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地理志上(三)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汉书》故事。
秦汉时期著名的三辅地区,本是朝廷内史官名,是统治区中核心的核心,不读懂《地理志》,永远不能读透古文记载。只可惜经过王莽一通瞎改,全都乱套了,也很难为了班固。这些县的序号整理可是我一点点研究整理的,《汉书》中不是这个样子滴哟。请看《<汉书>研读》第140章。
志·地理志上(三)
西汉的三辅地区
汉朝建立后,基本沿袭了秦朝的制度,崇尚施以恩德,行事作风简易,以便镇抚海内。到了汉武帝时期,进攻击退匈奴人和越人,开拓新的边境土地,向南设置交阯郡,向北设置朔方州,把徐州、梁州、幽州合并,以便和夏朝、周朝时的规划相同,把雍州改名为凉州,把梁州改名为益州,共分十三部,每部设置刺史。因为先王的遗迹太过遥远,地名又多次改易,所以就采集整理旧制度,通过考察《诗经》《书经》,根据现有的山川格局进行推断,联系《禹贡》《周官》《春秋》中的记载,向下直到战国、秦朝、汉朝时期。
京兆尹:这是原秦朝的内史,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改为藩属国,第二年又改名为渭南郡,公元前198年裁撤,恢复为内史。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分出左右内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名为京兆君。元始二年(公元2年),户数有共有195720,人口682468人。下设十二县:1、长安县是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设置,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开始建设城池,花了六年时间建成。户数共有80800个,人口246200人,王莽时期叫做常安。2、新丰县在骊山的北面,以前是骊戎国,秦朝叫做骊邑,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设置。3、船司空县,王莽时期叫做船利。4、蓝田县的山中出产美玉,有虎侯山祠,为秦孝公时期设置。5、华阴县是以前的阴晋,秦惠文王六年(公元前332年)改名叫做宁秦,汉高帝八年(公元前199年)改名叫做华阴。太华山在它的南面,有祭祠,属于豫州的山。县中的集灵宫是汉武帝时期建造,王莽时期改名为华坛。6、郑县是周宣王弟弟郑桓公的封地,设有铁官。7、湖县有周朝天子的两处祭祠场所,所以才叫做湖,汉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年)改名叫湖。8、下邦(音guī,归)县和南陵县是汉文帝七年(公元前157年)设置。浐水从蓝田的河谷中流出,向北到霸陵后进入霸水。霸水也从蓝田河谷中流出,向北进入渭水。古代叫做兹水,秦穆公时改名来彰显称霸之功,以展示给子孙。10、奉明县是汉宣帝时期设置。11、霸陵县是以前的芷阳,汉文帝时期改名,王莽时期叫做水章。12、杜陵县是以前的杜伯国,汉宣帝时期改名,有右将军杜伯的四所祠庙,王莽时期叫做饶安。
左冯翊:(音píng yi,屏义):这是原秦朝的内史,汉高祖元年改为藩属国,第二年改名为河上郡,公元前198年裁撤,恢复为内史。汉武帝建元六年分出左内史,太初元年更名为左冯翊。户数235110,人口917823人。下设二十四县:1、高陵,由左辅都尉治理。王莽时期叫做千春。2、栎阳县,秦献公时期从雍城迁来。王莽时期叫做师亭。3、翟道县,王莽时期叫做涣县。4、池阳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设置,戵嶭(音jiěniè,姐聂)山在其北面。4、夏阳县是以前的少梁国,秦惠文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改名。《禹贡》中记载的梁山在其西北,龙门山在其北面,设有铁官,王莽时期叫做冀亭。