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伊绯:80年代”金“一辈

《今晚报》2018-11-5刊,发表时有删改,原文如下:

以一位中学时代的”金迷“小读者的视角,

用一位80年代“金”一辈的单纯忆述,来纪念金庸。

八十年代的”金“一辈

肖伊绯

10月30日晚间,金庸先生逝世的讯息传出,惊悲哀恸之声瞬间覆盖南北各地。每一位看过金庸小说的读者的时空,刹那凝滞,对这位高寿长者的逝去,仍感到不可思议的震惊。这一天深夜及次日,众多70后、80后的朋友圈“头条”,只有一条,即金庸先生去了,他真的退出江湖了。

回想我第一次读到金庸小说,或才十岁。当时,一部《射雕英雄传》,看得眼花缭乱,内心兴奋不已。为书中的人物喝彩,为书中的情节紧张; 为书中的对话叫绝,为书中的招式震惊,恍然间,知道除了四大名著与语文课本之外,原来还有一个叫”江湖“的地方,如此引人入胜,如此令人着迷。

其实,喜爱金庸小说者,当年岂止我一个。改革开放以来,“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开始不断更新思想与眼界。在“新一辈”的精神生活中,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而金庸小说正是这“新生事物”大潮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这一辈人中有许多可称之为“金”一辈。随着电视机的普及,以金庸小说改编的”港片“,开始占踞八十年代”金“一辈的精神领地。比小说更直接、更形象的电视连续剧,把金庸小说中的那个”江湖“演绎得更为生动传奇,让当时正值青春期的70后,逢“金”必追,都怀揣着”武侠“的梦想,以自己的理解去行走”江湖“了。

曾几何时,黄日华扮演的靖哥哥、翁美龄扮演的蓉儿;刘德华扮演的过儿,陈玉莲扮演的小龙女等等,他们的肖像与剧照,都被印成了一版一版的不干胶,贴在了文具盒、笔记本甚至是课本内页里边,成为那个时代中学生追逐时尚、表达眼界的“神器”。无论学习成绩好与坏,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几乎都要参与到以金庸小说为代表的武侠小说的传播与评论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仪的那个”侠客“,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定义的那个”江湖“。

后来,”射雕“与”神雕”的电视剧拍过了无数版,几乎成了内陆与港台演员轮番“出道”的必修课,也是他们“走红“与否的睛雨表。伴随着二三十年的不断翻新翻拍,更多的青年人,不但熟知金庸其人其书,更乐于将金庸小说中的人物与情节与现实比附,或调侃或戏说,或笑骂或讥刺——仿佛那个”江湖“中的人格类型标签,可以泛指与确指到任何时代中的任何人物。只要看过金庸小说及据此改编的电视剧,就会明白,那个”江湖“始终都在,那个”江湖“从未消逝,这即是金庸小说的魅力所在。

作为中国内陆最早接受并流行金庸小说的这一代人——八十年代的”金“一辈,准确的说,即是70后,如今已是四十几岁的年龄,已然步入所谓人生”不惑“的阶段了。事实上,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看金庸小说及据此改编的电视剧的那一代人,也即80后,如今也已步入”而立“之年,也已是为人父母的中年阶段了。有意思的是,70后与80后两大社会群体,曾经都被某些社会评论家或者喜欢总结社会现象的作家,煞有介事的指出过,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认为这两大群体几乎没有任何共同点。这些评论者,可能都忽略了一点,70后与80后最大的共同点,乃是他们中的一大部分人都曾热爱并热衷过金庸小说,他们都曾心心念念于”江湖“与”武侠“,他们都曾是”金“一辈。

金盆洗手,江湖渐远。斯人已逝,小说永存。“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小说中最为出色者,早有”金“一辈将之概括于此联中。不妨试想,将来对于立志研究所谓中国现代文学史者,入学考试时即应以此联为必答题目——答不上来的,恐怕是没有资格再去什么”学院派“的江湖中行走了。

(0)

相关推荐

  • 金庸与他的武侠小说

    金庸与他的武侠小说

  • 纪念金庸金庸全集有声小说分享

    (2018-12-21 23:08:22) 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觉得不敢相信,或者说是不愿意相信. 金庸 刚知道"金庸"这个名字的时候还是小学的年纪,当时金庸这个名字是作为" ...

