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自己角度说一下国家为什么对培训机构下重手?
最近教育部动作频频,对培训机构进行整顿。新东方学而思等教育类中概股应声而落,跌了90%了,基本被资本市场抛弃。
那么国家为什么会下这样的重手?我以前也总是相信有需求就有供给这样的市场理论。但是我现在仔细想想,发现市场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假如只靠市场的话,这个国家也许早就没有了。
当年的鸦片有没有市场?现在的某些被取缔的行业有没有市场?盗版有没有市场?这些都有市场,都有需求,但能让着泛滥吗?
课外学科培训机构坏就坏在“泛滥”二字。而培训机构的泛滥,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后果。
后果一:
他们在国民教育体系之外,又建立了一个课外培训教育体系。而且这个体系大有取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趋势。一个班如果一两个人补课,还可以容忍;但是全班百分之七八十的人补课,就只能说明,培训体系已经在染指国民教育了。
我们都知道,国民教育是在国家领导之下,根据国情统一进行的教育安排,是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居民收入,地区、城乡平衡等保持相匹配的。而培训体系,现在是想打破这一体系,架空国民教育。如果这样的趋势不遏制,国家的教育职能最后走向何方?是想把中国教育引向资本化运作的邪路吗?
后果二:
固化社会阶层,扼杀社会阶层流动。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现在因为各种资本化参与教育培训,课外学科培训已经成为标配,而且价格越来越高。中产以上阶层可能负担得起,但是中低收入阶层就困难了。
那么他们这个群体的孩子,教育资源如何保证?上培训吧,没钱,不上呢,成绩跟不上其他人。那在应试中,他们这个群体可能会集体沦陷。这个群体往上走的路,基本就关死了。
一个社会,如果某个群体只能固化在某个阶层,没有了向上的资源与希望。久而久之,对社会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从古自来,中国就有无数经验。
明朝科举为什么要开南北榜?因为如果不开,那么政治资源可能都被南方垄断,北方无出头之日。这对某个群体来说,是好事,但对国家来说,那就是腹心之患,会引起灾难性后果的。
后果三:
干扰“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局。国内循环,说到底就是消费。但是现在,教育占家庭支出实在太离谱,已经严重影响居民其他方面的消费了,这对社会发展,居民生育愿望,都是一种打击。
一节课外培训几百块,很普遍。一个月天天上一节,那就是万把块。但是,2020年,全国人均年收入才3.2万啊。教育去了这么一大块,还拿什么来消费其他方面?教育成本这么高,谁还愿意生孩子?
后果四:
严重加重社会焦虑与内卷。就像网友说的,一个人补课,提高的是分数,但一群人,甚至所有人补课,提高的就只是分数线了。
对社会来说,整体的资源就那些,无论你卷与不卷,都是一样的,没有增量。那么大家都轻松一点不可以吗?
现在既然家长不能做到“轻松一点”,而且国家不能干涉家庭决定。那么好,我就釜底抽薪,对培训机构严格整顿,对在编教师严格约束。
这样的决定,也许会让某些群体感到难受,但对这个社会来说,一定是利大于弊的。至于能不能认真执行,能不能落实落细,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这里不讨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