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儿郎当”却带出优秀毕业班,这个老师有两下子……

最近有关“禁止课外培训班”的话题讨论得如火如荼,很多人说这次的变天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教育要再次回归学校和家庭。
我虽然不崇尚鸡血,也没给OK真正鸡血过,但身处这个行业,也强烈感受着鸡血的氛围,尽管算是坚定了,但也仍然会有摇摆。新政一出,有机会让我们重新冷静思考,其实作为爸妈,咱们的教育责任从来不是教他们怎么解题,也不是给他们安排课程,最大的责任是要让他们明白除了学习,他们自己的热爱和成长才最值得被关注。
所以当我最近看到这部豆瓣高分、今年3月亮相柏林就惊艳四座的纪录片《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深受感动。全片看似简单,基本只讲述了巴赫曼老师和学生们的朴实课堂,尽管没有严明的教学纪律,没有高压的紧张氛围,但他带给学生们生机勃勃的思考愿望和追寻知识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了自我的价值。
尽管巴赫曼跟学生们的互动一直很有趣,但他也一直让孩子们牢记对学习的敬畏。看片的很多时候,我好几次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真诚、细腻、直达内心的交流而流泪。
所以今天我把印象最深刻的一些细节给大家整理出来,尽管片子的背景和我们相差甚远,却丝毫不影响它带给我们对于家庭教育的诸多思考。

1

这个班拍摄的时候差不多对应的是我们的初三阶段,班里的学生还是来自12个国家的移民。毕业班+叛逆期,连文化背景都不同,搁哪个老师身上都是挑战巨大,但巴赫曼先生从一开始就散发着一种“懒散”的气质。
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反差让我带着无比的好奇感想一探究竟—— 这老师是消极呢,还是真有两把刷子、驾驭自如?
先说早上进教室,看到学生们精神不振,一般老师怕是要怒了,巴赫曼却干脆说“没睡醒的趴下眯几分钟吧。”
班风不仅懒散,还有点随性,因为巴赫曼特别爱抱着吉他弹唱一曲,上课到一半说自己“感觉不够来劲”,丢给学生一把吉他,两只鼓槌,让他们一起“嗨一嗨”。
不过再往下看就发现,这只是巴赫曼的“表象”,才不是他的真正功力!
他时常会和学生讨论一些“重要”的话题,但方式很轻松、度也拿捏得很好。
比如有次谈到“初夜”,这是性话题,对这群十几岁的青春期孩子来说很重要、却又不那么“好说”,但巴赫曼先生打开这个话题的方式却是:
“有研究表明,智商高的孩子,一般初夜都比较晚”。
孩子们的反应也很有趣,有的拍着脑门儿假装“崩溃”地说:“又来了……又是性教育……真让人头大”(可见和老师的关系真的很平等,可以直接表露“嫌弃”)而其中一个男生就和巴赫曼开起了玩笑:“那我比较笨,是不是可以早点开始啊?”
被当面怼,巴赫曼先生的反应是,不生气,正面回应:“看你这么说,说明也不是太笨嘛。”
没有说教又同时起到了提醒的作用,巴赫曼很擅长“玩这套”。
有时候他们聊到的话题也会比较有“争议”性。比如辩论“妻子和丈夫谁更辛苦”,男生觉得丈夫很辛苦,也没什么要求,妻子好像在家什么也不用干。
后排的女生听到一半就“炸了”:妻子也很辛苦啊,要把孩子拉扯大可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一时间现场硝烟味很浓。
巴赫曼先生丝毫不急着“拉架”,也不怕孩子们吵大了相互中伤,反而一副很乐于看他们唇枪舌战的样子。
几个轮回下来,女生气呼呼地说“如果他们互相尊重,就没有不平等这回事了”。
这时候,一直默默听着的巴赫曼先生突然问道:“那尊重怎么来的呢?”
“由爱而生。”本来卷起书要走的女生一边说完一边才发现跳进老师埋好的“坑”了,自己都笑了。班上的其他学生有的跟着笑,有的也好像若有所思。
大部分时候巴赫曼先生都是这样,引出一个话题让孩子们讨论,但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充当一个“引导”的角色。
就算有时候,学生们的观点明显不那么“正确”,也不会直接否定他们。
有次说到同性恋,有个孩子就觉得“很恶心”,巴赫曼先生没有急着评价或者纠正她,而是多问了几句:“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呢?你会害怕跟别人不同吗?”
看起来在提问,但他却引导了这个学生自己跟自己“对话”,寻找答案。
像巴赫曼先生这样“四两拨千斤”的手法,对这样一批思维旺盛却又不羁的孩子,反而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巴赫曼非常关注孩子们的情感和感受。
比如课间跟学生们一起弹唱,他会说:“你真是相当有天赋,我是认真的,教室里这么吵,你还能跟乐器合得浑然一体,再来唱一遍吧。”这种时候,他总是给每个孩子特别直白的夸奖。
鼓励爱思考但内向害羞的女生:“每次我提问你,你总能给出有趣的答案,去到文理中学,也别忘了试着贴个纸条,每天至少回答一次问题。”
当一位男生讲述小伙伴之间的冲突事件时,会夸他心思细腻:“你刚才描述得很精彩,而且带入了对同学敏感的体察,因为你,我明白了他不快乐的原因。”
甚至有时候你会觉得他有点肉麻,集体旅行时对四位来自保加利亚的男孩女孩说:“自从认识了你们,我就喜欢上了保加利亚。”
这个班级其实很特殊,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大家从小生活在一个社区里,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也分别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最开始这些孩子彼此之间语言不通,但在巴赫曼先生的影响下,他们不仅自己感受到被关心,也开始变得不吝于赞赏身边的同学
平时不善于表达的男孩子,被巴赫曼先生夸音乐演奏得不错时,会主动说“多亏了小伙伴们的配合”。
一位刚来德国半年的女生展示和朗诵自己的作文,一开始她还有点不自信,巴赫曼先生让同学们给她打分,每位同学都由衷地赞赏她:“故事很好”、“题材别人都没写过”、“几乎没有什么语法错误”、“手抄报也做得很精致”……
最后巴赫曼赞美道:“我衡量了你半年前的水平,再看你现在,能讲德语,而且什么都听得懂了,我要给你更高分。”
一个初来乍到的女生,立即露出自信的笑容。
还有位女生之前跟着父母辗转换了好几个国家和学校,因为语言常年不通,一度有了“上学恐惧症”,巴赫曼一直观察她,帮助她进步。有一回在家长会上,这个女生被问到为什么她变得大胆了、学习也更积极了,她说:“因为在这里,我不必担心被嘲笑。”

