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河湖)生态的常用修复技术
地表水水生态修复就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将已经退化或损坏的水生态系统恢复、修复,使其基本达到原有水平或超过原有水平,并保持其长久稳定。水生态修复一般分为人工修复、自然修复两类。生态缺损较大的区域,以人工修复为主,并与自然修复相结合,以人工修复促进自然修复;现状生态较好的区域,以保护和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主要是为自然修复创造更良好环境,加快生态修复进程,促进稳定化过程。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地表水(河湖)常用生态修复技术。精准清淤技术及分离技术
采用水底土砂原位分级净化工艺,能够实现仅对底泥表层污染物质含量大的微粒薄层实施回收,对于残留在水底原位的污染度低粗粒砂石,在经过超声波和空压喷射等的清洗后重新回归水底原位,实现减少陆上土方处理量的目的。清洗工序,不使用药剂等的添加物。河道底泥封闭式无干扰原位分级精准疏浚。河岸生态修复—河滨缓冲带
结合河道断面构造,将影响行洪或淤积严重的河底淤泥通过底泥清淤技术疏浚清理,清理后的淤泥可堆积在合适的浅坡堤岸,合理选择湿地植物对堆积的淤泥坡岸构建河滨缓冲带。护岸植物配置模式乔木:毛白杨、旱柳、垂柳、栎树等;灌木:黄栌、山桃、山杏、胡枝子、紫穗槐、金银花、紫丁香、珍珠梅、连翘、黄刺玫等;地被:芨芨草、苇状羊茅、二月兰、紫花地丁、五叶地锦、地被菊、波斯菊等;
河滩植物配置模式灌木:黄栌、山桃、山杏、胡枝子等;地被:芨芨草、紫花苜蓿、苇状羊茅;水生植物:水生鸢尾、千屈菜、水葱等。
河湖生态修复—“水下森林”“水下森林”生态修复是通过在河床种植抗污染沉水植物及观赏挺水(浮叶)植物,建立生态平衡系统,吸附降解有机污染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植物净化机理见比见表1-1。表1-1 常见生态修复植物净化机理植物种类净化机理净化效率挺水植物主要靠根系吸收部分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光合所需碳源来自空气中二氧化碳,产生空气直接排入大气,对水体本身没有直接的净化力50~55%浮水植物从根系和浮叶背面吸收水体和淤泥中营养物质,碳源也主要来自空气,产生具备净化力的空气通过浮叶背部分进入水体;对上层水体有一定净化力。55~60%沉水植物根系和整个叶面直接吸收水体和淤泥中营养物质,所需碳源直接从水体中吸收,产生的空气直接对从下而上整个水体产生巨大净化力。60~70%水下森林植物配置模式:挺水植物:千屈菜、黄菖蒲、马蔺、水葱、芦苇、香蒲等;浮叶植物:睡莲、荷花等;沉水植物:苦草、黑藻、菹草、金鱼藻、穗状狐尾藻、微齿眼子菜、竹叶眼子菜等。
曝气复氧通过一定的增氧设备来增加水体溶解氧,加速河道水体和底泥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增氧设备可分移动式曝气船,固定式微孔曝气盘等。
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
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由浮载植物系统、微曝气充氧系统和人造生物膜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浮载植物系统中水生植物以浮床作为载体种植在富营养化水体的水面,通过植物根部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相克机理,消减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微曝气充氧系统为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创造更易生存的环境。人造生物膜处理系统,是通过植物浮载系统下挂人造生物膜片,生物膜片接种固定化高效脱氮、脱磷菌,通过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有机污染物质。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重建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并且具有一定的消波效果,可对岸边构成保护。作者简介
阮淑贤,二级建造师,从事地表水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