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滴化雨伴笔耕】赵发民//甘南游记

甘南游记

  甘南游记

 文/赵发民

序:2014年7月29日,渭南酷暑高温,我和妻子红艳随同户外“乐翻天”去甘南6日游,有感而发,记录备忘。

今年的气候很特殊。春节过后,一直到阳历的6月底,雨水较多,可谓风调雨顺,雨多导致气温较常年低。往年的5月底,家里的温度已达30℃以上,必须要开空调了。可是今年直至6月底还没有开过一次空调,省了不少电费,也算是过一种时髦的生活——低碳生活,为防气候变化贡献一点微薄之力。只是可怜了在北京上大学的儿子。据儿子讲,北京的气温常常在40℃以上。我心疼的问:“热不?”“都40多度了咋能不热,不过,请放心,还能忍受”。孩子淡定且充满自信的说到。“那你晚上多开风扇,多喝水”,我关心的说。孩子坚定的告诉我:“这些你就不用管了,我能照顾好自己”。我对孩子的回答非常满意。“唉,孩子真的长大了,这孩子真让人省心”。我心里想,换个角度看,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古训言:“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不正好为孩子提供了锻炼的机会,若连高温都不能抵抗,岂能堪当大任。

进入7月,一直没下雨,气温一下子恢复了往年的常态,高温不断,加之负荷大,渭南城区多个高压器一夜间都被烧毁了,我们小区的变压器也未能幸免,家里热的让人难以入睡,半夜起来在客厅转转,用凉水冲冲,变着法子降温。

月底的一天,妻子告诉我,组织户外运动的乐翻天有去甘南的活动。在短暂的犹豫后,还是报名参加了。一同去的还有妻妹田花及朋友共6人。

29日早5时许,车子从渭南出发到西安接了其他的“驴友”,7时整从西安发车,开始了充满新奇的甘南盛夏避暑之旅。

车子沿着熟悉的连霍高速一直向西。记不清这是我第几次行进在这熟悉的路段上了,每次行走都会有新的变化,新的感受。

进入甘肃境内,行进在天水市甘泉镇及整个甘谷县境内的狭长谷地中,只见两边的台原地貌十分的荒凉、干枯,地表上只有零星的树木,覆盖着很少的绿色,真想象不到这旱原上的人们的生存状态到底什么样。不过还好,沿峪道的河谷虽然宽不过10里,庄稼却十分的茂密,长势十分喜人,一片丰收景象,不时的能看到灌溉水渠中的水被人引入田中。此情此景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大自然真神奇,在这么荒凉的地方居然有这么一个绿色的带子,土壤肥沃又不缺水,很适合人类居住,算是给这里居住的人们的一点点安慰吧!

在回来的路上,一提到甘泉甘谷,人们都会嘲笑他的荒凉,只觉得“甘谷不甘,甘泉无泉”。“甘泉甘谷”只是人们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联想到人间的起名学问,人们总会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名字中,穷人家的孩子总要起个“发财”“有钱”;吃不饱饭的人满怀希望的给孩子起名“有粮”、“满囤”;想当官的总会给孩子起上“连升”、“登科”;贫民的孩子总要叫个“仕琪”之类的。细细想来,也不尽然,说不定甘泉这里真的有那么一些甘泉,因此而得地名。如果真是这样,便从另一方面显示了自己的孤陋寡闻了,是不是也懒得管它了,让别人考证去吧。反正这里是我们六日行中最荒凉的地方无疑了。

下午,车子进入临夏境,已是另一种景象了。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中国两大回族自治州之一。临夏州位于黄河上游,东临定西市,西倚青海省,南靠甘南藏族自治州,北滨兰州市。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带,境内山谷多,平地少,呈倾斜盆地状态,平均海拔2000米,人口以回族为主。