‍‍‍‍‍‍‍‍‍‍‍‍‍‍‍‍‍‍‍‍‍‍‍‍‍‍‍‍‍‍‍‍‍‍‍‍‍‍‍‍‍‍‍‍‍‍‍‍‍‍‍‍‍‍‍‍‍‍‍‍‍‍‍‍‍‍‍‍‍‍‍‍‍‍

巴赫曼对一些小事并不会特别在意原则,但他有一个最大的原则就是——整个班级一定要团结他甚至不惜用一整课的时间来传递这个价值观。
有次考试,一位女生考得很差,因为刚转学来不久,不会德语。巴赫曼先生要求大家组队帮助她,然后再重新考核一次,一位男生不乐意了:“我觉得这个主意烂透了,大家都是一起学的,没学好是她的错。”
巴赫曼的话是软的,态度却相当坚定。他说:“考得不好不能算是这位女生的错,而是有很多的客观因素在里面。”接着又耐心地把这些实际的困难说了一遍。
但那位男生还是觉得不服。
巴赫曼先生立刻切换了方式,自己从谈话中退出,转头请班级里另一位同学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 从刚到德国时听不懂、不会说、受到很多嘲笑和欺负,到如何在半年中既要同时学习德国和英语,还要做手抄报的艰难,不服的男生听完,不再说什么,只是默默低下了头。
不说教,但借用别人的嘴说出的事实比说教效果强百倍。
巴赫曼始终在意每个人的感受,于是他向这个“刺头”男生聊起了他的父亲:“其实我昨天才得知,你父亲原来是摩洛哥人移民到意大利,一开始也是语言不通,找不到工作填不饱肚子。后来,他学会了标准的意大利语,在意大利生活了20年,成为了一名卡车司机,这真的很了不起。”
“很了不起”这四个字,及时地安抚了男生原本有点下不来台阶的尴尬,也让他感受到了又自豪又羞愧。
所以巴赫曼撬动每个孩子的点,并不是教他们怎么提高成绩,而是用细腻和真诚去感动到他们,弥补他们的情感缺失。班上再淘气的孩子,都忍不住表白“巴赫曼先生,我爱我的班!”

