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陈之昂之《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一)

吾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

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

浮荣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

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注:

鬼谷子:战国时期楚国人,擅长修身养性和纵横捭阖之样,因长期隐居鬼谷,故自号“鬼谷子”。

垢氛:污浊的环境。

七雄:指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

遵养晦时:指暂时的隐蔽,顺应时势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出自《诗经﹒周颂﹒酌》。

解读:

陈子昂的感遇诗,可以分为三类,或借历史典故以讽今,或隐曲情致以感事,或敞开心扉以咏怀。这首诗就是发球第三类,大概创作于陈子昂在中举进士之前,借历史上鬼谷子来抒己之志,刻画出一位胸怀天下而淡泊名利、韬光养晦的隐者,实际上这是作者的写照。

陈子昂早年常以鬼谷子自比,故开篇直称“吾爱鬼谷子”。因为鬼谷子不仅品性高尚,同时了是苏秦等纵横家尊奉为鼻祖。作者在这里所指的是鬼谷子长年在青溪采药,生活在没有污染的社会里,同时还有着满腹的才华与学识,对天下大势洞若观火。从中我们能体会到诗人对鬼谷子淡泊名利、隐遁山林的钦佩,也对他胸怀大志而只能孤芳自赏表示出深切的遗憾。因为陈子昂在奔赴洛阳参加科举却未中,只能悻悻而归,过着求仙学道的生活。

春秋之后的战国,可以说群雄并起,长期以来没有一位能够统领天下的君王,诗人在此表现出对统一和早日结束民众苦难的期盼,以及对圣明君主出现的渴望。在中国传统文人的世界观里,建功立业应该是他们的初心,但积极入世并不就是求一己之富贵,而是应该向鬼谷子那样顺应时势,积蓄力量一展雄才。

“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这两句化用了《淮南子﹒原道训》中“舒之幎于六合,卷之不盈于一握”之语,意在阐释“道”的玄妙——道虚无飘渺,却能生出无限太极来,无处不在,但大千世界所有事物都归它统摄。而生而为人也必须遵循“道”,才能于一舒一卷中达到淡泊名利得失而志向不改、笑看兴衰荣辱而生气不息的豁达境界。所谓“卷之不盈分”实则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实现自己远大理想——“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用反问而批驳了隐居学道的目的绝不是为了与山林同寿、与麋鹿为群。

全诗所呈现出的积极进取的思想性是很明显的,也体现出陈子昂一贯继承汉魏风骨而复归风雅的鲜明特点,语言质朴刚健,对之后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四川射洪人。少时家庭殷实,任侠使气。十六岁后始发愤攻读。684年进士及第,后授麟台正字,转升右拾遗,世称“陈拾遗”。武后当政时,因言语切直而遭陷入狱。686年,随左补阙乔知之来西北居延海、张掖河。698年,父亲去世,在居丧期间,遭到射洪县令段简罗的迫害,含冤死于狱中。新旧《唐书》有传。《全唐诗》存诗两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