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这2首“听雨诗”,仅有28字,意境优美和下雨天很配
(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盛夏炎炎,能遇见一场雨,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尤其是一场及时雨,冲刷烈阳,洗掉炎热,心旷神怡。夏日里,无论是细雨迷蒙,还是暴雨大作,都总有让人静心细听的魅力。雨声是自然的旋律,而听雨,听见的是内心的旋律。
江南六七月,总是梅雨潇潇,不见放晴。自古如是,哪怕是800年前的浙江永嘉,也是如此,而被誉为“永嘉四灵”之一的赵师秀,此刻也只能在自家的小院里,感受着江南梅雨的独特气息。
说起赵师秀,也不是一般人,他是赵匡胤的第八世孙。但北宋朝廷吸取了唐朝末年藩王作乱的教训,对皇族宗室子弟的参政向来心存忌惮。直到“靖康之变”后,面临无人可用的境地,南宋朝廷才重新开始启用一些皇室宗族。却仍然没有赵师秀的份,因为他出身旁系,最多也只能在州县为官,可以说仕途无望。所以,在赵师秀的日常里,小院幽居,交游唱酬,就成了他生活的乐趣所在。
那一天是他和友人的相约期限,黄昏已至,日垂西山,备好茶和棋,静候友人赴约,但却先等来了傍晚的梅雨纷纷。窗外大雨浓密,手握棋子听雨,雨落阶前窸窸窣窣,雨落池塘涟漪层层,雨落荷叶蛙声阵阵。
听着雨声的节奏淹没一切,手中的棋子不自觉地敲了起来。待雨声渐散,泛起雨雾蒙蒙,屋内烛火如豆,才恍然发觉竟已夜深。友人大概是被大雨拦住了赴约的去路,只剩自己独自听雨的乐趣。
诗中一“闲”字道尽其妙,夜雨的滋味,听过的人自然懂得。
(二)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断断续续地小雨一下就是整夜,宜伴着入眠细细品味;忽然而至的大雨还来不及思索,转眼已然另一幅景象。
1072年,是苏轼被调杭州的第二年,由于公然反对王安石变法之举,屡次遭到变法派的弹劾。直到厌倦了朝堂的勾心斗角,主动请调杭州地方。
那天苏轼泛舟西湖,才刚行至不远处,天边顿时乌云横生,顷刻间,大雨便倾泻而下。而夏天的暴雨总是充满着力量,雨点飞溅,打在船上激起汹涌的水花,沾湿了船上的每一处地方;而夏天的暴雨也是来去匆匆,待回到岸边找好躲雨的地方,大雨却随风而散,登楼凭栏,极目而望,唯天水一线,山色空蒙。
醉酒逢骤雨,听得畅快,字里行间,都是壮年之时的豪迈与热情。然而,辗转到10年后,经历了“乌台诗案”,曾命悬一线的苏轼被贬湖北黄冈,那天也是一场猝不及防的雨,同行友伴皆狼狈窘迫,苏轼却仍冒着雨从容前进。当年的苏轼,早已成为今天的苏东坡,往日的激情热血,在今天化作了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云淡风轻。
回首相望,明镜青丝,才发觉时光飞逝,世事纷繁。曾经泛舟听雨,出口成诗;如今山雨徐行,感慨万千。正如蒋捷在《虞美人·听雨》中所作: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饱经世事沧桑后,所听到的雨声,也早已不复当年。感受雨的滋味,即是内心的万千滋味。夏日听雨,听的是闲情,听的是秋怨,听的是夏日气息,听的是世事无常,听的是静默从容,品的则是人生百味。
雨声伴着夏日和风习习,演奏出万物的和鸣,给情绪以安慰,给压力以宣泄 。诗词意境给人无尽的品味空间,一场雨,一首诗,就有着让内心平静和思考的力量,或许这就是诗词的魅力吧!
所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就仿佛一声号角,召唤我们更好地传承经典、筑牢文化自信,所以,你真的理解了中华文化的内在吗?那不妨来看看《中国诗词大会》吧,没错,正是央视爆款文化综艺《中国诗词大会》的同名之作!
《中国诗词大会》栏目,正是与现行的小学《语文》通用教材接轨,也是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教育部官网倾情推荐的内容之一。
《中国诗词大会》系列丛书诗词数量丰富,有着将近1000首的篇目,包罗全面。丛书 独辟蹊径地按照诗词的名目分门归类,方便查找,也可以让我们对古诗词形成一套系统性的记忆。丛书从兴趣引导,告诉你诗词背后的趣闻,加深理解,让人意犹未尽,无论是让孩子感受诗词文学之美,还是辅导学习,更深刻地解读课文,举一反三,考试应用,都非常合适!
丛书不再是一首一首地讲授单篇目,而是引用了经典诗词篇目中的名言佳句,详细的注释讲解,通俗易懂,还有和诗人或是其他相关佳作,进行相关的联动解读,做到诗词学习的活学活用,出口成章。
作为《中国诗词大会》同名读物,自然是品质的保证,让孩子不愁语文的诗词考试和作文素材,家长同样可以提升内在修养,感受这份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并且这本书的稿酬会捐给中国公益事业。读书的同时还做了公益,非常有意义。
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进行购买!
(创作不易,看完记得点点大拇指点点小火箭哦~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