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上有人家

随团游览雁门关,走进围城北口,有城楼曰“宁边楼”,又名“明月楼”。很多人不曾注意到这城内还“关”着一个村庄——雁门关村。也就是村子被“关之围城”之内,属于比较特殊的“城中村”。

站在城墙高处看,有关道,有边贸街,也能看到宁边楼下、关道两旁的小村子。

雁门关村很小,据说原有50多户,200多人,历史的变迁使得如今的村庄仅剩6户,20多人。村庄与雁门关保持着同样的古朴、沧桑,同样的色彩、味道。村庄虽小,却将一个“边关”村落的风貌和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

1980年《代县地名录》说,雁门关村“地处山谷,因距雁门关一百三十米,故名雁门关村,曾名明月楼。”但雁门关村的起源却不知道。

雁门关在战国时代就已建关,秦、汉、唐、宋一直是中原的北门户和军事要塞;元朝遭毁弃;明朝重筑雁门关关城,洪武年间增修围城,并于围城北口修筑城楼,名“宁边楼”,又名“明月楼”。既然雁门关村过去叫“明月楼”,那么村庄之建当在明月楼建成之后,也就是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7年)或以后。

雁门村人既然从它处迁到这里并能够定居生活下来,自然有他们的理由,答案是“因为这里是'金马玉路’”。“金马玉路”指的就是从村中间穿过的雁门关“关道”。

这条古关道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交通线之一,早在3000年前就已经是中原连接塞外的交通要道,一直到明清之际乃至近代,这里战时是战守之关卡,而于战争间隙特别是相对稳定的时期则又是通商之津口,是商家营输的必经。

至于“关道”的繁忙程度,雁门关村相传这样一个故事:说过去走这条路的行人到底有多少,为了统计,寺院(雁门关东门外的镇边寺)里的和尚在城门口放了“斗”(古代容器,一斗相当于现在的15公斤)和黑豆,每从城门口过一个人就往“斗”里捏了一颗黑豆,这样一天下来,整整捏了“三斗半”黑豆。

“马拉的是金子,路是玉石铺就”——村民眼里这就是一条“金马玉路”。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正是靠着这条“金马玉路”,雁门关村人“开创”了一种特殊的职业——“护关”,并凭靠着它生存下来。

护关,顾名思义就是“护送过关”的意思,也叫渡关。因关道翻山盘旋陡峭崎岖,“路险而多峻岭,稍夷而多激湍,入冬则坚冰塞途,车马蹭蹬而不易度也。”这样的一段险道就给往来车辆尤其是由北而南的车辆造成了上山难,下山更不易的麻烦和极大的安全隐患。于是“护关”这种职业应用而生。

护关的过程简单,即全村每户出一两个劳力带着唯一的工具——磨杆(一根长约1.5米,粗约10公分的木棒)到关顶等生意,从关外来的车辆走到关顶下山时由于坡度太陡,而过去的车都是铁甲车(木轱辘上裹着铁页),没有刹车设施,下坡时由于车速过快,极易出事。为了安全起见就会雇村民“护关”,“护关人”将“磨杆”横绑在车轱辘前,“磨杆”同车轱辘摩擦起到刹车的作用,就这样护送着走完山路到山下的平坦处。

雁门关村人守着“护关”的金饭碗,为何不见“富有”?得到的解释是,“护关人”赚了钱后,逐渐懒散,甚至到了奢侈的地步,特别是到了清末民初之际,抽大烟之风在雁门关村盛行。“护关人”在护关时将车辆送到山下后会将客户带到关道旁的“关系户”饭店,而饭店老板为了酬谢就会拿大烟作为回扣给“护关人”。据说那时村里几乎家家都有抽大烟的人,赚来的钱“将够供抽大烟用”,更有甚者竟到了入不敷出,卖儿鬻女的地步。

民国以后,战乱使贸易往来受挫,加上公路开通,“护关人”的生意大不如前。尽管如此,虽然抽大烟已经戒掉,但他们懒散的生活作风却依然未有多大改变,现在村里还流传着形容这个时期“护关人”生活的民谣——“早上没饭吃,黑夜有轿坐”。意思是说,家里早上还没米下锅,开不了饭,可是出去护完一天关下来,赚到钱后就又摆起谱,连路都懒得走,雇个轿子抬回来。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关道上的几座出入关必经的桥梁被军队炸毁,致使车辆无法通行,“护关人”一度失业。由于失去了生活来源,同时为了躲避战火,雁门关村的大半村民四处逃难。

到了1946年,代县城全境解放,雁门古道又恢复了往日的熙熙攘攘 ,但是原来靠护关渡关的车马却难觅踪影。因为此时老式的“ 铁甲车”已基本被淘汰,各种车辆都走了公路。大约也就是从此时起,世代靠护关生存的雁门关村人,彻底失了业。

面对现实,护关无望的雁门关村人只好放下“磨杆”,拿起了锄头,开始了种地生涯。因为没有耕作历史,想种地就得开垦山坡,加上海拔高,气候高寒,无霜期短,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屈指可数,主要作物就是土豆,兼有少量的莜麦、黄芥和芸豆等豆类作物,产量也很低。

“雁门关外野人家,不植桑榆不种麻。百里并非梨枣树,三春哪得桃杏花。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说与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袄午穿纱”。这首在雁门关一带流传的古诗,是描写雁门关外的恶劣气候和生存环境的。雁门关上有过之而无不及,“护关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活艰辛。

