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继世传家远 四代为师弦歌续 | 作者:常讴东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高祖常际庚为前清邑庠生(秀才),四子中有两子为秀才出身,门驰翰墨,耕读传家,以教化为大务。有据可考者从曾祖常祝华(前清秀才)始以教书为业,四代赓续,弦歌不辍。祖父常太朴、父亲常朝礼皆终生从教,桃李遍天下,且以自身垂范,昭示后人,明礼仪,立大德,教化于民,育人为国。如今,我和二姐常普林做为常家第四代教书先生,牢记先辈教诲,躬行于当代教育战线,兢兢业业,无怨无悔。用实际行动告慰以黑板、石板、草纸、宣纸、稿纸、作业纸和粉笔、石笔、毛笔、钢笔、签字笔为武器,“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先辈们,让常家教育之魂驰而不息,薪火相传!
一、曾祖“书香继世 崇文重教”的思想泽被后人 影响深远
常家祖坟出土的高祖常际庚的碑文记载,曾祖常祝华是高祖第三子,秀才出身,曾被赐于“靴帽蓝衫”。其事迹多以父辈口传而来,一辈子在下冶长泉、南吴等地私塾,教导黄河岸边的少年子弟“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曾祖的教学风范无从得知,但其善良淳朴有口皆碑。由于下冶地处山区,乡民步行下山办事,一日不得来回,曾祖交待家人,凡要求借宿者不得拒绝,吃住照顾要得当。因此家里常有敦朴的山里人借宿,家人热情有加,宾至如归。若有家人上山探望或办事,皆能得到当地乡民的最高礼遇和热情款待,乡民对“常师傅”崇敬有加,对其品德学识皆评价甚高。当年,曾祖把年幼的儿子(祖父)带在身边,悉心教导,“书香继世 崇文重教”的理念从小便根植于祖父的思想深处,为祖父一辈子的教育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祖父“甘当鸡头 勿为牛后 ”的教诲言犹在耳 如人生灯塔
祖父常太朴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一生辗转于承留、思礼等乡镇的学校任教,1980年7月1日退休,退休证上显示“革命工作年限”为29年。当年的学生们对祖父学识之丰厚、教学之严格、待人之宽厚、胸怀之广阔都感佩有加,念念不忘。祖母常讲:“学生就是他的命!”家里孩子多地多,农忙时下午放学回家干活,还把学生的作业和教案本带回家,忙完后就着昏黄的油灯改作业、写教案,第二天天不亮就出发去学校了。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祖母逢人便夸,引以为傲。
退休后祖父以教导孙子辈学业为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也是我人生的设计师和未来的规划者。在农村不太重视女孩子教育的年代,他教我背唐诗,超前完成学前教育,尚未走进校门就把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背的滚瓜烂熟。他一直鼓励我长大了要当老师,给我讲过很多关于教师、关于教育、关于课堂的逸闻趣事,他讲得滔滔不绝,我听得津津有味,对当老师产生很多向往,以致于后来觉得长大后什么都不可能做,只能做老师。“甘当鸡头,勿为牛后。学而习之,凡事争先”,爷爷常常这样教导我,并给我讲凡事要做就做最好以及“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的道理。在爷爷的教导和启蒙下,我从小就对教育这个行业充满憧憬,常常有模有样的为同龄人“讲课”,教他们背古诗,给他们讲爷爷教的做人道理。而今,祖父教导犹在耳边,灿灿如金终生难忘,我也要像祖辈一样,做个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做个学生爱戴家长喜欢的人,做个“凡所做必最好”的人,做个社会敬重国家需要的人。
三、父亲“诗书礼仪 师表才情”为子女垂范 教书育人不敢怠惰
父亲常朝礼17岁初登教坛,班里学生比他年长者不在少数,调皮者戏谑调侃难以上课,尚显青涩的小老师常常哭着鼻子回家闹着“宁愿下煤窑”也不教书了,是祖父手把手地教,认真地帮他分析,并鼓励他多学习,增长才华,让自己渊博,让学生敬重。在祖父的教导下,父亲勤恳用心地读书、写作、进修、向同事讨教,教学水平和学识眼界逐渐精进,成长为令师生敬重、令家长赞誉的优秀教师。
对待子女,他与祖父一样,鼓励引导我们“六经勤向窗前读”,常给我们讲中华经典如古文、古诗词、格言、警句等,鼓励着引导着我和弟弟背《千字文》《百家姓》《幼学琼林》。初中时父亲教我语文课,他以自身的垂范让懵懂的女儿知道了教师是什么样的气质,有怎样的课堂教学和闲暇生活,如何为人处事、立言立行立品立德,通过哪些途径进行自我塑造、自我提升,有哪些价值引领和内涵底蕴,以及心怀哪些梦想走进课堂、走近学生、走进教育。他亲自把我送进师范的大门,把二姐送上讲台,并通过努力成为一名有编制的人民教师。在初入教育生涯那些年,常常给我俩讲祖辈们以及他自己的教育故事和教育主张,给以指导和引领。假期里家里常常有在外上大学的学生,三三两两结伴前来看望父亲,他们向父亲汇报自己的学业,感恩老师的教诲,父亲常常以“横渠四句”勉励他们,让他们一定要尽读书人的责任,要有读书人的担当,更要有家国天下的大情怀大格局大梦想。