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述,从“发散”始。
昨天基本结束了暑假第一阶段的授课。应当说,在过去这段时间的课程中,还是让我受益颇丰的。我既要感谢学生们在课堂里亲密无间的配合,保证了我们共同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借助和学生们广泛而深入的互动,也让我有机会对一些之前未能深入探寻的教学难点有了重新展开认知的机会。
不论是在线下的实体课堂,还是线上的自媒体撰文,我始终在坚持表述着,在即兴口语表达这个科目上,播音艺考生存在的问题是普遍的、具有共性的,是极少体现出所谓地域性差异的。我想,这是因为类似的生存环境,诸如社会制度、教育体制、媒介氛围,使得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身上,分外明显地具备着某些共同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两个特点:一是继承性,即并不是某一届艺考生的专属,而是经年累月的周而复始的复现;其次是思想性,就是说学生们常常是在思维层面上呈现出某些糟糕的趋同特征,这些思路上的固化又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即兴口语考场综合表现。
发散思维的乏力,就是这种集体性思维固化的重要表征。用简单的话来解释,就是学生们太不擅长去展开对给定信息的联想。即使勉强尝试扩展话题的外延,多数情况下也只是停留在具象层面。谈不上以抽象联想去寻找观点突破口,更遑论在此基础上站在更高的山峰,凭借概括能力,以高屋建瓴的全局化视野,来对评论的主题予以深化。
不如就说说在这次暑假课堂上的一道评论真题。题目很简单,一句话:中国的新冠疫苗接种率世界第一,你怎么看待这则新闻?学生们给出了各式各样的观点,有人说这表明了我们强大的科技实力,有人说这是国家和人民自信力的体现,还有人说这个成绩背后是人民团结作为后盾等等。乍一看,这些观点都能说得通,都有道理。好像也都脱离了“片面总结新闻材料”的“低端操作”,均秀出了评论者自我的态度。可事实真的如此吗?这三个论点是否真正恰切地点明了带来疫苗接种率世界第一这一世界壮举的力量源泉之所在?是强大的科技实力?是国家和人民的自信?还是人民面对重大历史挑战时的团结一致?还是——某种把科技、自信、团结汇聚到一起的更为强大的力量,一种指引着近代中国拼搏奋进绝不言弃,为全体国民谋福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力量?我想,聪明的你,此时一定意识到了这个带领我们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支撑着我们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终极力量是什么了: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发散性思维锻炼是让每一届学生都抓狂的项目。我觉得,这个练习过程之所以会让多数人犯怵,因为它在疯狂挑战着人的思维边界。这就像是大家同时讨论“椅子”,有的人会说这是常见的家具,我们会把臀部放置在上面来休息。而有的人会说,人的品德就像椅子,要站的正坐得直。腐蚀往往从内部开始,如果德性坏了,长此以往,椅子自然就会歪斜,稳定也就不复存在了。同一个班级里,因由发散思维能力的不同,带来了口语表达水平的差异。课堂上这种极为直观的高低立现,不可谓不是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
怎么通过训练来掌握从具象到抽象的联想能力,我觉得可以分成两步。先是敢想,再是想的合情合理。浙江传媒学院三试的三词即兴口语表达,是锻炼具象到抽象的一个绝佳素材。同学们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去感悟怎么通过某个抽象概念的中介(或嫁接),来实现不同具象词语的概念统一,避免做出词语各自割据的低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