进入临夏境,只见峪道比以前宽多了,台原上树木葱茏,峡谷中庄稼茂密,做工精美的回族民居以及典型的回族教堂星罗棋布的点缀着这块大地,道路上不时的看见回民骑着三轮摩托车穿梭其中,让人有一种身处异域的感觉。看到此,心中不免暗暗惊叹——真是一片富庶之地。

渭南到临夏市760余公里的路程,走了13个小时,晚8时许抵达。晚宿临夏。

次日7时,车子准时出发,到这次旅游的第一个景点——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位于夏河县,是全国藏传佛教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甘、青地区最大的黄教寺院,凡去甘南旅游的人几乎没有不去的,可见此寺影响力之大。

车到时已10时许。下了车只见蔚蓝色的天空飘着几片浮云,很懒散的样子,动也不动一下,刺眼的阳光直射而下照的人连眼也睁不开。好在这里海拔较高,也不算很热。由于我对寺庙一向兴趣不大,就和同行的几个人围着寺庙转了一圈,参观了一所佛学院,转了几个转经筒就原地休息了。

回想起甘南的寺院,包括随后要参观的郎木寺,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静谧,那样的从容。没有香火,看不到成群排队烧香的人,听不到击打的木鱼声,也听不到熟悉的《大悲咒》。如果说,五台山的寺院是庄重的,江南的寺院是商业的,那么甘南的寺院无疑是原始的了。

午饭后,乘车参观当日的第二个景点——尕海湖。

尕海湖位于碌曲县,海拔3400米,被誉为候鸟的天堂。

当车子进入碌曲时,天下起了小雨,雨中的尕海湖气温很低,乌云缓缓的漂浮着,落日的余晖透过薄薄的云透射进来,给人一种异样的感觉。游客们急促的寻找最佳的位置在尕海湖字碑前合影留念。随后去湖边照相,看到这里的景象给人感触最多的是水草茂密,环境优雅。真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只可惜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晚上去郎木寺镇,一路上小雨不断,到郎木寺镇时已是中雨,气温已在20℃以下了。安顿好住宿,加了衣服,便迫不及待的在微信上发了几张照片,众友皆问:“去哪里了?”我便一一回复,算是一种交流,一种分享。

毫无疑问,若尔盖热尔大坝大草原和花湖无疑是这次旅游的重心了。

31日早晨的郎木寺,依然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没有停歇的样子。

7时整,我们乘车开始了今天的旅程。

出门几天了,我一直没见到行程表。妻妹说:“今天要去花湖了”。妻问:“花湖有花吗?”妻妹答道:“听说那里有很多的花,花湖因此而得名”。我搞不清是由花组成的盆地,还是既有花又有水,故称湖,二者合二为一称花湖。没人能给出准确的回答,那只好到了再说吧。旅行社经常这样忽悠我们,早已习惯了,反正旅游就是一个过程。

车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了两个多钟头,于9点许到达花湖。天真争气,好像为了我们尽个兴,下了一晚多的小雨竟然停了下来。

花湖本来就是非常神奇的地方,和我们老家相比,是一种全新的地貌。雨后初霁的花湖就像刚刚出浴的少女一样,更加迷人了。

车停稳后,导游去买票,“驴友”们纷纷下车,拿着各种器材的相机竞相拍照,只见妻妹和她的朋友跑到公路另一侧的草场去,我和妻子也跟了过去,一连给他们拍了十几张,他们也尽量的变换着不同姿势,诠释着此时此刻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心情。

进入花湖,放眼望去,花湖景色尽收眼底。早晨的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挡着,远处的山峰上笼罩着雪白的云团,不知是山托着云团还是云团要保护群山,好长时间,云团都没有动的一点儿意思,寂静的云团让花湖变得更加的静谧,充满神秘的气息。再抬头看天的正中,一片蔚蓝,在四周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湛蓝湛蓝的,让人感到深不可测,感受到了大自然不可抗拒的魔力。