  • 日常 | 金庸的江湖

    2020-02-17 最初金庸以为儒学是大道,于是他写了<射雕英雄传>,塑造的是儒式侠客,后来他觉得儒家不是终极,于是研究了老子与<道德经>,以为道是可以解决问题,写了< ...

  • 令人深深怀念的八十年代!让人泪流满面!再也回不来了!

    来源:经典里人生  作者:书香看世界 与枯燥沉闷压抑的氛围相比,从十年浩劫中苏醒,从混沌迷茫中回归人性,迎来百花齐放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虽无法比肩先秦诸子与大师辈出的泯国,虽然短暂如昙花,但留给人们美 ...

  • 我与金庸的故事

    忆往昔 书剑恩仇展豪侠,鹿鼎封笔铸经典.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大闹一场驾鹤去,悄然离开侠踪眠. 倚天屠龙真性情,笑傲江湖三百年. 明报创办人.一代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去世,享 ...

  • 怀念金庸最好的方式是感恩这个时代

    法律读图,有图有思想. --周梅森 童年时读着武侠小说的你,今天有勇气向全世界坦诚你的过去.你要感谢的不是金庸,而是这个时代. 今天刷屏的你,无需花一分钱就可以转发一篇优势文章.你要感谢的不是金庸,而 ...

  • 我读金庸

    本文作者:黄金亮 拙作<辉腾梁传奇>在平台发表以后,有读者在文下留言,说是"读出了金庸的味道",这位读者和我算是心有灵犀,这篇文章落笔的时候,正因怎样开头为难,脑海里忽 ...

  • 肖伊绯:纪念罗兰·巴特逝世40周年

    2020年3月26日,法国作家.符号学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逝世40周年. 1980年2月25日,法国作家罗兰·巴特从密特朗主办的一场宴会离开返家时,于巴黎的 ...

  • 肖伊绯:审美与反审美

    刊于4月26日<北京晨报>,发表时有删略. 这是约15年前的旧作,其时正在北京<新潮>杂志社. 后来去法国之后,曾对文中观点有过反思与修正,辑入<十城记>. 在世界 ...

  • 肖伊绯:易经的文明

    "文明"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所谓"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大意是说:阳刚之气在宇宙中蕴藉之时,天下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文明气象."文明 ...

  • 肖伊绯:吴晓铃与笔名录

    ‍刊于天津<今晚报>4月28日,发表时删略为短文, 以下为原稿(民国作家笔名增补修订部分省略) 吴晓铃:增补鲁迅笔名30种 --兼及佚文<评'现代中国作家笔名录'>之发现 肖伊 ...

  • 肖伊绯:徐英纠缪章太炎

    刊于<北京晨报>专栏,发表时有较大删略,原文请参阅拙作<纸江湖>    1935年4月13日,在南京的国立中央大学,两位知名教授堵在家门口,破口大骂起来,令人诧异不已.对骂的两 ...

  • 肖伊绯:钱玄同戴健脑器

    <中国家庭报>专栏文章之一 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1887-1939)因长期从事学术研究,伏案工作日久,曾一度出现神经衰弱.脑贫血等慢性病症.为治疗这些慢性病,他曾多次就诊医治, ...

  • 肖伊绯:周越然藏书聚散

    刊于<北京晨报>5月5日专栏,因版面所限,发表时有较大删略. 原稿辑入拙作<纸江湖>,敬请参阅.   西泠印社2013秋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有几部周越然藏书悄然现身.这意味 ...

  • 肖伊绯:湫漻斋丛书考

    刊于<藏书报>,发表时有删略. 陈凖(1900-1941),字绳甫(又作绳夫),号袌殷,温州瑞安人.家有"袌殷堂"藏书楼,幼承家学,曾为中华图书馆协会会员,又曾在上海仿 ...

  • 肖伊绯:梁实秋力挺傅雷

    傅译<托尔斯泰传>与"星期标准书" 肖伊绯 原稿删订改题后发表于<北京晨报>5月10日专栏 80年前,1935年11月,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了傅雷(1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