙至尊玉皇大帝”; 尊道教名山泰山神为“东岳天齐仁圣大帝”; 还如“文昌帝君”、“碧霞元君”等, 而本主神的封号也多称“皇帝”、“景帝”、“灵帝”, 如“洱海灵帝”、“爱民皇帝”、“福应景帝”、“石头皇帝”、“白龙景帝”等, 这种对神的“封号”形式。
“老氏登仙,佛氏证果”——《云南通志·寺观》
从偶像的造型上看, 道教神多被塑成手执宝剑、胸佩明镜的勇猛形象, 而本主神像也大都是手执大刀长矛、头佩明镜、身披铠甲、横扫一切邪恶的形象, 这也是明显地取材于道教神仙造型的。
“密僧叱龙救旱,道士驻雷逐疫, 皆有天功。若二月八日迎佛, 四月八日浴佛,九月朔至九日拜斗, 皆自唐以来” ——《邓川州志·风俗》
同时道教正一派允许结婚生子、饮酒食荤、崇拜鬼神、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 这与本主信仰祈福免灾、追求国泰民安和现世幸福、信徒家居、敬神用血食等也有共同之处。此外, 由民间道教组织发展演变而来, 由中老年男子组成的洞经会, 也崇拜本主, 许多村子的本主庙会常由洞经会主持, 并在庙会期间弹奏洞经音乐。
参考资料
【1】薛祖军. “妙香古国”的神韵——大理国时期的宗教信仰[J]. 大理文化,2010(8):103-111.
【2】杨学文. 关于白族本主文化的哲学思考[J].大理文化,2001(2):48-51.
【3】邹丽娟. 从宗教信仰的视角探析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多元融合[J].贵州民族研究, 2008,28(3):77-84.
【4】何叔涛. 南诏大理时期的民族共同体与兼收并蓄的白族文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20(2):83-86.
【5】成瑶, 张锡禄, 朱香,等. 从碑刻铭文看南诏大理国文化的兼容性与和谐性[J].大理大学学报, 2012,11(11):10-14.
【6】张泽洪.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云南道教——以南诏大理时期为中心[J]. 贵州民族研究, 2006,26(5):125-132.
【7】夏绍先. 历史变革中的白族本主宗教信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33(2):76-80.
【8】杨志明. 白族本主崇拜的功能初探[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17(5):34-37.
供稿:龙关水月
值班编辑:lit zel
法律顾问:杨志锋律师
云南鹏诺律师事务所
白语茶座联系方式:
dv8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