当我们持票进入景区后,游人并不多,我们是第二批到的,景区的游客不足百人。一进景区我们就被景区的美景彻底的征服了、陶醉了。只见几公里长的人行栈道横亘在水草之上,两边的水草十分茂密整齐,水是那样的宁静清澈,珍稀鸟类黑顶鹤不时地从头顶飞过,水中的小鸟三三两两游弋着、嬉戏着,看到游客到来,并不害怕,还是那样从容不迫。

脚踩在人行栈道上,置身美景之中,鞋底的弹力让人产生一种非常惬意的感觉。眼前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游客们你追我赶,生怕漏掉哪里的一点儿景色,并不停的拍照着。我做了一个展翅飞翔的动作,让妻子拍了几张,拍完之后高兴的一蹦一跳地往前赶。这个动作被后边一位年龄较大的大姐看到了,或许出于同感,发自内心的说道:“人到了这里就像个老顽童似的”。还有一些游客不由自主的唱起了关于草原的歌曲:“因为我们今生有缘,让我有个心愿,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陪你一起看草原……”。

外甥女瑶瑶和她的小伙伴也和大人一样,乐的合不拢嘴,各种姿势,尽显童真。

此时的渭南还是被高温笼罩着,最高温度38℃,我有点得意的将刚才的一组照片通过微信平台发了出去,一会就有一批跟帖,有的调侃到:下次照相换个姿势。我再留意了一下发出的九张照片,竟然有四张姿势雷同,忍俊不禁,哑然失笑。有的微友写到:羡慕嫉妒恨。我的理解是羡慕我们身处这样的美境,嫉妒这里的凉爽,恨死渭南的高温。

花湖无疑是美丽的,这是一种自然的美,原始的美,生态的美。可以让人有许多美好想象的浮想联翩的美,是一种能净化人的心灵、增加幸福感的纯真之美。去了还想去,想了还愿想。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的神奇之地。

离开花湖已经一周了,但花湖的美和心的陶醉像一杯甘醇的美酒,始终散发着浓郁的芬芳,久久难以散去。

中午1时许,我们一行人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告别了花湖,踏上了新的旅程,去另一个震撼人心的地方——唐克黄河九曲第一湾。

黄河九曲第一湾位于若尔盖县唐克乡,地处草原腹心地带,白河由此汇入黄河。

九曲黄河第一湾是黄河上游最著名的景点了,早闻其名。前些年,在《渭南日报》组织的大型采风活动上,登了一副九曲黄河第一湾的照片,大美至极,印象深刻。

今天终于可以一睹其尊容了。我们到时已下午3点多了,雨后的第一湾,天空格外的澄澈,阳光非常的耀眼,自东向西,登高望远,只见第一湾的黄河风姿绰约,款款而来,缓缓而去,似哈达,似玉带,似长龙,边际清晰,造型优美,在夕阳西照下泛着红色的磷光,自由舒展地蜿蜒而行,那种雄浑的气魄与从容的风度,唯有到此才能展现。想到壶口瀑布的咆哮和激情,我真怀疑这还是黄河吗?如果说,壶口瀑布像一个激情四射的少年,那么九曲第一湾无疑是一个宁静贤淑的少女,尽情地为我们展现了她优美的曲线美,把她的温柔和妩媚尽情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面对如此美景,我和其他的游客一样,尽快的往高处攀登,并不停的按下快门,将这美景定格在方寸间。只可惜,此时逆光照相,照人的景都不大如意,让人留下了些许遗憾。

花湖位于热尔大坝草原上。从花湖到第一湾,车子一直行驶在广袤的热尔大坝草原上,望着车窗外的草原,只见远处蔚蓝的天空下,白云朵朵,山峦青翠,水草茂美,牛羊成群,茂密的水草铺在大地上,真像人工手缝的地毯一样,美丽至极。

