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友宏|“瘴气”的退却:我国疟疾防治对母婴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
史记云:“江南卑湿,丈夫早夭”。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曾因疫疾多发而被古人视为瘴疠之地。而湿热环境下疟疾的流行则是这一地区“瘴气”盘亘的主要原因。当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经疟蚊叮咬感染人体后,被感染者通常在8至25天后便会出现贫血、发烧、畏寒、呕吐等症状。若未能得到及时治疗,病人可能出现呼吸障碍、昏迷、异常出血、器官病变等重度症状,进而威胁生命。疟疾的长期流行甚至导致了基因的自然选择,使得华南地区人群拥有很高的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从而影响了民众健康和生育决策。疟疾带来的“瘴气”直至新中国大规模开展抗疟运动后,才逐渐离我们远去。在医疗条件落后、药物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新中国政府和人民通过大面积滞留喷洒灭蚊剂、集体治疗等措施,最终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控制了疟疾的流行。对疟疾的控制很可能对我国民众健康和经济发展产生长期的重要影响。世界范围的研究表明,一国的疟疾感染率每下降10%,其在1965—1990年间内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将显著提高0.3%(Gallup and Sachs,2001);而疟疾防治对婴幼儿健康的改善将会对人力资本积累和收入增长产生长期的促进作用(Venkataramani,2012;Bleakley,2010)。尽管疟疾防治对我国民众健康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目前相关的实证研究仍十分有限。本文采用深入生育力抽样调查广东省微观数据,系统考察了疟疾防治对妇女妊娠健康和婴幼儿健康的影响。深入生育力抽样调查提供了广东省6587名50岁以下已婚妇女的妊娠历史和活产历史信息,使本研究能够考察1963—1975年间妊娠健康和婴儿健康的变化情况。基于疟疾地区流行和季节流行的差异,本研究构建了两种双重差分的实证策略:(1)疟疾高流行地区的民众在控疟前受到更严重的健康威胁,因而在控制疟疾后将比疟疾低流行地区的民众获得更大幅度的健康改善;(2)由于下半年是广东省疟疾更易传播流行的季节,妊娠妇女更容易在下半年因感染疟疾而流产,因此控疟后在下半年发生流产的概率将出现更显著的下降。基于以上两种实证策略的估计结果显示,疟疾防治显著降低了妇女妊娠失败和婴儿死亡的概率。疟疾发病率的降幅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将使得妊娠失败的概率下降14.4%,使得婴儿死亡的概率下降37.4%。下半年妊娠失败的概率也在控疟后下降了43.0%。异质性分析显示,疟疾防治对男孩健康的改善较女孩更为显著,对农村地区民众健康的改善较城市地区显著。稳健性检验支持了平行趋势假定,并排除了由于计划生育、“文革”动荡导致估计偏误的可能。因此,研究结果表明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疟疾的有效控制显著改善了母婴健康,从而为此后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本研究在如下几个方面做出了贡献:首先,尽管新中国疾病防治对民众健康和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但该领域的研究仍十分匮乏(李楠和卫辛,2017;林友宏,2018);而本文首次识别了新中国疟疾防治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推动了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其次,现有关于疟疾长期影响的研究发现男性受婴幼儿疟疾暴露的影响较女性更大,但未能够充分解释导致这一性别差异的原因(Cutler et al., 2007; Venkataramani,2012);本研究发现男孩在婴幼儿时期受到疟疾暴露更大的威胁,这提供了疟疾长期影响性别差异的一个可能解释。最后,由于婴幼儿健康改善将很可能对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造成长期影响,本文因而从卫生防疫的视角探讨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潜在动力,丰富了经济发展长期决定因子的相关文献(李楠和林友宏,2016;Dell,2010;Acemoglu et al.,2010)。作者简介
林友宏,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在《经济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经济学动态》、Health Economics、China Economic Review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史和发展经济学。封面配图:为早期的宣传画,来自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152_61072765.html文中配图:骆雄才,黄祺林,李建中主编. 广东省疟疾流行与控制[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7.10. 第230页《经济学》(季刊)编辑部电话:010 62758908Email:ceq@nsd.pku.edu.cn网址:https://ceq.ccer.pku.edu.cn用国际规范的方法,研究中国的本土经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