5、衙县,王莽时期叫做达昌。6、粟邑县,王莽时期叫做粟城。7、谷口县,九叟山在其西面,有天齐公、五床山、价人、五帝祠四所祠庙,王莽时期叫做谷喙。8、莲勺县、鄘县,王莽时期叫做修令。10、频阳县,为秦厉公时期设置。11、临晋县是以前的大荔县,秦军攻占后改名,县中有黄河祠。12、芮乡县是以前的芮国,王莽时期叫做监晋。13、重泉县,王莽时期叫做调泉。14、郃阳县、祋栩(音duìxǔ对许)县,为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6年)设置。16、武城县,王莽时期叫做桓城。17、沈阳县,王莽时期叫做制昌。18、怀德县,《禹贡》中记载的荆山在其南面,下面有强梁原,洛水从东南流入渭水,这是雍州的灌渠,王莽时期叫做德骥。19、征县,王莽时期叫做泛爱。20、云陵县,汉昭帝时期设置。21、万年县,汉高祖时期设置,王莽时期叫做异赤。22、长陵县,汉高祖时期设置,有500057户,179469人,王莽时期叫做长平。23、阳陵县是以前的弋阳,汉景帝时期改名,王莽时期叫做渭阳。24、云阳县,有休屠、金人以及径路神祠三所祠庙,还有越地巫师舶郭祠三所。
右扶风:这是原秦国的内史,汉高祖元年改为藩属国,第二年又改为中地郡。汉高祖九年裁撤,恢复内史。汉武帝建元六年分出右内史,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户口16377,人口836070人。下设二十一县:1、渭城县是以前的咸阳,汉高祖元年改名叫做新城,汉高祖七年裁撤后划归长安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改名叫做渭城,王莽时期叫做京城。县中有兰池宫。2、槐里县,周朝时期叫做犬丘,周懿王曾在这里定都。秦朝时改名叫做废丘,汉高祖三年又恢复原名,王莽时期叫做槐治。县中有黄山宫,为汉惠帝二年建造。3、鄂县是一个古国,县中有扈谷亭。扈地曾被夏启攻打过。丰水从其东南流出,还有涝水,都在北面经过上林苑流入渭水。县中有萯阳宫,为秦文王时期建造。4、盩厔县有长杨宫和射熊馆,为秦昭公时期时建造,灵轵渠则是汉武帝时期凿通的。5、斄(音tái,台)县是周朝时期后稷分封的。6、郁夷县,王莽时期叫做郁平县。《诗经》中有“周道郁夷”的记载,县中有汧水祠。7、美阳县,《禹贡》中所说的岐山在其西北。中水乡是周朝太王建立城邑的地方。县中有高泉宫,为秦国宣太后时期建造。8、郿县,成国渠首先接受渭水,往东北到上林苑流入蒙笼渠,属于右辅都尉管理。9、雍县,秦惠公时期在这里定都。有五畤、太昊、黄帝以下祠庙共计303所。县中的橐泉宫是秦孝公时期建造,祈年宫是秦惠公时期建造,棫阳宫是秦昭王时期建造,设有铁官。10、漆县,水流在县的西面,设有铁官,王莽时期叫做漆治。11、枸邑县,县中有豳乡,就是《诗经》中所说的豳国,公刘在此定都。12、隃麋县有黄帝子祠,王莽时期叫做扶亭。13、陈仓县,有上公、明星、黄帝的孙子、舜的妻子育的冢和祠。县中的羽阳宫是秦武王时期建造的。14、杜阳县,杜水从南面流入渭水,就是《诗经》中所说的“自杜”,王莽时期叫做通杜。15、淠县,吴山在其西面,古代文字记载认为是汧山。雍州山北面有蒲谷乡弦中谷,雍州弦蒲薮。汧水从西北流出,流入渭水。芮水从西北流出,向东流入泾水,就是《诗经》中所说的芮水,是雍州的河流。16、好畤县,王莽时期叫做好邑。垝山在其东面。县中有梁山宫,为秦始皇时期建造。17、虢县有黄帝的儿子、周文王、周武王的祠庙。虢宫为由秦宣太后时期建造。18、安陵县是汉惠帝时期设置,王莽时期叫做嘉平。19、茂陵县是汉武帝时期设置,61087户,277277人,王莽时期叫做宣城。20、平陵县为汉昭帝时期设置,王莽时期叫做广利。21、武功县中有太一山,古代文字记载认为是终南王。垂山在古文记载认为是敦物,都在县城的东面。斜水发源于衙领山北面,到郿县后流入渭水。褒水也发源于衙领山,到南郑后流入沔水。县中有垂山、斜水、褒水三所祠庙。王莽时期叫做新光。
三辅是西汉统治核心中的核心
黄其军
作于2021年7月23日(古历辛丑年六月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