去大草原看看,是儿时的一个梦。上小学时,《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的故事早已植入骨髓,融入血脉;儿时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经久不衰;腾格尔的草原歌曲《天堂》是那样的荡气回肠:“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真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之感;德德玛、乌兰托娅、降央卓玛等人的草原歌曲,沁人心肺。似有一种魔力让人体会草原的美。前年有机会去了一趟鄂尔多斯,在草原上骑马,也许是季节的原因,干旱的气候,枯萎的小草,让人无感,看了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今天看了热尔大坝大草原,两厢相比,高下立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到过热尔大坝,你就没去过真正的草原。

常言道:“人定胜天。”人类活动已把发达地区改造的面目全非了,在哪去找未开垦的处女地?但愿人们都能过一种简朴的生活,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要过度的开发,多留一些原始的生态的美,不辜子孙后代。

8月1日,出行的第四天。早晨的郎木寺镇依然飘着小雨。我们一行人驱车前往88公里外的扎尕娜。扎尕娜位于迭部县。车行1小时许,入山口,只见旁边的写真广告上印有“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啊!这就是当年红军攻陷腊子口的地方?”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不由得靠近纪念碑端详起来。稍事休息,拍照留念,继续前行,再约1个多小时,到达扎尕娜。

扎尕娜是藏语“石匣子”的意思。扎尕娜位于迭部县西北34公里的盖哇乡境内,入选“全国十大非著名山峰”。来到这里,只见壁立千仞、凌空入云,云雾缭绕、流动多变,独特的风景,如临仙境,置身其中,乐而忘返。又是一次美妙的体验。我想,随着游客的增多,如果基础设施跟上的话,这里火起来当为时不晚。

下午折返游览郎木寺镇。

郎木寺小镇位于川甘两省的交界处,省界线将小镇一份为二,川甘两省各有一个郎木寺镇,镇南属川北若尔盖县,镇北则属于甘南碌曲领地。有郎木寺、晒佛台、白塔、天葬台等。一镇分两省,不仅语音有差异,而且习俗有差别,甚至连两省居民的住宅和寺院的风格也大相径庭。到郎木寺镇时已是下午4点多钟了,我们匆匆的围绕寺院转了一圈,拍了一些照片,就上了去天葬台的路。听当地群众说,上午还有天葬,下午没有了,第二天上午继续有。这时只见一个约十岁的小男孩看我们过来,用娴熟的汉语问道:“要讲解吗?”“讲什么?”我明知故问道。“讲天葬的过程。”小男孩自信的答道。“多钱?”我又问。“十元钱”。看到孩子聪明的样子,我就想和孩子多聊几句。“是少先队员吗?”,孩子点头应对表示认可。“几个杠?”孩子好像没听懂摇了摇头,继续不离中心的问:“要讲解吗?”看到天真的孩子,我说道:“谢谢,不用了,我们随便转转。”

下午的郎木寺,天空放晴了,透过了湛蓝天空的太阳直射到人的身上,强烈的紫外线不一会就把我的脖子照的火辣辣的痛。我真后悔没穿防晒服,且遭到妻子的一顿奚落。此时,离天葬台约有一公里。

天葬,是藏族人最高形式的丧葬习俗。

藏传佛教认为死亡是所有来到这个世间的人都要经历的,是不可逃避也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人的一生就是由生到死,生是生命的开始,死是生命的终结。因而,死亡与出生对人类同样重要。先民们真正困惑且感兴趣的是人的死而不是生。行天葬是最高境界的施舍。在佛教中,“布施”是信徒的标志之一,它是直接关系到信徒未来能否成佛得道的关键。而“布施”的最高境界是“施舍”,按照佛教教义,人死后,灵魂便离开肉体,进入新的轮回,而肉体像一件衣服一样再无用处。但死后将尸体喂鹰,又算是人生的最后一件善事,作为“布施”“施舍”给其他生物,也算是发挥了其最后的价值。知道了这些,也就理解了藏族人为什么要天葬的。

(天葬过程从略。)

