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勣、卢承庆轶事(资治通鉴卷二〇一之十三)

渭南尉刘延,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当官之后的政绩在京师长安周边诸县中也是最为突出的。然而有一次,李世勣却对他说:“您年纪轻轻,这么快就有了大名声,应该自己稍加收敛,不要显得过于突出。(足下春秋甫尔,遽擅大名,宜稍自贬抑,无为独出人右也。)”

唐高宗总章二年二月癸亥(十四日),唐廷任命雍州长史卢承庆为司刑太常伯。卢承庆负责考核朝廷内外官员。有一名督运官因途中遭遇大风而损失了运输的粮食。卢承庆把他的考核评语定为:“监运却损失粮食,成绩中下。(监运损粮,考中下。)”这位官员听后神色自如,什么也没有说。卢承庆见他气度不凡,又改为:“天灾非人力所能及,成绩中中。(非力所及,考中中。)”这位官员见自己的考核等级升了,也没有表现出高兴的样子,也没有说感到惭愧的话。卢承庆对他又佩服了一些,于是把考核评语改为:“荣辱不惊,成绩中上。(宠辱不惊,考中上。)”

(0)

相关推荐

  • 唐朝的宴会诗为什么多?考中进士要当官,必须先混长安社交圈

    从隋唐确立科举制,就有了进士.但在隋唐的时候,考上进士只是获得了"士"的资格,也就是有了当官的资格,而不是马上就可以做官,能不能做官,还要看运气.换句话说,考上进士是个人的努力,但 ...

  • 薛慰娘

    丰玉桂,山东聊城的一位读书人,家中贫穷,没有产业.明朝万历年间,遇到大荒年,丰玉桂孤身一人,逃到南方求生. 灾荒过去,准备回家,刚到临沂县就生病了.撑着病体,快步走几里路,到城南乱葬岗,更加疲惫,于是 ...

  • 李世勣平定高丽国(资治通鉴卷二〇一之十二)

    薛仁贵在金山打败高丽兵后,率三千余人准备乘胜进攻扶馀城,诸将都认为他的兵太少而阻止他.薛仁贵说:"兵不在多,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兵不在多,顾用之何如耳.)"于是他作为前锋部队先行与 ...

  • 太子李重俊之反(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十三)

    韦皇后觉得太子李重俊不是她自己亲生的,所以很不喜欢他,特进.德静王武三思尤其忌恨太子李重俊.上官婕妤因为和武三思私通的缘故,在她所拟定的制书敕令中,对武氏集团常常推崇备至.安乐公主与驸马.左卫将军武崇 ...

  • 怀义和尚轶事(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十三)

    垂拱二年六月辛未(初三),朝廷任命苏良嗣为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韦待价为右相. 有一次,苏良嗣和怀义和尚在朝堂相遇,怀义对其傲慢无礼,苏良嗣大怒,命令随从拽住他,打了他几十下耳光.怀义赶紧跑去向太后告状 ...

  • 李泌再提平叛策(资治通鉴卷二一九之十三)

    唐肃宗到达凤翔十天后,陇右.河西.安西.西域的援兵都先后赶到,从江.淮地区所征收的丝织品和布匹等物资也相继运到洋川.汉中.长安城中的百姓听说皇上即将到达,纷纷从叛军的统治下逃出,日夜不绝地拖儿带女奔向 ...

  • 郭元振和吐蕃策(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十三)

    这时,吐蕃又派遣使者前来请求和唐朝和好.武皇派右武卫胄曹参军.贵乡人郭元振出使吐蕃,顺便观察情况.吐蕃权臣论钦陵提出要唐朝撤去驻扎在安西四镇的守军,并请求把十姓突厥的土地划归吐蕃.郭元振说:" ...

  • 安则嫡长,危则有功(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十三)

    唐睿宗复位之后首要之务就是册立太子.宋王李成器是睿宗嫡长子,平王李隆基则有大功,唐睿宗在立何人为太子上犹豫不决.李成器主动推辞道:"国泰民安之时应当优先立嫡长子,国家多难之时则应当优先立有功 ...

  • 裴行俭再平突厥(资治通鉴卷二〇二之十三)

    唐将裴行俭率军得胜回朝后,突厥阿史那伏念又自立为可汗,再次和阿史德温傅联合出兵侵扰唐朝边境.唐廷再次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大总管,右武卫将军曹怀舜.幽州都督李文为副,领兵讨伐突厥. 曹怀舜和偏将窦义昭率领 ...

  • 唐高宗、李世勣轶事(资治通鉴卷二〇一之十一)

    李世勣受命领兵出征,他想让他的女婿京兆人杜怀恭同行,以便建功立业.杜怀恭不愿去,他先是以家境贫寒为理由推辞,李世勣答应资助他:杜怀恭又以缺乏奴仆马匹为理由推辞,李世勣又答应自己为他提供.杜怀恭找不到其 ...

  • 同为“90后”,初唐名将苏定方咋就混成了李世勣们的晚辈?

    说起苏定方,许多不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连这个名字都没听说过,或者印象很模糊.即便是对其有所耳闻甚至熟悉的,弄不好也对他存在着一定的误解或是认识上的偏差.而这种现象在初唐.尤其是贞观年间灿若星河的名臣良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