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历史的生命力,读《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有感
本文导读:
读已故史学家陈旭麓先生的遗作《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顿觉耳目一新、相见恨晚。
读已故史学家陈旭麓先生的遗作《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顿觉耳目一新、相见恨晚。这部纵论中国近代史的著作,一改以阶级立场褒贬事件的风格,将中国社会作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加以研究,由此,中国近代史不再是中学课本中枯燥复杂的大事年表,而成了一部考究中国社会演进过程的社会史、生活史、思想史,精彩得很,透彻得很。
。陈旭麓先生的这本专著,则一改武断刻板之风,化身为手持放大镜的严谨专家,把中国社会从古代向近代演变的脉络放大详解,于是就有了各种不同凡响的发现与感悟,让读者获益良多。
作为一名刚刚粗读本书的普通读者,我的这篇读书笔记只能从整体上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做一简单概括,暂且罗列出本书的几大不俗之处。
其一,视角新颖,以社会学研究方式加强史学研究。在陈旭麓先生的研究视野中,中国社会从古代进入近代并非从鸦片战争始,中国社会首先是一个复杂律动的生命体,早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很久,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已经发展到极致,多种社会问题积重难返,已经呈现出衰败迹象。
一是土地私有制导致土地兼并愈发严重,并催生另一个更加触目的问题,流民。由于封建农业生产水平已经无力提升,大批在土地兼并中丧失土地的流民成为动荡因素,为清代中期的各种民变暴动提供了土壤;二是封建官僚体制成熟到了极致。官僚体制的成熟意味着封建专制对社会的高压到了无可企及的高度,即便在“康乾盛世”,即便是康熙皇帝这样勤勉的君主,也已经对各种问题显得有心无力,及至嘉庆、道光两朝,更是只剩下勉力维持;三是“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的目光短浅、防范心理。早在道光之前,清朝政府对于热心贸易交流的西方商人是持提防警惕心理的,这种心理的根源既有“天朝上邦地大物博”式的自大,也有对西洋科技文化的畏惧心理,因此对现在看来颇为正常的邦交贸易要求一贯持否定态度,阻碍了自身的历史进步。
在这种探究剖解的视角下,作者的笔触自然是细腻的,周到地梳理中国社会面对鸦片战争后西方入侵的各种剧变。可以想见,老大帝国宛如一道脆弱的防波堤,在坚船利炮和贸易文化的连番侵袭中,经历了怎样一种仓惶畏惧、患得患失的心态转变。
其二,思辨高妙,在历史研究中大量使用哲学思考。作者注重在论述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少用下结论的语言,少用阶级分析语言,而注重多用哲学思辩,这使得本书各个部分的见解显得深邃,新见叠出。
比如在作者对东方与西方关系和差距的探讨中,作者没有像以往那样概括为“西强东弱”或是西方“恃强凌弱”,而是从中国古代史着手,罗列出大量的东西方交往的例证。在遥远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泰西和远东隔海相望,如隔雾看花。“丝绸之路”迎来了欧洲人马可·波罗,他带回了西方对东方的所见所闻,也带来了西方对东方的狂热追求和向往。郑和下西洋时满载国家希望,庞大的船队宏舸连轴、巨舰接舻,却落得个楼船东返、海域寂寞,为什么中国的第一次规模浩大的海外探索抵不过半个世纪后来自欧洲的麦哲伦、达伽马和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更有历史价值?然后再导入哲学思考,才能更加发人深省。
在作者的笔下,中国社会在近代史蒙受的不公和屈辱,不再只是今人不愿回首的惨痛记忆,而是值得今人不断思辨的课题。晚清民初社会的变迁、国人的反思与行动,与西方社会变迁被公平对待,宛如科学实验中的两个变量,让读者在社会变迁的思辨中体会进步的价值。
其三,客观公正,通过讲史展示中华民族雄浑壮阔的生命力。作者采用“新陈代谢”这一辩证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近代中华民族在被迫中觉醒,对外界取精去糟、救亡图存的变革史诗。
从1840年林则徐、魏源历经鸦片战争失败倡导“开眼看世界”,到1860年叶铭琛因循守旧,对待英法联军闹出“不死不降不走、不战不和不守”的历史闹剧,从曾国藩、李鸿章目睹西洋强大的生产力发起“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打破“洋务运动”的一切成果,从天平天国到戊戌变法,从义和团再到辛亥革命,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阵痛中没有选择“躺平”,而是不断抗争不断谋求自强。在作者洋洋洒洒的论述下,中华民族打破黑暗,在绝望中探索求变的历史脉络逐渐清晰。
而当今祖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就也已经向世人证明,只要肯斗争、只要愿思索,任何的困难都是有可能被战胜的,任何黑暗都是有可能迎来曙光的。
当然,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也存在着一些瑕疵。比如陈旭麓先生病逝于1988年,此书作为遗作出版于1990年,所以书中一些史实观点较之三十年后的今天就显得陈旧落伍。比如书中把中国社会的进步侧重归因于中国社会不懈追赶西方、向西方所谓先进文化理念靠拢,这就与当今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瓶颈阶段危机丛生的现状产生了矛盾。但我认为这种遗憾可以理解,历史学作为社会人文学科,一定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
正如本书序言所提到的,研究历史断断脱不开研究者自己的“历史观”。而“历史观”的形成绝不能少了研究者自己的一番哲学思辩。“读史使人明智”,我想正是因为历史研究能够开拓人们的哲学思辨,并形成个人鲜明的观点,仅从这一点而言,本书就绝对值得一读。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
关注公众号
鼓励支持小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