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阅读 历史传奇篇10.《君子言志》(阅读理解练习与答案)
10.君子言志
《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①侍坐。
子曰:“居②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③而对曰:“千乘之国④,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⑤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⑥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⑦,愿为小相⑧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⑨,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⑩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⑪,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注释】
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孔子的四位弟子。子路即仲由,字子路;曾皙即曾点,字皙;冉有即冉求,字子有;公西华即公西赤,字子华。②居:平居,引申为平日,平时。③率尔:急忙,仓促的样子,“尔”相当于“然”。④千乘(shèng)之国: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指当时的中等国家。春秋时,一辆两匹马或四匹马拉的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及相应的后勤供应人员,合称一乘。⑤哂(shěn):微笑不语。⑥俟(sì):等待。⑦端章甫:端,一种礼服;章甫,一种礼帽。这里名词作动词,指穿戴着礼服礼帽。⑧小相:赞礼之人,类似于今天主持仪式的司仪。⑨希:同“稀”,稀疏。⑩莫:同“暮”,暮春即晚春,春季的末期。⑪舞雩(yú):本是古代求雨时举行的乐舞祭祀活动。这里指舞雩台,一座举行祭祀仪式的高台,平日空着。
【阅读训练】
1.请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侍_______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_______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作_______
莫春者,春服既成。 既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如(如果)其礼乐,以俟君子。
B.浴乎沂,风(吹风)乎舞雩,咏而归。
C.异乎三子者之撰(说法)。
D. 夫子喟(长叹)然叹曰:“吾与点也!”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B.不吾知也。
C.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D.浴乎沂,风乎舞雩
4.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B.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C.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异乎三子者之撰
D.摄乎大国之间------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
5.下列句中加点的“乎”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B.异乎三子者之撰。
C.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D.兵不可偃乎?
6.请将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7.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从子路回答问题时的神态和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子路是一个有抱负,坦诚,但性格比较鲁莽、轻率的人,他富有军事政治才能。
B、从对冉求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冉有是一个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的人。
C、从对公西华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是一个谦恭有礼,娴于礼仪、辞令的人。
D、从对曾点的动作和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而追求个人享受而缺乏远大社会理想的人。
【参考答案】
1.侍:侍奉,陪侍。方:道理、规矩。作:起身。既:已经。
2.A。(如:至于)
3.A。(A是省略句,其它三项都是倒装句)
4.C。
5.D.
6.晚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孩子,在沂水沐浴(之后),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儿回家。
7.D。
【参考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此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说:‘不了解我啊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 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急忙回答道:“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大国之间,遭遇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 而且还懂道理、有规矩。”
孔子(对他)微笑不语。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 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公西华 ,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盟时,我愿意穿着礼服, 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皙,你怎么样?”
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曾皙) 放下瑟直起身来 ,回答说: “我和他们三人的说法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 ?就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曾皙)回答说:“晚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孩子,在沂水沐浴(之后),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儿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 :“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