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经遇到过这几个“迹象”,证明你后半生将“苦去福来”

古人有言:“事无巨细,皆有其理。”

这天下之事儿,无论它是大事儿,还是小事儿,都有它们存在的道理。而这一切,便是世间运行的规则。

我们早上见到烈阳高照,傍晚望见夕阳西下,晚上看到皓月当空,这都是大自然的一种表象。任何表象的背后,都有着特别的预示。

所谓“昼夜出日月,天地划阴阳,四季分寒暑,寰宇有生灭。此四者,自然之定律也。”

我们所见到的人与事儿,不仅跟我们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还有可能是自然的征兆。要知道,所见所遇,皆是缘分。既有缘分,定有因果。

对于生活中出现的许多事儿,也许我们会忽略,认为不必在意。其实,这每一件发生的事儿,都是一环扣一环的,足以影响我们的未来。

就像你中年时期便过得特别艰辛,而且身体愈发变得不好。那么,人之晚年又怎么可能会变得安稳和幸福呢?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曾经遇到过这几个迹象,证明你后半生将“苦去福来”。

不忧不惧,坦然自若

《周易》有言:“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当人处于高位的时候,这人就特别容易出现这么一个毛病,那就是为人骄横,做人嚣张,而且锋芒毕露,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厉害一般。

当人处于底层的时候,这人便会整天忧心忡忡,不是这一刻杞人忧天,就是下一刻慌慌张张,反正就是难以把心沉静下来。

这两种极端,其实在这世间是很常见的。有可能那个嚣张跋扈,或者忧心忡忡的人,就是我们。

可是,走极端这样的事儿,本就是违背自然规则的。因为过分极端,人便会走上歧路,陷入到难以窥探的深渊当中。

只有人摒弃极端,走平和中庸之道,不忧不虑,不骄不躁,那这个人的后半生才能够安稳如初,如鱼得水。

进德修业,心怀天地

《周易》有言:“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跟君子之行息息相关的,应该就是我们熟知的“德行”了。德行这种东西,看起来是虚无缥缈的,可实际上却是保命的护身符。

为何说“德行”重要呢?就是因为德行就是人之天地良心,事关人最初的本性和本心。如此,修身齐家,最重要的便是坚守赤子之心,养好君子之德。

做人,不能够不择手段,专干那些损人利己的事儿,这是不长久的。做事,不能够投机取巧,完全不按规则来行事,这会让人自食恶果。

为何儒家倡导人要“进德修业”?就是因为以“德”为本,我们的业绩才能够更为丰厚,我们的人生底蕴才会更加充足。

很多人都认为,“德行”这种东西根本没有用,说白了就是道德绑架。

其实,这样的理解是有失偏颇的。因为这世间所有的德行,说到底都是人之性格和做人态度的体现。一个人态度不好,那这个人的未来终究是不幸的。

灵活变通,长久不息

《周易》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都犯了这么一个错,那就是钻牛角尖,而且不听别人的劝告,一意孤行,最后落得狼狈不堪的下场。

做人执着,为人有坚持之心,那是好事。可是,一旦这种执着上升成了固执,守旧和迂腐,那这样的执着便是有害的。

在如今这个变化多端的社会当中,人要想生存下来,单靠所谓的执着,那是没有用的。还需要靠这么一点,那就是灵活变通。

一旦人懂得“变通”之后,那这个人的思维就会变得活跃起来。而且,他所能看到的世界将会更加广阔,做人也更加理性,不会被所谓的固执心理所影响。

试想,在这个世上,到底是茅坑的石头受人喜爱,还是水中的鹅卵石受人喜爱呢?肯定是后者。因为前者固执恶臭,后者温润舒心,高下一看便知。

动静相辅,安稳光明

《周易》有言:“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谈到“变通”,我们就不得不谈到“动静”。而动静的本身,便是做人变通的一种重要表现。

你认为是动好呢,还是静好呢?其实,无论是动,还是静,这都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必要行为。动和静,各占一半就好。只有动静结合,这两者才能让人发挥出巨大的潜力。

做人过分好动,那么他的内心就无法静下来,无法看透这世间的真相,容易意气用事。

做人过分安静,少了一丝活动的气息,那这个人就容易陷入到无休止的思维循环当中,容易走不出来。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要想做人长久,就得做到动静结合,该静则静,该动则动,反正把握好一个度,那我们自然就能够收获到“其道光明”,拥有安稳高质的后半生。

文/舒山有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