晚宿郎木寺镇。

8月2日早,从郎木寺镇出发去185公里外的则岔石林。

则岔石林位于碌曲县。当天适逢藏历传统的雪顿节,雪顿节是一种纯宗教的活动。按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规定,每年的藏历6月15日至30日为禁期。全藏大小寺院的僧尼不准外出活动,以免踩死小虫,他们在寺庙里要行三事:即长净,夏安居直到解制。到藏历七月一日开戒的日子,他们纷纷下山,这时,农牧民要拿出准备好的酸奶子敬献,这就是雪顿节的由来。

我们一行沿着蜿蜒的公路前行,出了碌曲县城,只见人群都向城外的寺庙赶,有钱的开着私家车,有的坐出租,有的骑摩托,更多的是相伴而行——走路。走路的人多半为妇女儿童,他们着节日盛装,脖子上围着哈达,有的背着孩子像赶集一样地往前赶。

出城约五公里的寺庙前,几十个高僧排成长队,伫立寺前,前来的信众络绎不绝地进入寺内参加佛事活动。直到我们返回时,人们还没有散尽。让我感到幸运的是以前只知雪顿节之名,今天总算一览盛况了,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此行不虚。

经过近4个小时的车程,于是下午1点15分到达则岔石林。

则岔石林是碌曲县的著名景区之一,也是甘南自治州乃至甘肃省的著名旅游胜地。位于碌曲县城南52公里处的拉仁关乡,是一处由石杰岩组成的地貌景观,景区全长32公里,面积约2万多公顷,是我国少有的集森林、草原、石林为一体的综合旅游胜地。

据介绍,壁立千仞,刀劈斧削般的则岔石林,以其鬼斧神工的奇特造型和森林茂密的秀丽景色,具有峨眉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黄山之奇的特点,可与昆明石林媲美,与四川九寨争秀。洮河南岸溯则岔石林向南,山清水秀,奇花异草,飘散幽香,珍禽异兽,出没林间。远远望见耸立的石壁,组成天然屏障,雄伟奇险。行至石林脚下,只见一条石峡,訇然裂开,则岔河从中奔腾而出。相传此“一线天”为藏族史诗中的英雄格萨尔一剑劈开,成为进入石林的唯一通道。据说景区共有三道石门,此“一线天”为第一道,越往里越险,风景也越奇,至目前尚有人迹未到之处。

导游告诉我们,进入“一线天”就可以了,主要景点就看完了。就我自己的感觉,此地虽无华山之险、峨眉之秀、泰山之雄、黄山之奇,没有昆明石林的奇巧,没有九寨沟的妖艳。就旅游来讲,已是很不错的地方了,来了亦不虚此行。

旅行中曾有一个段子经久不衰:“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区拍照,有说有笑。”是一般人旅游的真实写照,到了景区,免不了拍一通照片,在激情处我还给同去的“驴友”们拍了一段视频以留纪念。

游览结束后,前往临夏,途径合作市,参观米拉日巴佛阁。

甘肃省合作市,隶属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州政府所在地,是西藏设立的唯一的一个县级市,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处,位于甘肃省的西南部,市区海拔约3000米。我们到时已下午3点多钟了,此时合作市在艳阳的照射下格外清新,但就建筑来说,和其它的山区城市没有太大的区别。远远望去,几座大型的棕红色的寺院显得那么耀眼,最著名的算是米拉日巴佛阁了。米拉日巴佛阁始建于清乾隆42(1777)年,原阁楼毁于“文革”,现存建筑重建于1988年5月,历时4年落成,是藏传佛教格举派(白教)在安多西藏最主要的寺院,阁内供奉藏族民众中最富传奇色彩的米拉日巴佛。

当我们到达时,烈日当空、很是毒辣,寺院大门、金碧辉煌,九层佛阁、高耸入云,寺院内外、非常洁净,放眼望去,视野宽阔,各类建筑尽收眼底。游客们照相的兴趣依然不减。我则转了一圈,便停下歇息了,让劳累半日的身心寻得片刻的宁静。