3

当然,学生的任务还是学习。
这群孩子其实在人生很关键的时间点,即将面临初三毕业考试,考不好会没有学上或者去上职中;比较理想的是去上专科学校;也有擅长读书的,可以去上文理中学(相当于我们的普高)。
虽然内心对分数制度并不满,但巴赫曼知道在“嘻嘻哈哈”之外仍然需要切实地关注孩子们的成绩,这是对孩子们的未来负责。
对于没有目标的孩子,他会一个个找他们谈心。
有一个男生,巴赫曼先生在课间休息时问他理想是什么,他说想当理发师,因为可以一直呆在室内。
巴赫曼便顺着他的话说:“你还可以当老师啊,他们也在室内工作。”
男生有点畏难,说那要学的太多了,而且他还有别的理想,当一个职业拳手。
巴赫曼同样先是点头表示“这也不赖”,但又会稍停顿后提出多一种可能“或者当个业余的也行。”
最后他没有就这个话题深究下去,而是起了个头,由孩子自己再去思考。
甚至还开玩笑地摘下帽子露出光头说:“好啦,你可以拿我先练练手。”
慢慢地我发现,巴赫曼先生跟每个孩子聊到升学考试,切入点从来都不是“你还差多少分”,而是“你有什么目标,还需要什么努力”。
对于目标很明确也很自律的孩子,他也会直接地给出建议,比如“午休的时候最好去上德国和英语补习班。”
而当发现问题并不在孩子、在父母时,巴赫曼先生会邀请父母来学校坐一坐,然后旁敲侧击地表示“这孩子非常聪明,这半年在德国好不容易适应得很好,最好不要放弃”。
纪录片尾声处,学生们的升学考试成绩出来了,巴赫曼先生在发卷子的那天,向孩子们打开了自己的心声,也说出了一番特别让人感动的话:
“这些分数,根本无法代表你们,它只是暂时的,它不是真正的你们,你们与它截然不同。”
而那些因为成绩不理想而伤心的孩子,听到这句话,抬起了头,眼中闪着光。

4

‍‍‍‍‍‍‍‍‍‍‍‍‍‍‍‍‍‍‍‍‍‍‍‍‍‍‍‍‍‍

这部纪录片有些让我意外的是,巴赫曼一开始并不喜欢当老师,甚至很讨厌这个体制。
用他自己的话说,觉得“好像总是在强行给他们套枷锁”,“无法培养他们什么,却总是跟他们做斗争”。
但后来他逐渐意识到,灌输教条只占工作的十分之一,他还有更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
于是就有了前面我们看到的那些有趣的课堂对话,他开始逐渐找到跟孩子们相处的路径——像朋友一样,去跟他们平等地对话;久而久之,孩子们的真诚和成长又反馈给他很多养分,他也越来越享受这个职业。
学期结束了,巴赫曼先生带着学生们毕业旅行。他们唱歌、谈心,又在最后一天围坐在清空了的教室里,作最后的告别。
一位平时总是故意“顶嘴”的学生,在这一天哽咽着说:“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在这间教室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做了有意义的事情。”
一席伤感的分享结束,学生们陆续跟巴赫曼先生告别。
最后一位走的男生,背朝着巴赫曼先生,故作轻松地哼起了自己编的无厘头的歌:“从前,有位巴赫曼先生……”
巴赫曼先生听了哭笑不得,又在下一秒悄悄抹泪。
看到这里,镜头之外的我仿佛也进入了巴赫曼先生的内心世界,养大了孩子,又只能目送他们远去。
于是,再次思考,孩子的成长经历就这一次,我们希望在他们的学习生涯中,给他们留下怎样的感受和记忆呢?一个总是只盯着成绩、学习的冰冷的爸妈,还是一个理解他们感受、愿意走进他们内心有包容度的爸妈?
(0)

相关推荐

  • 看纪录片《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学英语

    本文作者:枫叶依蓝| 审校:Juliet| 排版:Anita| 欢迎加入美剧口语笔记小组,详见文末| 当我看这部纪录片时,我在看什么? 看一位六十四岁的灵魂耐心地指引一群十三四岁的灵魂,去思考.去共情 ...

