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鉴赏|有趣的年龄之谜
我们在猜射灯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利用不同的年龄词语所制成谜条,由于藏有一定文化内涵,加上巧妙的别解,有“知”有“趣”,所以特别招人待见,惹人喜爱。
比如有这么一条:“才过豆蔻年华”,要求打古书合称一。谜面上虽未明写年龄,但我们从“豆蔻年华”上可以窥出端倪来,原来出自唐代杜牧《赠别》名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以含苞豆蔻花来形容十三岁少女,日后便成了少女年届十三的同义词,因而谜底为《十三经》(注:别解为“十三岁已经过”之意)。又如另一条谜,谜面为“两位正逢弱冠年”,也是猜一部合辑的古书名。“弱冠”是古代的“成人礼”,据《礼记·曲礼上》载,是男子二十岁之礼,因而“弱冠”变作了二十岁的代名词,由此可以悟出谜底为《二十二子》(注:别解作“20岁的男子有2人”)。
在灯谜中,经常用到表示年龄的词语尚有:指30岁的“而立”之年、代40岁的“不惑”之年、表50岁的“艾”、说60岁的“花甲”或“耳顺”之年、当70岁的“古稀”之年、作80岁或90岁的“耄耋”之年、代100岁的“期颐”之年(简称“期”),等等。请看下列例谜:“而立”打岁时用语“年三十”;“不惑之年擅吟咏”(卷帘格),打莎士比亚作品《十四行诗》(注:按格法,逆读作“诗行四十”,别解为“诗写得很行是四十岁”);“耳顺之年正六十”(掉尾格),打花卉别称“指甲花”(注:按格法,作“指花甲”;即凤仙花);“年近古稀”,打南宋哲学家“陆九龄”(注:作“69岁”解);“耄耋”,打时间用语“八九十年代”(注:代,代称);“逾期”,打清代围棋名家“过百龄”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