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之初唐诗歌(12)
二十二
武则天主政时,上官仪被诛,这应该算是从行政命令将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的六朝诗风结束,而与上官仪同时,其作品虽然也继承齐梁,但还不能算是宫廷诗人群就是初唐四杰。
这四个人我们在前文已经论述,此处不再详说。只想说他们四人在唐诗开创期的过程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共同点年少而才高,官卑而名高,行为都非常浪漫,但结局都很悲惨。
四杰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卢、骆生年较早,其年比王、杨为长。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亦异。卢、骆两人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他们心中都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的活动主要集中在高宗至武后时期,他们都有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四杰之中,王勃可算得上是一个才学俱富的诗人,他的代表作品就是三十来首五律七古,虽也虽现六朝气息,但却是真性情之作。卢照邻是四杰之中命运最悲惨的一位,但读他的文字,能体会到作者的心境和沉痛的感情,不做作不虚伪。骆宾王是一个政治运动的实践者,他的作品自然有豪侠英俊之气,也与他作为革命者的身份相似。杨炯似乎更好些,但就诗作而言,他没有另外三人范围的广泛,同时也没有他们解放的精神,只能在四杰之中屈居末位。
二十三
高宗、武后时期,由于朝廷开始以诗词取仕的进士科,这也为一般文人的升迁创造了条件,与四杰同时或稍后一批诗人陆续登上历史舞台。如杜审言、李峤、宋之问、沈佺期都是由进士科及第而先后受到朝廷重用的作家,他们的创作中与之前的宫廷诗人作品无太大差别,但在诗律和诗艺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为之后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这一时期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是较为出名,四人中,以杜审言最有才华,他在五律方面已经超过了杨炯。李峤的诗歌创作,因重技巧而导致缺乏情思,显得雄浑不足。
今天我们能读到的五律诗,是由这一时期宋之问和沈佺期最终完成的,他们都是武后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台阁诗人,这使得他们诗歌多应制唱和之作,点缀太平,但正因如此,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琢磨,在诗律方面精益求精,约句准篇。制定的粘对规则为声律格式成了日后五言律诗的准则,这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不仅完成了由之前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的过渡,是一种可以推广的声律法则。
这两人对近体诗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们虽然在馆阁期间写的五、七律虽乏善可陈,随着政治变故而遭贬后,他们将这种不吐不快的情感结合他们所制定的诗歌体制,写出了情韵俱佳的作品。杜审言写得最好的是五律,宋之问和沈佺期流放岭南期间,写出了较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