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之初唐诗歌(12)

二十二

武则天主政时,上官仪被诛,这应该算是从行政命令将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的六朝诗风结束,而与上官仪同时,其作品虽然也继承齐梁,但还不能算是宫廷诗人群就是初唐四杰。

这四个人我们在前文已经论述,此处不再详说。只想说他们四人在唐诗开创期的过程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共同点年少而才高,官卑而名高,行为都非常浪漫,但结局都很悲惨。

四杰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卢、骆生年较早,其年比王、杨为长。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亦异。卢、骆两人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他们心中都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的活动主要集中在高宗至武后时期,他们都有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四杰之中,王勃可算得上是一个才学俱富的诗人,他的代表作品就是三十来首五律七古,虽也虽现六朝气息,但却是真性情之作。卢照邻是四杰之中命运最悲惨的一位,但读他的文字,能体会到作者的心境和沉痛的感情,不做作不虚伪。骆宾王是一个政治运动的实践者,他的作品自然有豪侠英俊之气,也与他作为革命者的身份相似。杨炯似乎更好些,但就诗作而言,他没有另外三人范围的广泛,同时也没有他们解放的精神,只能在四杰之中屈居末位。

二十三

高宗、武后时期,由于朝廷开始以诗词取仕的进士科,这也为一般文人的升迁创造了条件,与四杰同时或稍后一批诗人陆续登上历史舞台。如杜审言、李峤、宋之问、沈佺期都是由进士科及第而先后受到朝廷重用的作家,他们的创作中与之前的宫廷诗人作品无太大差别,但在诗律和诗艺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为之后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这一时期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是较为出名,四人中,以杜审言最有才华,他在五律方面已经超过了杨炯。李峤的诗歌创作,因重技巧而导致缺乏情思,显得雄浑不足。

今天我们能读到的五律诗,是由这一时期宋之问和沈佺期最终完成的,他们都是武后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台阁诗人,这使得他们诗歌多应制唱和之作,点缀太平,但正因如此,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琢磨,在诗律方面精益求精,约句准篇。制定的粘对规则为声律格式成了日后五言律诗的准则,这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不仅完成了由之前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的过渡,是一种可以推广的声律法则。

这两人对近体诗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们虽然在馆阁期间写的五、七律虽乏善可陈,随着政治变故而遭贬后,他们将这种不吐不快的情感结合他们所制定的诗歌体制,写出了情韵俱佳的作品。杜审言写得最好的是五律,宋之问和沈佺期流放岭南期间,写出了较好的作品。

(0)

相关推荐

  • 这首南北朝的五言律诗,被称为百代格律诗之祖,您读过吗?

    前言 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那么最早的近体诗,是谁写出来的呢? 关于最早的律诗,前人有种种说法,有人说杜甫是唐律之祖,有人说陈子昂是近体之祖,又有人说最早的近体诗出自南北朝徐陵,轮不到唐朝人什么 ...

  • 唐初诗坛

     文/肖旭 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年(713)约为百年. 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体: ①主掌贞观诗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对南朝齐.梁文风持 ...

  • UC头条:32首巅峰唐诗, 重温大唐盛世289年

    点击加载图片 公元618年,李渊于长安称帝建唐.唐朝和唐诗的序幕徐徐展开. 不过,序幕就是序幕,那时星空虽浩荡,星辰却寥落,后人很难记住李世民.上官仪.虞世南这些名字. 直到公元676年,一个年轻人无 ...

  • 诗词入门之道原来如此简单

    诗词写作的"九阳神功",诗词欣赏的"九阴真经" 诗词入门(一本书讲透诗词的格律.创作和欣赏.部编语文教材总主编.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力荐.) 不止是欣 ...

  • 五言七律,为何古代格律诗以“五”和“七”作为字数标准|杜甫|五律

    组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常见的组织形式,是由两首以上主题相同结构相关的诗歌组成.组诗由最初<诗经>中不相关联的独立段落发展到内容相属的<九歌>,组诗在形式上真正形成至魏晋南北朝时,组 ...

  • 唐诗解读之初唐诗歌(上)

    一说到唐朝,自然会说到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文学样式--唐诗.鲁迅先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足见其在鲁迅看来,诗歌到了唐 ...

  • 唐诗解读之初唐诗歌(3)

    四 汉诗中关于社会民生的诗作中,都是在质朴的文字里,蕴藏着丰富的情感与真实的内容.有的描写战争,有的表现饥寒,有的写孤儿病妇的悲哀,还有的描写家庭男女问题的悲愤.这些诗作中都反映了民众呼喊的声音. 这 ...

  • 唐诗解读之初唐诗歌(5)

    八 正始以后,就是太康,这一时期,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是一种过渡的状态.两晋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西亚讲坛以陆机和潘岳为代表,讲究形式,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司马氏夺 ...

  • 唐诗解读之初唐诗歌(6)

    十 整个东晋诗坛虽被玄言诗所占据,使诗歌偏离了正常的艺术轨迹,成为老庄思想的另一种解读,乏善可陈,但就在这时陶渊明出现了,他就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这一时期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由于陶渊明的先祖陶侃尴尬的 ...

  • 唐诗解读之初唐诗歌(7)

    十二 由于社会政治的黑暗和混乱,使得当时的文人们转而寄情于大自然,这种思想在左思.王羲之那里已初露端倪,并到陶渊明时期达到了极高的成就.但严格意义上讲,陶的诗充其量只是田园生活与情趣的表现,不能算是山 ...

  • 唐诗解读之初唐诗歌(9)

    十六 西晋灭亡后,随着晋室的南渡,中国文化重心转移到了南方,北方文学在十六国与北魏前期是极度衰微,直到北孝文帝改革后,加上崔浩.高允等人的创作,使这一局开始出现转机.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东魏为北齐 ...

  • 唐诗解读之初唐诗歌(10)

    十八 时间总算到了公元589年,这一年,南朝最后一位后帝陈后主投降,杨坚统一全国,结束了二百七十余年的南北分裂的混乱局面,但稳定只维持了不到30年. 但就是这短暂的30年,发生了影响后世很多的事情,就 ...

  • 唐诗解读之初唐诗歌(11)

    二十 初唐时期,北方文人多以关陇人士为主,他们的文学主张自然是对南朝齐.梁文风持批判态度,但对声辞之美却没有持否定态度.这种对文学特色清醒认识,使得唐太宗及其属下在总结历史经验时形成对文学发展方向的一 ...

  • 唐诗解读之初唐诗歌(13)

    二十四 经过杜.李.宋.沈等人的不懈努力,从武后至中宗时期,唐近体诗各种声律体式已经定型,并出现了一批较为成功的作品.这也标志着初唐诗坛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之前我们反复所说的六朝诗风的结束. 如果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