近4时,返临夏。晚复宿临夏。

8月3日凌晨5点,夏日的临夏气候宜人,东方已露鱼肚白,天空中不断变幻着颜色,迎着朝霞,我们一行开始了返途的旅程。

不知是因为多日的劳累,还是导游病了,少了一个活跃的调动气氛的人,车内气氛有点压抑,大家亦不多说话,有的呼呼大睡,有的玩着手机,大多的驴友则望着窗外的景色发一番感慨,陶醉在这美好的回忆中……

想到这次美好的旅行,我不由自主的自吟道:

酷暑时节,西行赏玩。

大美甘南,陇道不难。

甘谷甘泉,荒岭秃山;

绿色峡谷,细流涓涓。

临夏谷地,风情异见。

拉卜楞寺,静卧荒原;

历史久远,影响凸显。

千里信众,虔诚觐见。

郎木寺镇,横跨甘川。

迭部深谷,凭吊先贤。

花湖胜境,沁人心田;

白云低垂,碧空湛蓝;

群山环绕,雄奇伟岸;

水草茂美,状似织毯;

鸳鸯戏水,仙鹤翔天。

九曲黄河,天下一湾;

登高望远,地阔天宽。

甘南之旅,乐翻了天。

想到此,我不能不从内心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是一个在好的时间、去了好的地方、采取了好的方式的一次非常愉快的旅行。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赵发民,生于1962年,临渭区丰原镇人,1980年蒲城师范毕业,1987年陕西教育学院进修。爱好:读书、写作、散步。

三贤文苑  

临渭区作家协会平台   

欢迎关注   期待投稿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0)

相关推荐

  • 2019青甘川自由行上篇:九色映甘南,天神后花园

    内容提点 (1)行程概要: (2)上篇 九色映甘南,如画亦如仙: 郎木寺.尕海.花湖.扎尕那.莲宝叶则等:(见本篇) (3)下篇 天上黄河源.梦中坎布拉: 阿尼玛卿.鄂陵湖.玛多.坎布拉等:(见下篇) ...

  • 【滋水 · 摄影随笔】臧晓博:甘南之行——观猛禽

    文 . 图/臧晓博 棕颈雪雀 甘南全称甘南藏族自治区,辖七县一区首府合作市 ,位于甘肃省西南部. 2018年7月初同学约我去甘南,这个地方我一直在关注,只是没有决定会何时前往,朋友的蛊惑成了压倒我最后 ...

  • 甘肃16|夏河——拉卜楞寺、贡唐宝塔及桑科草原

    西北自驾游第31天(6月14日),早上8:30从兰州出发,在兰州南收费站上G75兰海高速,经辛店转S2兰郎高速到临夏,高速行程120公里.到临夏后改走213国道,行驶80公里到王格尔塘镇,再走312省 ...

  • 比西藏还西藏,它是圣地甘南 !

    甘南 青藏高原延伸至甘肃境内的一片秘境 这里依然保留着原始又丰富的景观 寺庙.村庄.草原.湖泊.河流.山峰.峡谷 姿态各异却又完美融合 去过甘南的都会说,去了一次相当于有了 9 次旅行 图源/bell ...

  • 从郎木寺到拉卜楞寺

    文:李宝良 图:来自网络和自拍 出扎尕那往若尔盖草原一直在迭山山脉的沟谷里行走.全程都在修路,有些地方是便道通行,不时有施工人员指挥交通,有泥泞路面也有尘土飞扬路面,糟糕的是天上乌云翻滚,很快下起了瓢 ...

  • 甘肃甘南“地震”,谁动了这块“圣境天堂”之地

    甘肃又发生地震了 28日凌晨,甘肃甘南州夏河县境内发生5.7级地震.记者从甘肃省地震局和夏河县委宣传部获悉,经初步排摸,震中附近震感非常强烈,房屋墙体开裂情况比较明显,有民众到户外避震,目前没有收到人 ...