周末回家,一家人围坐,听父亲讲《朱子家训》、讲《道德经》,全家人一起背诵古诗词和《古文观止》中的经典文章。毛泽东诗词是父亲的最爱,三年前缠绵病榻,稍有精神,便与儿女们一起开心的背诵毛泽东诗词,记忆准确,一字不差。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每年除夕前三五天,是父亲最忙碌最辛苦的时节,乡邻们家家都拿来大红的对联纸,让父亲帮忙写春联。我们的任务便是帮父亲裁纸、叠成一格一格,我常常站在父亲对面,写一字往前拽一点,写完后,小心捧起放在一边晾干,等人家来取,家里放不下时,便要求我们给送上门。几天下来,父亲腰酸腿疼,却从无拒绝过或给乡邻们脸色看。有的邻居不好意思,拿来一碗豆子或一捆菜等,父亲总是婉言谢绝,并教育我们“施恩勿念,受恩莫忘”的道理。同时,写对联的过程中,他要求我们把每一幅对联都认真地读一读,要读得准确,说得明白。父亲总是很用心地为乡亲们写春联,做小生意的人家,父亲就给他家写“财源滚滚随春到,喜气洋洋伴福来”;家里有老人的就写“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大多数都是喜庆的春节祝福。自己家的往往写勉励读书的楹联,比如“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等等这些内容,父亲写得多了,做得多了,我们读得多了,懂得多了,都记住了,也理解了,潜移默化地刻进了灵魂深处,成为处世、为学、从教、做人的准则。
对儿女的言行父亲也是极为严格,家里的孩子从小就被村里人夸奖:老师家的孩子看着就和别人家的不一样。穿衣不能脏、吃饭不能响、女孩子要矜持、见人要懂礼,村里再穷的长辈见面都要毕恭毕敬,不能有些微的瞧不起或轻慢,和小朋友在一起,要礼让有加,再生气也不能骂人说脏话,女孩子要有女孩子的样子,没事多看看书、背背诗,不能疯疯癫癫,爬高上低,像个野丫头。因此,在村里,常家的孩子总被邻居们夸奖懂事懂礼数。而父亲本人也是如此,打着补丁的中山装和裤子即便旧得发白穿在他身上也是干干净净挺挺括括的,高大瘦削的身影走在村子里总有和庄稼人不一样的气质。
父亲于三年前去世,遗物中荣誉证书很大一摞:1980年3月被评为“新乡地区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1982年2月被济源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1984年8月被济源县教育局、卫生局、体委三部门联合评为“模范班主任”;1989年3月在河南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中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1995年4月在济源市教委组织的三笔字比赛中获一等奖,还有很多毛笔书法作品在县市级比赛中获奖的证书。
四、二姐常普林在乡村教育战线默默坚守34年  把“平凡做成了极不平凡”
常普林是父亲的二女儿,我的二姐,34年如一日奋斗在乡村教育战线。在讲台坚守的每一个日日夜夜,都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淡泊名利,勤恳育人,为乡村的教育事业奉献了大半辈子。今年54岁的她,依然站在讲台上,依然是天下最小的“主任”,备好课,讲好课,培养懂事有学问的孩子,不辜负家长的期望,传承祖辈的教育情怀,从不拈轻怕重。常常听她与母亲一起唠起自己的学生,这个家里太穷,给买个本子;那个家长不操心,要多沟通沟通;今天哪个学生表现好,哪个学生有问题了,师范肄业的母亲也常常给她出主意想办法,有时一家人都参与讨论,共商教育方法。有时她为了去山上的“建档立卡户”家里走访,能够在大太阳下把电动车骑到没电,再推着走好几里路,回家时汗湿衣背,依然嘻笑如故,乐观豁达。看起来她做得都是些微小事,但一个乡村小学校的班主任,能时时把学生放在心上,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家庭情况、心理变化都做到了如指掌,并想尽办法去解决并最到做好,也是平凡中的极不平凡了。2009年2月她被济源市教体局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2016年12月被济源市教育局评为“优秀班主任”。在中国的乡村学校,有千千万万二姐这样的人,默默无闻地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她们,就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那一群教育工作者。
五、我沿着祖辈的足迹辛勤跋涉 孜孜以求 一生只为一事来
