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来自自我实现
关于正确和美感,许多人会选择别人认为是正确的或美好的事物。即使实际并非如此,总之他们会去做别人认为是对的事情,拥有别人认为好的东西,但若提到“好处”,没有人会认为我只要拥有别人认为是有好处的事物就好,实际上它得对自己而言有好处才行。在这种情况下,别人认为的好处,对自己一点价值也没有。
柏拉图
大人认为的好孩子,就是要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要听老师的话。这和柏拉图的理念如此相似,所以逐渐逐渐的孩子眼中的正确和美好,都会从父母认为的好延伸到别人认为的好。
之后就会养成习惯,在自己做选择的时候,喜欢用随便来应付,或者通过父母的表情决定是否要做。那么在未来做选择时,就算碰到自己喜欢的人也会害怕和对方继续发展关系,把对方移开目光的动作解读为躲避自己,不喜欢自己。
还会延伸到其他人际关系中,比如面试后,打电话想了解对方是否会聘你,因为对方没有接电话,产生的第一个感觉是自己没有机会了,而不是认为对方正有别的事不方便接电话。
参加会议或者学习的时候也会选择离老师和老板比较远的位置就坐。这都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在寻求他人的认同。因为从小想法被否定,就会担心在寻找他人认同时而得不到认同,自卑感就产生了。
再沿着柏拉图的思维去了解人性,在做一件事的时候除了追求认同,还会判断对自己有没有好处。比如吃零食是不健康的,但总忍不住去吃,因为对吃零食的人来说,他的吃在当下的判断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而对于生病的和正在减肥的必须限制吃零食的人来说,即使肚子饿也不能吃,因为这是对他们没有好处的。
当我们在意别人认为好的时候,幸福也就越来越远。经常会听到人说:“左邻右舍怎么看”“别人怎么说”。对于当下被别人认为的好困住,从而产生痛苦和烦恼,其实你要知道 别人认为的好也是在与自己认为的“好处”有关,这就为什么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会不同。
所以就算别人认为你有多么幸福,若是本人没有感到幸福,那么一点意义也没有。
人人每天都在努力,目的都一样,为了幸福的生活。那么幸福是什么?泰勒本沙哈尔认为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真正快乐的人能够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从定义上看强调的是“自己觉得”而不是“别人认为的好或者别人的认同”,你正在做的事情在当下是快乐的,对未来是有意义的,这就是幸福的,它是一个过程,不是某个时刻。
走向幸福的第一条就是远离认同,当别人的称赞已不再有欢喜心;别人的批评已不再有烦恼心,那么这就是幸福的开始。
第二条是快乐和意义。快乐是一种心流的体现。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说:人在专注进行某种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就是心流。并对未来产生了意义,这就是幸福因为物质带来的快乐是暂时的,刚买新车很快乐,一个月后就消失了,这就不是幸福。
真正的快乐是一种不断去做,身心合一的感受,从内心而发,而不是靠外在引起,比如看电视的当下是快乐的,关上电视又会觉得空虚,而读书的翻开和合上都是快乐的,这是一种内在的充实。
还有人说赚钱也是快乐的,但这有一个界限,当把赚钱变成欲望又是痛苦的。只能说赚钱在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少量的尊重基础上,去追求自我实现才会觉得幸福。