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割地纠纷的完美解决

楚国太子在齐国当人质。楚王死后,太子理当回国继位,但齐国要太子同意割地五百里才放他回去。太子很纠结,要不要答应齐国人的要求呢?

楚太子之所以如此纠结,是因为:一方面还没当上王就要割那么多地,这不是卖国是什么;另一方面如果不割地就回不了楚国,当然也就当不了楚王。

这还真是个两难选择!楚太子没了主意,于是就请教老师——诸子百家之一的慎子(慎到)帮忙出主意。

我们来看看慎子是如何回答的。

慎子说:“当然要割!如果你不割地,那就回不了国当不了王,不但如此,你不能为死去的父王守孝,还要背上不孝的恶名。所以必须答应割地!”

于是太子向齐王答应割地,齐国放太子回国。太子顺利做上了楚王,也就是历史上的楚顷襄王(楚襄王)。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鼎鼎大名的慎子竟然如此毫无节操,要楚王当卖国贼吗?

当然不。

事有轻重缓急,哪个重要哪个次要,哲人慎子心里是很清楚的。身处齐国,面对不割地就回不了国的形势,慎子毫不犹豫选择了同意割地。至于割地承诺如何解决,那是回国后才考虑的事。

且说楚襄王在王座上屁股还没坐热,齐国派来收地的使者就到了。楚襄王问老师慎子该怎么办?

这次慎子不再出主意,说:“明天大王召集所有大臣,听听他们意见吧!”

第二天群臣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其中最有权势的三个大臣提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建议,分别是:

上柱国子良——割!君子一言九鼎,既然答应了割地那就得割,这是坚守信用。割地之后再派兵攻打,把失去的地再夺回来,这是宣示武力。

大司马昭常——不割!理由很明确,事关国家荣誉!齐楚同为万乘之国的大国,假如楚国割了五百里地给齐国,那么楚国就将沦为二流国家,再也不能与齐国抗衡。个人信用与国家荣誉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令尹景鲤——不割!理由同上。但文官比武将就是多个心眼,景鲤考虑到齐国一定会派兵攻打,建议楚国提前做好准备,向秦国求援。

就这样,三个重臣三种意见,这大概也是当时楚国的民意。

年轻的楚王认为这三个说得都很有道理,但到底听哪个呢?他又问老师慎子。

想不到慎子说:“三人之计全部采用!”

把个楚王听得一头雾水:老师你自己没主意不说,这三人的计谋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你要我全部采纳,怎么采纳法?到底割还是不割?

楚王有点不太高兴。

慎子向楚王说了一番话,楚王这才明白了慎子的用意。

那么楚国到底如何对付割地承诺?我们来看看。

首先,三人中唯一答应割地的上柱国子良奉命出使齐国,对齐国说:我们楚国兑现割地承诺啦,你们到楚国收地去吧。

齐国兴冲冲派兵去楚国收地。不想楚国大司马昭常早已在齐楚边境等着他们了,不但不让齐国人进来,还放出狠话:“东地(即楚国与齐国交界之地,于楚为东,于齐为西)是本将负责该管,我奉楚王命令,已经动员所有军民保卫领土,要是你们齐国敢于进犯,我们就决一死战!”

这下把齐国派来收地的人弄得莫名其妙,不是亲口答应得好好的让我们来收地吗,怎会有如此凶神挡路?无奈只好灰溜溜回了齐国。

齐王很气愤,质问尚在齐国的子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子良说:“我亲闻楚王割地之命,他并没说不割地啊!昭常肯定是假传王命!假传王命就是本国叛徒,你们不打我们也要打的,请贵国不用客气,狠狠攻打吧!”

齐王一听,好啊,既然你们楚国内部都意见不同,各立山头,不趁此时攻打更待何时!当即大举兴兵进攻楚国。

不想齐国大军还没进入楚境就碰上了来侵犯齐国的秦军!

齐将质问秦将意欲何为?

秦将反而质问起齐将来:“你们说呢?你们齐国强行扣留楚国太子不让他回国,这是不仁!你们齐国又想抢夺楚国东地五百里,这是不义!你们如此不仁不义,天下当共同讨伐之!你们退兵还罢了,不然,休怪我们秦国不客气!”

齐国人再次傻眼了:奇怪,我们齐楚两国恩怨怎么就惹上强大的秦国了?要是秦楚联合攻打齐国,我们还有好日子过吗?

齐国人现在的心情从兴奋到恼怒再到恐惧,真可谓百感交集。不过如今大敌当前,好汉不吃眼前亏,齐国人很快作出了三个决定:

一、立即撤兵回国;

二、欢送子良回国,让他告诉楚王说,五百里地不要了!还有,向楚王多多美言,齐国不是要故意和楚国过不去。

三、派使者到秦国向秦王求和!

就这样,这次割地风波,齐国人什么好处都没捞到,还赔上了许多出差费用。而楚国不费一兵一卒就让五百里地完整保全,还迫使齐国保证不再侵犯,成了大赢家。

原来这就是慎子说的将三位大臣计谋全部采用的做法:

第一,子良主张割地,那么就请子良到齐国办理割地事务;

第二,昭常主张不割地,那么就请昭常带兵武装保卫东地;

第三,景鲤主张不割地,并求援于秦国,那么就请景鲤出使秦国,向秦国求援。

这三件事同时进行,成功给齐国造成一个印象:我楚王割地是答应割地的,奈何手下将军不肯(这事怎么跟三国时诸葛亮之兄向蜀国来收取荆州之地如出一辙);你们齐国此事做得太过分,引起了公愤,你看秦国都看不下去,直接派兵干涉了。

关于是否要兑现割地承诺这件事,慎子并没有提出自己的明确主张,但他却将三位重臣的主张巧妙结合,事实上就变成了他自己的主张,那就是:事关国家尊严,坚决不能割地;虽说承诺在先,但要通过第三方(秦国)让齐国自己感到理亏。

而且慎子这样做既充分尊重了同僚,又巧妙解决了危机,可谓一举两得。另一个角度,也可以叫顺其自然。

或许没有主张的主张,就是最好的主张。

这个道理是慎子告诉我们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