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锂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
7 月29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将优化峰谷电价机制,并建立尖峰电价机制。
通知的主要内容包括:(1)峰谷负荷差距超过40%的地区,峰谷电价差原则上不低于4:1(当前为3:1/2.5:1 左右);(2)设立尖峰电价,尖峰电价在峰段电价基础上上浮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0%;(3)鼓励工商业用户配置储能。
点评
《通知》的制定,旨在服务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促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的特点,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占比的提升,对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要求日益加大,总体来讲,可以从发电侧、电网侧、电源侧三个方面着手进行调节。《通知》主要从用户侧需求端入手,提高峰谷价差,对于用户侧来说,一方面,可以通过调节用电安排来降低用电成本;另一方面,对于用电时段相对比较刚性的用户,可以通过配置储能的方式削峰填谷,降低用电成本,将增强用户侧加装储能的经济性。
2025 年新型储能规模30GW 以上,我们认为该数值为保底指标,未来有望放量突破。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2025 年新型储能规模30GW 以上。据CNESA,截至到2020 年底已投运的新型电力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28GW,从2020 年底的3.28GW 到2025 年的30GW,未来五年,新型储能市场规模要扩大至目前水平的10 倍,每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5%。在我们的储能系列深度之一《下游应用场景多点开花,储能万亿级市场即将开启》中,我们对2020-2025 年我国发电侧储能装机需求进行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期间仅发电侧储能需求约155GWh,假设储能时长为2 小时,这一数值远高于2025 年新型储能规模30GW 装机目标。
政策支持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储能大有可为,但峰谷价差并非唯一决定因素。
我们认为,峰谷价差的拉大有望进一步拉动工商业企业的储能装机积极性,在实际运用中,用户侧储能2C 属性显著,储能项目投资大,且投资周期较长,海外部分国家在退税等政策方面有所激励且工商业储能除了能获取削峰填谷收益以外,还可以通过参加负荷响应获取更多元化的收益。整体来看,看好储能产业未来发展,重点推荐储能系统中价值量60%、20%的电池、逆变器环节。
证券时报网讯,川财证券指出,政策支持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储能大有可为,但峰谷价差并非唯一决定因素。峰谷价差的拉大有望进一步拉动工商业企业的储能装机积极性,在实际运用中,用户侧储能2C属性显著,储能项目投资大,且投资周期较长,海外部分国家在退税等政策方面有所激励且工商业储能除了能获取削峰填谷收益以外,还可以通过参加负荷响应获取更多元化的收益。整体来看,看好储能产业未来发展,重点推荐储能系统中价值量60%、20%的电池、逆变器环节
。相关标的:
(1)储能电池:宁德时代、比亚迪、鹏辉能源、派能科技、亿纬锂能;
(2)储能逆变器:阳光电源、固德威;
(3)锂电正极材料标的:德方纳米、富临精工
▍钠离子电池有望成为一条新的商业化路线,但不会改变今明两年锂供应紧张的局面。
根据宁德时代公布的性能参数,其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在快充性能、低温性能和系统集成效率等方面优于磷酸铁锂电池,可与锂离子电池集成混合使用,并计划在2023年形成基本产业链。长期来看,钠离子电池有望成为一条新的商业化电池方案,在特定领域对锂离子电池形成替代。但考虑到锂离子电池自1991年发明以后历经20年时间才得以大规模应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等领域,预计钠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应用也需要较长时间。特别是在今明两年,钠离子电池对现有技术路线的冲击非常有限,也不会改变现阶段锂供应紧张的市场格局。
▍澳洲锂精矿定价模式变化,价格上涨预计更为剧烈,锂价或涨至更高水平。
银河资源和Pilbara两家澳洲独立锂精矿生产商均在7月进行了首次锂精矿竞拍销售,且成交价格远高于现阶段中国锂盐企业与其商定的包销价格。随着澳洲锂精矿企业更多转向现货竞价销售,在供应短缺的背景下,预计锂精矿价格的上涨将更加剧烈。国内依赖澳洲锂矿原料生产的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成本压力,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也将从从成本端迫使锂盐企业继续抬价,锂价上涨空间再度拉阔。
▍成本担忧加剧,预计下游将加速供应商切换和资源布局。
锂精矿的无序抬价将引发下游客户对供应链的担忧加剧,传统的“澳洲锂矿+中国锂盐”的供应模式由于成本管理的失控将迫使下游进行供应商的切换,例如盐湖提锂和中国本土云母提锂等。同时也会促进下游企业加强原料端布局,掌控资源以实现原材料保供和成本管控,仅从事中间锂盐生产的企业生存空间将被压缩。
▍利好布局本土锂资源的企业和拥有一体化布局的行业龙头。
锂精矿价格的快速上涨将压缩国内依靠外购锂矿从事生产的锂盐企业的盈利空间。对于拥有本土锂资源供应的企业则带来显著利好,在成本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锂价上涨会持续拉阔单吨盈利。同时拥有一体化布局的行业头部企业将持续受益,因其可以为下游客户带来供应和成本的双重保障,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