  • 6~8月 甘南——洁净灵魂的地方

    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谁都渴望,探知的脚步从未停止.但粗犷质朴,纯粹静澈的甘南却只有一个. 甘南是哪里? 甘南,全称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甘肃省西南部和青海省,四川省的交界处,属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带, ...

  • 甘肃19|碌曲——郎木寺及天葬台

    西北自驾游第33天(6月16日),游完尕海湖继续走213国道,一路仍是甘南草原风光,行驶40公里到郎木寺镇(属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海拔3350米),下午3:30入住甘肃达仓郎木宾馆,后院有停车场. ...

  • 【汗滴化雨伴笔耕】赵发民//雾秋

    雾秋 雾  秋 夜晚, 不经意间的一场小雨, 温情的滋润着仲秋的大地. 经过一番酝酿, 生成梦幻般的雾霭, 笼罩着渭河边的滩涂草地, 如梦如幻 ,扑朔迷离. 置身此景, 竟也被感染的意乱情迷. 知往否 ...

  • 【汗滴化雨伴笔耕】赵发民//关中的秋

    关中的秋 关中的秋 有人说:春天是美好的,此话一点不假. 每年春天到来的时候,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到处青翠一片,勃勃生机,象征着生命的旺盛活力.每当到了三四月份,花儿开了的时候,这儿一片红,那儿一片紫 ...

  • 【汗滴化雨伴笔耕】赵发民//又逢连阴雨

    又逢连阴雨 又逢连阴雨 关中的九月份,天气放晴的时候,热的像蒸笼似的,和盛夏无异.可下起雨来,又一下子冷了起来,晚上需要盖被,白天需要加衣,心里暗暗想:秋天真的来了. 清晨起来,窗外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 ...

  • 【汗滴化雨伴笔耕】赵发民//教师节感怀

    教师节感怀 教师节感怀 --写在第33届教师节来临之际 自从盘古开天, 直至改革新篇. 人类漫漫征途, 道路曲折惟艰. 哪个时空转换, 没有知识贯穿? 每个科技进步, 改了世界容颜. 知识代代更替, ...

  • 【汗滴化雨伴笔耕】赵发民//秋天遐想

    秋天遐想 秋天遐想 有人说:秋天是最美的 . 此话不虚,肺腑之言. 光看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就已醉了心田. 还有哪个季节能和秋天媲美? 如梦如幻,色彩斑澜: 以至让我,思绪 ...

  • 【汗滴化雨伴笔耕】赵发民//悯农

    悯农 怜农 题记:近日阴雨不断,想到往年的秋涝灾害,有感而发. 时已仲秋秋收忙, 阴雨连绵又一场: 坏了庄稼毁了田, 唯有农人最心伤. 雨中扶贫 今日大雨,朋友发来雨中扶贫的照片,深受感动,偶成数句点 ...

  • 【汗滴化雨伴笔耕】赵发民//秋

    秋 秋  文/赵发民 天热似烧烤 早晚知温凉 城里显现四季装 好乱一个秋 硕果满枝头 大地披锦绣 农民盼望丰收景 希望在金秋 窗外翠鸟鸣 微风拂树梢 万顷荷塘红花开 好靓一个秋 秋日红叶落 丹桂意味长 ...

  • 【汗滴化雨伴笔耕】赵发民//庭院中的棕榈树

    庭院中的棕榈树 庭院中的棕榈树  文/赵发民 题记: 1988年,我出任花园乡乡长,政府大楼前长着一株高达4米的棕榈树,树干笔直,枝叶茂盛,勃勃生机,常让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棕榈树不畏严寒的精神常常 ...

  • 【汗滴化雨伴笔耕】赵发民//不速之客

    不速之客 不速之客  文/赵发民 我们住四马路的新家已十年了且住在三楼.每到夏秋季节都有蚊子光顾,害得我们每年都要支几个月的蚊帐.虽然麻烦,但还管用,解除了蚊虫叮咬的后顾之忧.依稀记得,家里也溜进来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