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籽油、花生油…植物油和动物油哪种更健康?
“每天半小时瘦腿操“别吃菜籽油了,会致癌啊!”
近日,“植物油致癌”的风波被炒起,英国某科学家称“植物油加热时会产生大量醛类化合物,可能导致癌症等多种疾病”,一时引起热议。
超市里的食用油琳琅满目,若仔细查看配料表,会发现它们大都来自植物。油脂是人体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面对“食用油风波”,我们该如何选择,才能给家人做出健康美食呢?
一、人可以不吃油吗?
说到油,我们不得不提到脂肪——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一个健康成人的体重,有约20%是脂肪组织。脂肪可以保护内脏,是人体自带的“恒温器”,还是构成大脑、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与人类生育能力有着重要关系。脂溶性维生素A、D、K、E的吸收也要依赖脂肪。
除此之外,部分人体所需的脂肪酸无法自身合成,只能通过油脂的摄入获取。这么看来,吃油确实对人体是有益。不过,过量摄入油脂就要另当别论了。
1、引起肥胖
油脂的热量非常高,1g脂肪可以产生9000卡热量,每人每天的油脂摄入应该控制在25g,用于维持基本需求。若超过这个量,热量堆积可导致肥胖。
2、消化不良
油腻食物可以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特别是晚饭吃得太油腻,睡觉前没有充分消化和排空,容易在平躺后导致胃酸和残留食物反流进食管。
3、引起三高
油腻食物吃多了会加重肝脏负担,是导致血糖、血脂、血压的直接因素。
二、植物油和动物油有何区别?哪个更健康?
植物油有“问题”,那么选择动物油替代不就行了?在选择之前,我们先看看两者之间的区别。
分类不同:植物油包括菜籽油、花生油、橄榄油,都是以植物为原材料;而动物油包括猪油、牛油、鱼油等,源于动物自身的油脂。
成分不同:植物油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动物油则含较高的饱和脂肪酸。
吸收、热量不同:植物油在人体可以更快被吸收,动物油的热量比植物油更高。
胆固醇含量不同:动物油中含较多的胆固醇,植物油基本上不含胆固醇。
结构不同:动物油化学结构更稳定,加热后产生的有害物质更少。植物油含大量亚油酸,耐热不稳定,过度高温可分解有害物质。
到底动物油好还是植物油好呢?两者的好与坏,不能单从本身来看,重要的是看“用量”。
·猪油一定不健康?
猪油饱和脂肪含量较高,在高温烹饪时,不会发生植物油般的剧烈氧化,因此释放出的有毒物质相对较少。而且,猪油所含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大部分是油酸,是一种相对健康的脂肪。
不过,猪油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太少,饱和脂肪太多,长期过量摄入会影响血脂水平,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因此,猪油好不好还是要看摄入量,如果只是偶尔吃,或一天内用20g以下的猪油炒菜,一般对健康的影响不是很大。
·植物油就一定健康?
不同植物油其脂肪酸构成不同,营养各有特点。例如,橄榄油含有丰富的油酸和多种维生素,非常适合人体摄入。而大豆油、玉米油等含有大量亚油酸,适当摄入对血脂较好,但它的结构并不稳定,在将近200℃高温时可分解有害物质。
不过,植物油再健康也终究是“油脂”,研究证明,无论是大量摄入植物油,还是长期缺少油脂摄入,都可能导致心脏与大脑功能受损。
综上所述,每种植物油的营养不同,不同植物油、动物油交替使用,或许是较好的方式。
三、吃油要注意什么
1、摄入要适度
油要吃,但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中国营养协会推荐,每人每天的用油标准为25~30克的标准,相当于家用汤匙的两勺。
2、经常更换,不单吃一种油
吃油要多样化,建议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亚麻籽油、花生油等替换食用。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菜式选择不同的油类,如煎牛扒、烤面包等可用黄油,炒菜可用花生油,凉拌可用菜籽油。
3、开封后尽快食用
食用油很容易变质,开盖时间越长,越容易氧化,若是家庭用油量不大,还是建议买小瓶装。
4、炸过的油不要再用
炸过东西的油,用肉眼看似乎没有什么异样,但油经过高温加热后,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害的油脂氧化产物,若继续加热,苯并芘等致癌物含量会快速增加。
四、食用油如何存放?
不少人看到食用油包装上写着“保质期18个月”,就以为只要在18个月内吃都不算过期。但保质期并不等于保存期,保质期是指油未开封前的期限,而产品一旦开封,就要尽快吃完。
食用油开封后,最好在3个月内使用完毕,而且要正确储存,延缓氧化和酸败的程度。
·环境温度不超过25℃:食用油最好放于阴凉背光、干燥通风处,储存温度以10~15℃为宜。
·远离灶台:灶台附近是厨房里温度最高的地方,而温度每升高10℃,油脂的氧化速度就增加1倍。
·玻璃存储:储油的容器必须干净、干燥,做好密封。在所有材质中,玻璃的隔氧功能最好,建议用密封较好的玻璃存放。
·避光存放:光照是光敏氧化的重要条件,光敏氧化的速度比自动氧化的速度快约1500倍,因此食用油最好存放在阴凉的位置,也可以用棕色或绿色的瓶子存放。
科学看待植物油与动物油,不可听信网络谣言。植物油与动物油的营养成分不同,不存在哪种油会直接致癌的说法,脱离“用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