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霞的葫芦烙画养眼,养心
葫芦在中国有着很好的“正能量”,葫芦文化一直在民间安安静静地传承着,没有声势浩大,而是润物细无声地传承着一代又一代。传承应该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再创造,不局限于原有的东西,而是不断地立足现代的环境,文化的语境和审美观念进行探索与创新,韩霞就是这样一位传承着葫芦文化的艺人。
韩霞生于1975年,山西太原人。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系装潢与工艺设计专业。太原市非遗传承人。太原市聋人学校职业教师。韩霞或许可以这样形容她,一位不满世俗的寻梦者,一位力图在滚滚红尘中对生命意义和自我价值的哲学沉思的思想者,一位在传统文化和淳朴人性中寻找恒定的价值标准,寻找灵魂皈依和精神港湾的艺人。
任何一个艺人最痛苦和最漫长的艺术实践,莫过于在寻找一种适合自己诠释审美体验的艺术语言和风格。韩霞是寻找到了属于她的艺术语言,并且这种语言在不断的充实,不断完善,不断丰满。评定一位艺人艺术成就的重要的是文化的认同感,艺术的认同感,审美价值的认同感,当然最终要达到市场的认同感,韩霞的葫芦烙画作品做到了这些被认同。虽然葫芦烙画是民间工艺,韩霞努力坚持追求着艺术感。所谓艺术相通,她不拘于某种表现形式,海纳百川,汲取各种艺术营养为我所用,结合她学院派的学术梳理,同时着眼年轻受众的价值取向做一些探索,加上她个体的审美观念,最后形成自己的表现语言。她的葫芦烙画作品有传统又有现代,结合度很巧妙,形式感上现代,在内练上实际上又很传统,而且很有东方的安静和平和的感觉。从她的葫芦烙画作品中看到了文化的厚重和力量,看到了个体美学识见提炼的精萃,满足了视觉并“养心”。
韩霞的葫芦作品有繁有简,繁的,繁华华丽,简的,简洁利落。无论繁或简都力求表达艺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深度,同时她考虑的不单单是艺术,她作为一位聋人学校教师,她还担当着给学生教授的艺术同时还要兼顾替残疾人以艺谋生的考虑市场,她努力地在葫芦工艺与艺术之间寻找平衡,所以她的创作形式多样,不单要做好自己的作品同时也是一个中和各种因素的探索过程。希望能在艺术上达到一定高度,在市场上也能有一定畅销度。她作为学院派的艺人并不能纯粹发自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结合个体审美情趣创作,但她还能坚持就某个主题进行创作,将艺术语言和想法语境表现并形成自己的艺术感受。作为一位艺人肩负着使命感和时代意识,既有传统文化的穿透又有审美向度,不管是艺术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已然站在了一个高度。
韩霞的葫芦烙画作品运笔流畅,线的轻重缓急,强弱疏密,长短曲直,抑扬顿挫用得非常巧妙,并娴熟地运用点和面充分表现物像的形象和质感。缘物寄情,寓意于景,造形空灵简洁,清新秀丽,要不蕴含着浓浓的禅意,深邃而淡雅;要不任道自然,明风清韵,质朴凝重;要不市井百态,率性任意,生动亲切;专注于画面的形式感和氛围的营造,默默地诠释着画者一路洒逸走来,深入生活,体悟生命而倾心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