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文化产业“十三五”规划出炉,力争收入五千亿元
2017-07-26
“十二五”时期,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呈现总量快速增长、主体不断壮大、结构逐步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文化产业逐步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成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日前,《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出炉,未来五年,我省将力推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内容产业创新工程、产业集聚工程、文化消费工程、平台建设应用工程,到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0亿元,比2015年翻一番。
主营收入力争达到5000亿
“十二五”期间,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提前一年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为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十三五”时期,我省将以区域资源为依托,构建“三带、四板块”的空间布局。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重点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三带”即沪昆高速沿线文化产业增长带、京九铁路沿线文化产业增长带、向莆铁路沿线文化产业增长带。沪昆高速沿线文化产业增长带主要依托上饶、鹰潭、新余、宜春、萍乡,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文化+科技、动漫游戏及包装设计等产业;京九铁路文化产业带主要依托九江、吉安和赣州,重点发展红色旅游、客家旅游、影视制作、印刷出版、文化休闲等产业。向莆铁路沿线文化产业增长带主要依托南昌、抚州,重点发展高端创意与设计、动漫游戏、文化会展、工艺美术等产业。“四板块”即昌九核心板块、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板块、赣东北板块、赣西板块,板块中布局若干个特色产业。
到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5000亿元,比2015年翻一番。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15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以上,文化产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中引导带动力强的支柱性产业。“十三五”我省将力争上市文化企业达到40家以上,形成5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10家过50亿元的骨干文化企业,打造5家以上年经营收入过100 亿元的“赣”字号文化企业航母。文化产业年均新增就业岗位超过6万个,到2020年末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超过15%。
在葡萄牙共建中国文化中心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举办艺术南昌国际博览会、中国(江西)红色文化博览会和(共青城)中国青年APP 大赛,并借力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景德镇陶瓷博览会、中国(抚州)汤显祖艺术节等国际展会、赛事,拓宽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渠道。此外,我省还将加快与文化部合作共建葡萄牙中国文化中心,建设非洲中国文化基地,构建中华文化海外展示体验综合平台、对外文化交流基地和对外招商引资活动的窗口。
此外,我省将探索建立针对文化企业轻资产特点的智力资源信用评估办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质押类信贷产品。推动组建文化互联网专业银行,推动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基金。我省还鼓励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拓宽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制定出台扩大文化消费的政策措施,鼓励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制度,引导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有条件的地方要为困难群众和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开展文化惠民。并鼓励在商业演出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低价场次或门票,鼓励网络文化运营商开发更多低收费业务。
同时,我省还将推动农村淘宝网与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融合,将全省2万多个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服务站点,培育成兼具上网服务、竞技娱乐、电子课堂、远程服务、电子商务等多功能的综合活动场所。
海昏侯墓遗址打造文化旅游聚集区
文化旅游业的概念也在“十三五”规划中得到明确体现。我省要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质量,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消费,挖掘江西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资源,建设旅游文化名街、名村、名镇,发展红色文化游、历史文化游、道教文化游、生态文化游、乡村休闲游等多种旅游形式。
我省还将努力打造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游、井冈山红色与生态文化游、龙虎山和三清山道教文化游、赣南客家风情游、新余仙女文化游等一批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高标准建设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南昌海昏侯墓园遗址等文化旅游聚集区,实施非遗进景区工程。此外,为促进演艺业繁荣,我省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原创剧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演艺企业创作生产,增强面向市场、服务群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