1992年教师节那天,我带着祖父、父亲的殷切期望走上讲台,当时的校长让我去出一期黑板报,主标题是:“不忘人民情,不负校园美”。多年来,我一直以此为鞭策,从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成长为小学副校长、中心校副校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无论在学校还是在中心校,一直分管着安全和德育工作,我和伙伴们一起定期到学校排查安全隐患,为老师们做安全教育培训,为各校配备安全设施设备,为安全教育课编写教材、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织密安全防护网,筑牢生命防火墙。为打造济源德育品牌,在王芳老师的指导下,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教育同仁们,成立了“济源雷锋学校联盟”,以“小、近、实、新、奇、特”的德育内容和手段,引领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两年来,月月有主题,期期有活动,年年有总结,我和同伴们沿着雷锋的足迹,讲好中国人自己的故事,以雷锋精神为载体,实施德育品牌创建活动,赢得教育局、关工委等部门领导的一致好评。
到特殊教育学校后,我积极与教体局各科室联系,为小学生争取免费营养奶、为教师办公室更换办公电脑、为学生制作校服,建立少先队组织,并举行首批少先队员入队仪式。为庆祝建党100周,我在师生中开展清明节祭扫、公益研学、党史故事周周讲等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成立“翼之梦”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品牌创建。积极联系教体局、财政局,理顺教师职称系列,尽力为教师职称评聘铺平道路。把实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同时,我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和奉献精神。2020年疫情肆虐,2月,防控物资紧张,防护服、护目镜、一次性医用手套等物品,在市面上买不到。我和开牙科诊所的爱人霍新民商量,多方联系,采购到了价值7000余元的医疗物资,无偿捐赠给了学校幼儿园,解了校长之难。我还以“济源学雷锋学校联盟”的名义组织发起了在河南妇女儿童基金会提供的平台上捐款,自己带头捐,动员爱人和女儿捐,动员同事和朋友捐。共筹集到爱心捐款13000余元,这些善款由河南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联合湖北方面购买防控物资,带着大家滚烫的心运到了前线。做为党员,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活动,我为帮扶的学生购买服装、带领他们开展实践活动、一起看电影,让他们见识校园之外更美好的世界,为更好的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做充分的准备。
一路走来,我用实际行动向祖辈和父辈们交了满意的答卷。从课堂到管理机构再到校园,辛苦跋涉,孜孜以求,从青葱女孩到年过半百的老教育工作者,不松劲,不懈怠,对职业满心敬畏,对学生满怀期望。沿着祖辈、父辈的足迹,我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相隔33年和父亲同样获得济源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的称号,一家两代人获相同的荣誉,想想很是感慨,这中间的千山万水跋涉之苦恐怕只有父亲和自己知道了。2017年9月我被济源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2020年5月被济源示范区总工委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11月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6月被济源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5月被济源教育局评为“抗疫工作先进个人。还有“安全工作先进个人” “儿童工作先进个人” “校外托管机构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创建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曾祖的“崇文重教”思想泽被深远,奠定了四代人矢志教育力耕不辍的精神底子;祖父的“甘当鸡头”的凡事争先思想影响着我们在教育事业中勤勉努力不甘落后;父亲“书香继世”的儒雅风范引领着家族里的孩子勤读诗书、常习礼仪,成就教师独有的精神气质;我和二姐虽平凡但执著、虽辛苦却坚韧的教育行走,为祖辈们的教育情怀、书香气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完成了“以教育为祖业”的薪火不灭,一脉相承!
书香继世传家远,四代为师弦歌续。
铸魂育人守初心,一生只为一事来!

作者简介:常讴东,河南济源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爱教育,爱学生;爱经典,爱写作;爱茶艺,爱音乐。愿做一盏灯,照亮生命,温暖心灵。


审核:文子 | 责编:王芳 远岫 若谷 |  编辑:陈丽 |  图片: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凌峰律师事务所崔素芳律师,手机:13849531938;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