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眼病的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1,肝肾不足证

症状:视物模糊,目干涩酸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方药:驻景丸加减。

楮实子12g,?

熟地12g,菟丝子15g,
车前子6g,茯苓6g,石菖蒲6,。

临证参考:肝肾不足,精血耗损,不能上荣于目。视物模糊,久视后目干涩酸痛,伴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薄,脉细弱。

方中熟地滋阴补肾,养血调肝?,合菟丝子补肝肾之虚,
车前子补肾?利水,清热除湿,使补而不滞,共奏补益肝肾之功。
头晕耳鸣者,可加天麻、钩藤、白菊花平肝息风通络;
眼目干涩者,可加麦冬、玉竹滋阴生津;
腰膝酸软者,可加续断、牛膝、杜仲补肾。
兼有气不足者,可加党参;
脾不健运者,酌加麦芽、陈皮。

2,气血亏虚证

症状:视物模糊,眼痛,不欲睁目,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失眠健忘,腰酸肢冷,舌淡,脉细。

治法:滋阴养血,补心宁神。

方药:八珍汤加减。

当归12g,川芎3g,白芍12g,熟地15g,

党参9g,白术9g,茯苓12g,炙甘草3g。

临证参考:劳瞻竭视,心血亏虚,目窍失养,则视物模糊,眼痛,眉棱骨酸胀不欲睁目,伴见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失眠健忘,腰酸肢冷,舌淡,脉细,皆为气血亏虚所致。

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脾益气;
当归、熟地、白芍、川芎补血调肝。
全剂配合,气血双补。
神疲乏力者,上睑常欲紧闭,可加蔓荆子、升麻以益气升阳;
眼痛、眼眶酸胀、复视,加羌活、防风、白芷、全蝎祛风,解痉止痛;
心悸、失眠健忘者,可加石菖蒲、牛膝?以通络开窍。

3,肝郁气滞证

症状:不耐久视,视久则眼胀昏花,怕光流泪,眼眶、眉棱骨痛;全身可见精神抑郁,头晕头痛,神疲食少,心烦欲吐,口苦,胁胀痛。舌红苔黄,脉象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明目。

方药:逍遥散加减。

柴胡9g,当归12g,白芍15g,白术9g,茯苓12g,甘草3g,生姜6g,薄荷8g,川楝子5g,延胡索10g。

临证参考: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若七情过伤,肝失条达,肝郁气滞,或用眼过度,气血瘀滞,致脉络郁闭,气血不充,无以滋养眼目。致眼目不耐久视,视久则眼胀,怕光、流泪,眼眶、眉棱骨痛,伴见精神抑郁,神疲食少,头晕头痛,心烦欲吐,口苦,胁胀痛及舌红苔黄、脉弦细。

方中君药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当归甘苦温养血和血,白芍养血柔肝,共为臣药;木郁不达致脾虚不运,故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既能实土以御木侮,又能使营血生化有源;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煨生姜温胃和中,且能辛香达郁,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可收肝脾并治,气血兼顾的效果。
配失笑散加强疏肝解郁,共奏止痛之效。
气滞甚者,可加香附、郁金、川芎;
头痛重者,可加川芎、白芷、蔓荆子;
口苦咽干或舌红苔薄黄热象重者,可加丹皮、栀子、黄柏以清郁火;
兼肝阳上亢者,可加钩藤、龙骨、牡蛎;
大便干结者,可加决明子、火麻仁润肠通便;
若肝郁而阴血亏虚较甚者,可加熟地、女贞子、桑椹以助当归、赤芍滋阴补血。

三、其他治疗

1针刺法

眼局部选用攒竹、睛明、鱼腰、承泣、太阳穴、丝竹空、阳白、瞳子髎等。配穴:肝郁气滞,选配气门、太冲、支沟、阳陵泉;伴恶心不欲食者,加足三里、三阴交。肝阳上亢,选配行间、侠溪、风池潜降肝阳;伴失眠多梦者,加神门、三阴交。气血亏虚,选配百会、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气海。肝肾不足,选配肝俞、肾俞、太溪、神门、照海;五心烦热者,加内关、三阴交。

2按摩法

选用眼部周围的穴位:攒足、睛明、鱼腰、承泣、丝竹空、阳白、瞳子髎等,用手指轻揉、指压穴位。每日2~3次,每次15~30分钟。

3点滴眼液

常用的滴眼液有珍视明滴眼液、珍珠明目滴眼液、麝珠明目滴眼液。

4灸疗

点燃灸后,闭眼,悬灸眼周、额头、颈部穴位。先灸额头,再灸双眼眶和颈部周围,最后悬灸双侧合谷和足三里。整个灸疗过程约30分钟,每天灸疗1次,10天为一疗程。灸疗悬灸穴位,可以起到畅通经络、调和气血、消炎镇痛的作用,能快速提高局部血液循环,迅速地提高眼部的新陈代谢,缓解视疲劳症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