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默认设置

在阿拉斯加一个偏远郊外的酒吧里,坐着两个人。

其中一个是信徒,另一个是无神论者,他们正借着几杯啤酒下肚后的那股烈劲儿争论着上帝存在与否的话题。

无神论者说:听着,我不相信上帝,也并非全无道理。

我也曾做过向上帝祈祷之事。

就在上个月,我在露营的时候,被一场可怕的暴风雪困住了,什么也看不见,完全迷了路,当时温度有零下45度,所以我便试着祈祷。

我屈膝跪在雪地里,大喊着:“上帝啊,我在暴风雪中迷失了方向,如果你真的存在,求求你,救救我,否则,我就要死在这里了!”

于是乎,酒吧里的那位信徒望着那位无神论者,一脸迷惑地说道:“那么,你现在肯定相信了吧。毕竟,你坐在这儿,活得好好的。”

无神论者眨巴着眼睛,像看白痴一样看着那位信徒:“我可不信。我之所以能活下来,是因为有两个爱斯基摩人碰巧路过,引导我回到营地的方向。”

这个故事非常简单:两个人若是拥有两种不同的信仰模式,会用两种不同的方式从经历中获取意义,即使是一模一样的经历,他们也可能收获完全不同的意义。

似乎我们的内在信仰模式,会使得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理解截然不同。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小世界。

我们不去断言某个人的理解是正确的,而另一个人的理解是错误的,或是不好的。

只是我们想进一步知道,这些个人模式和信仰从何而来,即,从这两个人内心的哪个地方而来。

似乎,一个人对世界和对自身经历的意义的解读方式,就好像身高或者鞋码一样,是天生的;又或者像语言那样,是从文化中吸收的。

我们对意义的构建,似乎并不是出于个人自觉的、刻意的选择。

而是源于傲慢自大。

那位无神论者十万分确信,爱斯基摩人的出现与他的祷告没有任何关系。

而宗教教条主义者的问题与故事中的无神论者的问题并无二致——自大、盲目确信、思想封闭,就像一个彻彻底底的牢狱,狱中之人甚至不知自己已被监禁。

所以,学会如何思考的真正含义是:少些自大,多些对自己和自己所确信之事的“批判意识”……因为,有许多我不假思索便确信的事,结果却是大错特错的。

有一个例子足以说明我不假思索便确信了某件事,结果证明这完全是个错误:

“我所有的切身体验,都让我对一件事深信不疑:我绝对是宇宙的中心,是世界上最真实、最鲜明、最重要的人物。”

我们很少去反思这种自然而然出现的自我中心意识,因为从社交方面考虑,这种意识很叫人反感。

实际上,它又确确实实地存在于我们所有人的内心深处。

你想:在个人的所有的经历当中,没有哪一个不是以自我为绝对中心的。

在你的经历中,世界要么在前,要么在后,要么在左,要么在右,要么在电视上,要么在监视器里,等等。

虽说他人的思维和情感也以某种方式与你相交融,但你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才是最直接、最迫切、最真实的。

这种意识,是我们自出生起就存在的默认设置。

显然,这种默认设置虽然有利于生存,却同时成为了人类的牢笼。

不过,我们有选择。

一旦意识到了这一点,一切就打破,选择的可能性随之而来。

我们可以选择以某种方式来改变或者摆脱我们与生俱来的默认配置,即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并以自我中心的眼光看待万事万物。

毫无疑问,调整默认设置与认知能力和真正的知识有极大的关联。

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随时保持警醒与专注,而不被头脑中持续不断的独白催眠,极其困难。

因此,我们要通过提高认知和掌握真正的知识,来学会如何思考。

“学习如何思考”,其实是学习掌控自己思考的方式和内容。

是让你以充分的自觉和警醒去选择关注的内容,选择从经验中构建意义的方式。

你还需要警醒自己的思维,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要警惕迷恋上过度推理,它容易让人迷失于抽象思维之中,从而忽略了眼前之事。

甚至忽略了内心之事。

因为:思维是“优秀的仆人,可怕的主人”。

学会思考,学会摆脱日复一日的重复单调,避免成为思维的奴隶,成为“如帝王一般独一无二的自我中心”这一默认设置的奴隶。

去年今日:

企业价值是什么

· 有一种爱叫做点赞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