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唐诗解读——李白之《寄远十二首》(其十二)

爱君芙蓉婵娟之艳色,

色可餐兮难再得。

怜君冰玉清迥之明心,

情不极兮意已深。

朝共琅玕之绮食,夜同鸳鸯之锦衾。

恩情婉娈忽为别,使人莫错乱愁心。

乱愁心,涕如雪。

寒灯厌梦魂欲绝,觉来相思生白发。

盈盈汉水若可越,可惜凌波步罗袜。

美人美人兮归去来,

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

注:
芙蓉、婵娟:形容女子美丽的容貌。
清迥:清明高远。
琅玕:似玉的美石。
鸳鸯之锦衾:织着鸳鸯鸟图案的锦被。
婉娈:亲爱,眷恋。
莫错:同“错漠”“错莫”。纷乱寂寞的样子。
解读:
这依然是一首“自代内赠”的作品,这是李白的发明,即拟自己妻子之辞以寄己,想来也够自作多情。
全诗不写自己如何思念妻子,而是写妻子如何思念自己,这是中国古文笔法中“退一步法”,但实际上“进一步”的意思,比正面写的效果要好些,诗中提到的“美人”可泛指一切人,不局限于女性。
诗的前六句铺写夫妻二人美好之事,极尽缠绵恩爱。先写自己的妻子容貌之美,再写其心地之高洁,次写同食共眠之恩爱。中间六句写别后相思之苦,心愁意乱,涕泪如雨,梦魂欲绝,相思白发。最后四句写是深情呼唤,盼妻子归来,实则是自己早日归去。汉水可越,何惜罗袜,请快归来,勿飞阳台。表达对重逢的企盼,也反映诗人困顿京城、不遇思归之情。
李白这个人呀,很少受爱情的折磨,或者说,他对男女之事看得比较开,很直接,也很现实,他认为“食色”这种本能的快乐原也与所谓道德分开来理解,因此在他身边的女人,除了自己的妻子外,还有妓女、女道士等等,李白对女人的想象往往停留在云雨阳台上打转。
可参考拙文《李白的爱情姻家庭》,此处不议!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陈寅恪先生曾认为李白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或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曾官翰林供奉,故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世称“李谪仙”。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出川漫游,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和徂徕山(在今山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三年后,即744年赐金还山。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天宝末期,安史乱起,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后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后又被定罪流放夜郞,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次年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代宗即位后,曾以左拾遗召,然李白已经去世。旧《唐书》有本传。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其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