山区畜牧业的兴起,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转机。1980年开始村里各家各户相继养起了羊,到2003年,雁门关村10户村民有8户养羊,共有山羊800多只,光养羊一项年人均收就有2千多元,“养羊”成了雁门关村人的生活支柱。

雁门关村这样一个地处特殊区域的“边关村落”,依附着雁门关,生存下来,并走过了数百年。这数百年间,村子的命运与雁门关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村子因雁门关的兴而兴,亦因雁门关的衰而衰。村民的生活方式由“护关”到“种地”,由“种地”到“养羊”,他们经历了“护关”的安逸,“种地”的贫困,“养羊”的致富。

雁门村人每一次生存方式的转变,似乎都是自然而然,都是不以人为的意志为转移,都是随着雁门关“天时地利”的变化而转变。

近几年随着族游业的兴起,雁门关成为了游人瞩目的旅游胜地。游客的不断涌入,给雁门关村的村民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他们又一次庆幸雁门关的“天时地利”,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然而,随着景区设施的不断完善,地处景区“核心”区域的雁门关村,放牧与景区绿化的矛盾;耕地与景区建设的矛盾;村民生活与景区管理秩序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日渐突显,同时日趋扩大。为了整体开发景区,同时为了改善山区居民的生活条件,雁门关村有可能整体移民到平川乡镇。

如此,依附了雁门关数百年之久的“雁门关村”将面临“消失”的现实,而“护关人”的“护关史”也将随之消失。

看过了村子里的老宅新屋,有的已经闲置,甚至废弃。而在关道两侧,村民建起了具有当地民居特色的民宿、茶馆、饭店,希望能抓住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再一次“靠关吃关”……

(2018年3月摄)

(0)

相关推荐

  • 原平市西岔村

    4月17日,第一次随"当下映像"的摄友们一起去往原平市的西岔村.西岔村位于山区,因村子坐落于石门沟西岔边故名.我们一行20人,在村子里探寻能够让自己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我因为是第一次 ...

  • 刘会强:丢人

    丢人 为人处世一定要做到心怀坦荡,更要牢记"贪小便宜吃大亏"的古训,并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谨小慎微与防微杜渐.否则害人害己的同时,还会得到因果循环的报应,也就更加的得不 ...

  • 热力四射关杜庄

    热力四射关杜庄 几经搬迁落脚太焦线东 小村无语埋头苦干 热力公司落户本村,终成长治热力之源 关杜庄村地处市区边缘,紧临北外环,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全村共有人口 530人,耕地 538 亩,156户,1 ...

  •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 【093】首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郑国平作品

    幽谷听涛惊犬吠 古道槃涅沐香归 郑国平(云南) 在彩云之南滇西万山峻岭中,有一条险要幽深的峡谷,迤西古道就在此河谷中穿行,迤西古道历史上曾经在此建有一关隘,它处于昆明西出滇西第一高山玉屏山的谷底,谷底 ...

  • 杨秀琴||雁门关上悠悠情

    对雁门关的了解,最初就是戏曲舞台上演的杨家满门忠烈可歌可泣的所有故事,<杨六郎招亲><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征西>,诸如杨业悲愤碰死在李陵碑下,连歇后语潘仁美的脚里 ...

  • 雁门关、雁门郡、代郡、上谷郡,有多少人还在傻傻分不清楚?

    雁门关、雁门郡、代郡、上谷郡,有多少人还在傻傻分不清楚?

  • 山西代县-2021年4月雁门关(上)

    山西代县-2021年4月雁门关(上) 贵阳张老者,游览日期:2021年4月22日

  • 山西代县:雁门关(上)

    中午离开代县县城,赴雁门关,只有20公里,半小时就到了.但在景区大门外排队等车位等了半小时. 晋北地区正处于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进入中原地区的通道,自古就是边防战略要地.雁门关北通大同,南达太原,进可主辽 ...

  • 智商超高的孩子,在思维和习惯上有十大特点!

    智商,在很大程度上是先天性的,很多孩人从小就特别聪明,悟性特别高.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在七岁前,他的智商.思维习惯及秉性特征就已经大致形成了.如果一个孩子有以下这 ...

  • 豆浆上的泡沫能喝吗 豆浆上的浮沫要去掉吗

    大多数情况下,豆浆上的泡沫也是可以喝的,但是,前提是豆浆必须是煮开了的,不然里面可能会含有毒成分,不适合饮用.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豆浆上的泡沫能喝吗 只要豆浆已经完全煮沸了,豆浆上的泡沫也是可以 ...

  • 练习瑜伽旅程上,我曾在笔记本上写下的一些碎碎念,分享给你.....

    练瑜伽,不一定总是会感觉很舒服:你可能会感觉到身体的酸痛:也有可能受伤,还有可能经历身体在恢复其本来的结构和功能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移过性的疼痛:你也会经历挣扎,面对不少失望... 但是正是因为你会直面你 ...

  • 1987年,大英博物馆内,一个女子拎起一壶滚烫的开水,“唰”的一声浇到了傅抱石的山水画上

    1987年,大英博物馆内,一个女子拎起一壶滚烫的开水,"唰"的一声浇到了傅抱石的山水画上.有人忍不住惊叫起来"这不可以!快停下来!"这女子淡然一笑,对周围的质疑 ...

  • 灵素之问 | 阳旦汤千年误(上)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8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