  • 离开不是放纵的理由

    (147) 离开不是放纵的理由 昨天晚上,两个毕业班的住宿生夜不归宿,家长及郑校长等直到凌晨一点才在网吧把他们找到:今天早晨,上课铃声已经响过,两个毕业班男生还在篮球场上激烈对抗,在李校长的反复催促下 ...

  • 课堂上一次有趣的追问

    周口市淮阳区职业中专李凡 今天上午第二节,在我的课堂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小事,听我给您唠唠. 上课不久,讲课内容中出现了10的6次方这个数字.我郑重其事地把它写在黑板上,并指着这个数问:"谁 ...

  • 毕业班老师的爱与愁

    爱的是什么?愁的是什么? 其实爱什么就是愁什么,愁什么就是爱什么. 今年是第二年带毕业班了,第一届摸着石子过河,前方的路有太多的未知,在诚惶诚恐中走过,好在有徐老师撑腰,带班的压力被她分担了大半,也取 ...

  • 豆瓣8.6高分电影: “好学生”标签竟是人生失败的起源?

    电影<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入围今年的德国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并获银熊奖评审团奖,一部长达217分钟的纪录片,讲述的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巴赫曼先生和他来自不同种族的青少年学生们 ...

  • 很多孩子背单词慢?毕业班老师说出原因,其...

    很多孩子背单词慢?毕业班老师说出原因,其...

  • 455. 带出优秀团队的秘密

    455. 带出优秀团队的秘密 财税下午茶,给工作加点糖!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2021年2月5日,1912年2月5日,第一家中国银行在上海开业,是中国唯一持续经营超过百年的银行. 无论你是白手起家创立一 ...

  • 《新歌声》5强决出,这一次刘欢老师要带出冠军了?

    好快,明天就开始放长假了,而陪伴了我们一夏的<新歌声>,昨晚也播出了倒数第二期节目,至此,进入鸟巢的5强选手已经全部决出. 昨晚的这期,如果说,周杰伦组的冠军争夺还有些小纠结的话,那么刘欢 ...

  • 语文老师分享3个辅导方法,不靠作文模板,也能帮助孩子写出优秀的国庆节见闻……

    国庆节长假的第二天,同学们是不是已经开启了长假旅游的模式呢?有的同学说,还是在家狂写作业,作业太多了,根本没有时间玩,老师还布置了写国庆节见闻的作文,太为难了,我的国庆节见闻就是在家学习,没有什么趣闻 ...

  • 看了20遍李子柒弹棉花,小学生终于写出优秀作文,语文老师:就是该这样学语文……

    示范 作为城市里的小学生,对农村的想象,都是来自课本和周末家长带去的农家乐,田园生活是招猫逗狗摘草莓.周末作文千篇一律都是写在家做家务.去公园放风筝,劳动课是我们中小学的必修课,学校里的劳动课也只限于 ...

  • 作文 | 不会写人物作文,语文老师教你眼睛描写法,人人都能写出优秀作文

    快乐学拼音,轻松学语文. 小学三四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都有人物描写的习作练习.三年级的写作要求在学会肖像描写,四年级的写作要求在学会叙事描写,两个人物作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很多同学在一开始人物作文时,往 ...

  • 一线优秀高中数学老师带你领略数学的魅力

    作者:宋光斌(河北省廊坊市第一中学) 一 高中数学的特点 1. 内容多进度快 高中理科数学共9本教材共27章,文科8本教材共25章,包含了300多个知识点,这些内容要在两年左右的时间学完,这就决定了教 ...

  • 她是全省划小改革标兵 , 带出了两支优秀划小团队!

    导 语 王超,山西联通临汾市分公司开发区营销服务中心向阳西路综合营服中心小CEO. 工作以来,她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先后被评为2019年山西联通好员工.2020年中国联通集团好员工.2020年临汾市 ...

  • 61岁北航老师,带出一个硬核CEO军团

    桃李满天下,一个个北航学生正在撑起中国硬科技版图.9月10日,教师节愉快! 作者 I 张继文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王田苗是谁? 这位北航教授又带出一个明星创业团队--不久前,艾利特完成由中 ...

  • 妈妈请放手,爸爸带出的孩子更优秀

    有人说: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孩子是「唐僧」,妈妈是「孙悟空」,孩子一有事就喊悟空: 而爸爸是「八戒」,虽然和大家一起走在取经路上,心里却想着「高老庄」. 平时陪伴教育孩子.检查作业.开家长会等这些「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