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论“理”,往往就“错”了
有人说,凡事真要论出个青红皂白,硬咬死理,连朋友就真的做不得了。
清官难断家务事。不是家庭里没有清白,而是有些事情你根本说不清,或者说得清也有心无力,真的做不来。就像有些人,偏执无度,既不明理,也不和善,对他人“正理”不入心不听行,事情可能真的有清官可辨,但却绝难决断。
以前,我很倔强,事若不达心意,就总要争出个“明白”。当然,事后证明我想的不一定是对的。但是,随着成长,我明显感到,争出个“理”来,若做不实,“理”又有何用?
当处在不同角端,或不同赛道,所持的标准不同,“理”是很难决准的。就如,常人厌烦乌鸦,但偏有人定言乌鸦是美的,那是他的喜好,既与众不同,又不合群,那又如何?
有“理”走遍天下,其实是个违命题。就如,100个人中有99个人选择了向左,而只有1个人选择了向右。虽然右行者说得头头是道,但孤立独行,你有“理”又向谁说去?有长者希望子女尽孝道,但若子女执念无德,长者是苦是诉则都是“难”。
树无骨干难直立。凡事都应有“理”,但这个“理”应是客观和实在,是事能“理”为,而不是人们天马行空、坐而论道。这个“理”,能够落实到行动中更理性,不必非要与人前人后争个面红耳赤。
人说出话有没有权威和力量,关键在于这句话的影响力和执行力。若表明“理”端,与人心神相会,琴瑟和鸣,或经历心灵碰撞最终达成一致,促事顺成,那都会是好的。但若没人理会,或对方根本不予听执,对牛弹琴,再好的“理”也是一句“空话”。
凡事都有过程和结果。若结果有失,过程肯定也不会好到那里去。我们可以争那个“理”,就是把过程把握好,把人脉联系好,把结果实现好。对于“理”,可明晰可强调,但更要适时适势,注重抓在行动和落实上。只有“理”,没有果,“理”就是妄想。
再好的方子也救不了“决不就医吃药”的病人。同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聪明人结识可学成聪明人,与傻子论理则可能只是傻子。如果有那么多的精力和他人论“理”,还不如恰当少说话,用心洞明自己,用力做好应做的事,很多智慧仅此而已。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在转;不能撞到南墙也不回头;沙中建塔苦心白废……似乎这些道理都在说明一件事,理性对待一切,绝对不能只认“死理”,而不肯跳出重重“围墙”。
曾经,有人用美德标准对待一切。诚然,放在君子国,那会是很理想的;但若处在小人群中,你有“理”又如何说得通。对于不良善的对手,善良的人往往会吃亏,细品这句感慨意又何如?论人论事,同样当甄别对待,道理亦是如此。
当事未成,而只在论“理”,浪费了时间,耗损了情谊,真的不值得。往往,用心想成,有为做成,“理”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